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近代历史上,殖民与反殖民也是一个贯穿始终的主旋律。一部西方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历史,就是西方国家向外推行殖民政策,而亚非拉等诸多国家和地区都纷纷被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的过程。而殖民地地区也是一个矛盾复杂尖锐的地区,反殖民的运动始终没有停息过。西方进行殖民和亚非拉演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间充满着西方列强的矛盾和争斗以及殖民地区在列强手中的不断易手和调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材料的整体或者部分信息,自拟一个主题,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 . 阅读下列史料,以“河”为主题,阐述中国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多样性,且运用史论结合的方法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观点鲜明,论证充分)

亚洲是人类最早的定居地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从公元前数千年起,生活在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印度河-恒河、黄河-长江等流域的人们,开始耕耘灌溉、铸器造皿、建设家园。广袤富饶的平原,碧波荡漾的水乡,辽阔壮美的草原,浩瀚无垠的沙漠,奔腾不息的江海,巍峨挺拔的山脉,承载和滋润了多彩的亚洲文明。

2023-12-20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10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位学者在总结16~20世纪以来欧美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与变化时,使用了如下标题:

“重商主义/自由主义/凯恩斯主义/平等主义”


根据材料,结合16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3-07-07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文化往往是进进出出,一会儿进入儒家,一会儿进入佛家,一会儿进入道家。清代的雍正皇帝可以代表历代开明皇帝的思维,用儒家治国,用佛家治心,用道家治身体。基本上是多元并举,不仅国家是这样,老百姓也是这样,谁也不排斥,这是中华文化非常好的开放互融的态势。

——摘编自余秋雨《中华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


从上述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自拟一个具体论题,并结合中国文化发展演变的史实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07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1500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年后这些制度的衰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绘制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见下图)。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


结合图示并运用世界历史,对该学者的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围绕一个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
2023-05-30更新 | 384次组卷 | 1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面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扩展”

——摘编自李秦苏《侧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


结合以上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易》曰:“穷则变。”但人们认识“穷”往往是从头破血流的失败开始的。因为它以痛苦、失落、屈辱和牺牲抉破了因循和麻木积成的厚膜,迫使人们追穷自身,从种种熟视无睹、见惯不惊的东西中看出衰象与破洞。而痛苦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所以,由失败带来的警悟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它可以成为“变”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相关史实,阐述对“痛苦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3-04-12更新 | 120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民族事务管理的地方机构

朝代机构名称
汉朝在西域设西域都护府,在东北地区设乌桓校尉,并在边疆推行屯戍政策
隋朝在边疆地区推行郡县制,但由边疆地区的民族首领担任郡守县令
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立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进行边疆地区民族管理 
元朝在东北、云南等地设立行省
明朝在长城一线设置众多军镇,称“九边”
清朝设理藩院, 并且对不同民族实行了有效的差别对待政策

——摘自姜凯风《高中历史中国古代民族史教学研究》

材料二:

▲北齐仰覆莲六系青瓷尊                                     

                                                     

这件出土于河北景县北齐封子绘墓的青瓷尊,器形雄伟、饱满,是中原地区青瓷的代表作。

▲唐蕃会盟碑

唐蕃会盟碑立于西藏拉萨大昭寺门前,是唐穆宗时唐朝与吐蕃会盟的遗物。这次会盟史称长庆会盟,盟约里写道:“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根据以上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相关史实予以说明。(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2-24更新 | 118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届世界杯口号(部分)

时间内容时间内容
1986年墨西哥世界杯热情的生命与灵魂2006年的德国世界杯交朋友的时刻
1990年意失利世界杯永争第一2010年南非世界杯在非洲与非洲一起胜利
1994年美国世界杯前进吧,黑色的世界之星2014年巴西世界杯同一个节拍
1998年法国世界杯自由、平等、儒勒斯·雷米特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用豁达的心去参加比赛
2002年韩日世界杯世界杯在东方升起2022年卡塔尔世界杯现在就是一切
根据上述表格内容,就其中一个或者多个口号提炼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
2023-01-22更新 | 294次组卷 | 3卷引用:安徽省黄山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