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的测报本身是一个物理性的过程,但与之相关的建筑毁置、运作机制及其背后的权力关系,不仅集中反映了国家权力状况与社会文化样态;还是一个能使不同国家时间文化关联互动并促成全球时间变革的关键纽带。

——据封君《从钟鼓楼到标准钟:近代中国城市公共报时装置之嬗变》

提取图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知识,自拟论题并进行阐释。   (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4-05-19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安徽省淮北市高三下学期二模历史试题
2 . 固本强基行稳致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帝制国家控制其臣民的方式主要有三:一是通过照顾臣民基本的物质需求,避免臣民因难以忍受艰困的生活“铤而走险”;二则通过向臣民反复灌输精心筛选的道德教条(大部分是从儒家学说中筛选出来的),使臣民接受或认同现存的统治秩序;三则通过不断监视臣民,从而查出“奸民”并及时加以处理。

——萧公权《中国乡村—论19世纪的帝国控制》


请围绕材料内容,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运用所学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2-2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最终统一了中国的是从北方少数民族王朝中诞生的“北魏一隋唐”序列。鲜卑人建立的北魏王朝作为这个序列的开创者,保持着足够开放的心态,并乐于接受汉人的文化。这种交融性造成这个王朝序列抛弃了汉人的保守特征,并最终建立了一个具有世界精神的大唐王朝。最不幸的王朝更迭来自宋代,宋代本来继承了唐代的开放性,又保留了更多的中华特色,在平等的贸易体系下和海外打交道。然而,由于北宋和南宋的两次灭国过于悲惨,使得传统文化中保守的一面成为了主导。在此后的明清时期,保守主义和民族主义频发,不幸的是这个时期恰恰是西方世界最开放的时期。

——摘编自郭建龙《丝绸之路大历史——当古代中国遭遇世界》


根据材料,着眼于“开放与保守”的视角自拟论题,运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与对外关系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旗是近代民族国家的象征,近代中国在不同历史时期出现了四种不同的国旗。


1:清政府黄龙旗,黄底、青龙、红珠,象征皇权。(1888年)

2:十八星旗,又称首义旗,十八颗星象征清朝内地十八行省。(1911年)

3:五色旗,又称五族共和旗,1912年被定为中华民国国旗。

4:青天白日满地红旗。青天白日旗(图12左上角),是辛亥革命时期制定的第一面旗帜,由兴中会会员陆皓东设计,中国国民党沿用为党旗。1925年后,广州国民政府将“青天白日满地红旗”作为中华民国国旗。


根据材料,提出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5-03更新 | 194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2210月,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胜利召开。这是一次在中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刻召开的火会,最突出的亮点之一就是提出了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根据材料,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围绕“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较难(0.4) |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中国国家文明起落简示图

——孙皓晖《国家时代: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逻辑与中国文明解析》


历史学家贝克尔说:“人人都是他自己的历史学家”。图2为一位学者对中国古代历史的认识,对此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其下层大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着八块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虎门禁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胜利渡长江为主题。


从以上8块浮雕中任选2个或以上浮雕,以“英雄”为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近代历史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八七会议上集中讨论了怎样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等问题。中国共产党人不可能像俄国十月革命那样,通过首先占领中心城市来取得革命在全国的胜利,而必须首先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积蓄革命力量,在条件成熟时夺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革命胜利。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等

1949年春,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时,毛泽东提出“党和军队的工作重心必须放在城市,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一步一步地学会管理城市,恢复和发展城市中的生产事业”。

——摘编自汪朝光《中国近代通史:中国命运的决战(1945~1949)》

这次会议,解决了过去遗留下来的问题,分清了一些人的功过,纠正了一批冤案、错案、假案。这是解放思想的需要。目前正是为了向前看,正是为了顺利实现全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摘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

中国共产党在探索、建设、发展的伟大历程中经历了几次工作重心的转移,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其中某一次工作重心转移的理解。(要求:观点正确,史实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20更新 | 294次组卷 | 4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龙兴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数千年的历史呈现为一个多元体系的运作过程。这个体系包含着中原、草原、海洋、西域、高原等几种主要的自然-社会-经济生态区域,各个区域彼此间有着极为深刻的互相依赖、相互塑造的关系,以至于脱离开一方完全解释不了另一方。这一体系不断地寻求着从多元主体相互对抗的外部均衡,演化为多元复合帝国的内部均衡;中原地区的每一次社会结构的变迁,都将打破业已演化出的多元帝国的内部均衡,前述运动过程在更高一阶上再重复一轮,这构成了中国历史的循环上升的逻辑过程。

——据施展《枢纽:3000年的中国》


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1-12更新 | 13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淮北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西方
中国历史上对于“法”的强调总是与加强君权联系在一起,“君权”一直是法的核心与最深刻的根渊,这种法律文化体系可以用一个公式来表示就是:人一法一人。在西方,法的制定其最终目的是被用来限制君权.所有的人都必须服从法律,法律的制定、修订亦须遵行法定的程序,法由手段上升而为目的,变成一种非人格的至高主宰,其公式可以表现为:法一人一法。
在中国,“礼”对于“法”有着深刻的影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之间存在着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长幼亲疏被认为是永恒的秩序,法律常常只是附加了刑罚的伦常。西方的价值取向总括起来可以说是财产决定身份和等级,进而再影响权利的分配和享受。
中国古代法律主要表现为“刑”,目的是镇压百姓。因此,古代社会民众一直就是谈“法”色变.视讼事为畏途,唯恐避之不及。西方的法律自始就包含了很大一部分“权利”和“正义”内容,其民事功能不可忽视,因此,法常常被看成权利的保障。

——摘编自李光宇《中西方法律文化特征之比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西方法律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