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约公元500年,古代印度佛典最早记载甘蔗、蔗糖的种植、制造和使用。8世纪, 蔗糖经阿拉伯人广泛在欧洲大陆、 北非传播。 11世纪, 欧洲糖价昂贵, 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享用。16世纪之前,地中海沿岸地区生产的蔗糖供应北非、 中东和欧洲大陆。15世纪末,蔗糖生产中心开始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等群岛。17世纪初,葡萄牙几乎为整个欧洲供应来自巴西的糖。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加勒比海的英属巴巴多斯、牙买加发生“蔗糖革命” (即加勒比海岛屿纷纷建立甘蔗种植园,从非洲引入大量劳动力),英国的蔗糖进口量飞速增长,到17世纪60年代,占了英国进口商品的十分之一。 到18世纪中期, 英国的人均蔗糖消耗量是法国的八到九倍。 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蔗糖关税开始下降,1884年下降到蔗糖原价的百分之三十。1890年代, 欧美列强的机械制糖法彻底打垮中国糖业。

——摘编自唐传星《甜蜜抑或苦难:糖的世界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围绕蔗糖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表述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传世文献记载中,湖北随州是周朝时期随国的国都。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该地发现了13座曾侯(国君)的墓葬,因此有学者提出“曾国即随国”的观点。以下为相关证据:

组别序号史料   出处相关信息
第一组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编钟的铭文先祖南宫适因功受封南土,在曾地建邦。
曾侯宝及其夫人芈加并穴合葬墓铜缶的铭文楚王将女儿芈加嫁至随国。
第二组曾侯与墓编钟的铭文曾国是周朝开国功臣南宫适的封国。春秋时期吴国伐楚,在吴破楚入郢之战后楚昭王逃奔曾国。
《左传·定公四年》吴败楚兵于柏举,遂入郢,昭王出亡在随。
从两组证据中选择其中一组,对“曾国即随国”的观点加以论证,并说明该组证据优于另一组的理由。
2024·福建·二模
论述题 | 适中(0.65) |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史料一   《吉尔伽美什》记载:“啤酒,麦芽酒,香油和葡萄酒:我给我的工人们喝的酒,如一条流淌的河!”

史料二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那些为凡人打开寺庙酒窖的女祭司,要被处以火刑。”

史料三   科学家对高加索地区出土的一个约公元前60005800年的土陶罐进行了化学分析,发现其吸收的有机化合物和葡萄酒的有机酸组成惊人的一致。

材料二   公元前3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出现在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和埃及。

公元前2000年前后,葡萄酒先后传入希腊、意大利半岛。

公元前1000年前后,葡萄酒逐步传播到地中海西岸。

公元前2世纪,葡萄酒传入中国。

中世纪的欧洲,葡萄酒的主要消费者是高级教士、贵族及城市富裕阶层。近代以后,消费群体逐步扩大到社会各阶层。

1516世纪,西班牙人持葡萄酒带到拉丁美洲。

1819世纪,英国人将葡萄酒带入澳大利亚、新西兰。

19世纪中期,美国葡萄种植业和酿造业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由法国制定的原产地命名葡萄酒法规在欧盟广泛推行。

21世纪以来,中国、法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成为世界上生产和消费葡萄酒的主要国家。

——以上材料改编自【法】迪迪埃·努里松《杯酒人生:葡萄酒的历史》等


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葡萄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并做出合理推断。
2024-03-18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冲刺2024年高考历史真题重组卷01(福建专用)
4 .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郭嵩焘是中国最早的外交使节,他记载的日记起自1855年,止于1891年郭去世前一日,中间缺三段,约39个月,首尾37年。记载当时内政外交、社会状况和学术艺文等情况,以下是日记整理内容光绪三年正月初四日(1877216日)。日记中郭嵩焘认为英国民风淳朴,知礼有节,即便比照中国士大夫们的“华夷”标准,英国人也不再是什么“夷狄”蛮人。在之后的日记中,郭嵩焘经常用诸如“厚”“平”之类的褒扬词语来表达对英国社会的好感。

光绪三年五月初十日(1877620日)。赴茶会,并进行参观,对于英国工业所取得的成就,他得出如下结论:“此邦格致之学,无奇不备,可以弥天地之憾矣”。

光绪三年十二月十八日(1878120日)。郭嵩燕等人谈论西方制度,认为西洋“君德”“相业”是中国自古及今从未所闻,而其国政开明、官吏选贤择能、议院服争无隐、政事一乘民意,是“积之久而亦习为风俗”的结果。据此而感悟:“西洋一隅为天地之精英所聚,良有由然也。”中国制度在郭嵩焘心目中,已无复与西洋相较,惟寄望于中国风俗或可随之而变。

——据《郭嵩焘日记》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近代历史有哪些史料价值。
5 . 【辨析大禹治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铜器铭文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如图为西周遂公盨(XU)青铜器铭文拓片。内容为:“天命禹敷土,随山浚川,乃差地设征,降民监德,乃自作配乡民,成父母。生我王作臣,厥沫唯德,民好明德……益干懿德……心好德……遂公曰:民唯克用兹德,亡诲。”


大禹治水是我国千古传诵的治水而立国的故事。《尚书》的《夏书·禹贡》篇记载:“禹敷土,随山刊木,奠高山大川。”。遂公盨铭文第一句也记载了这一事件。


“遂公盨青铜器铭文”和《尚书》能否互证“大禹治水”的真实性?请简述理由。
2023-11-11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

流行词汇

20世纪50年代

苏联老大哥、列宁装、解放汽车、公私合营

20世纪70年代

阶级斗争、小球推动大球转、一条线一大片

20世纪80年代

个体户、万元户、国优省优部优、迪斯科、牛仔裤

20世纪90年代

中关村、因特网、伊妹儿、下海、下岗

——整理自《人民日报》相关报道


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流行语,它们记载着一个时代的特色,承载着一代人的记忆。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阶段两个或两个以上词语,提炼一个观点并简要论述。(要求:写出阶段和选择的词语,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3-08-16更新 | 45次组卷 | 2卷引用:2023年高考福建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材料一   据清末学部调查结果显示,截至1910年,全国学堂已达42444所,有学生1270428人。1911年又增设学堂10206所,学生增加351792人。到了民国初年,全国的学生数仍不断增长。

——摘编自刘宗灵《民国初年的学生、传媒与商业出版》

材料二   1914年,在同时肩负“启蒙”和“商务”使命下,商务印书馆秉承“紧跟时代、服务教育”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出版了《学生杂志》,1921年杨贤江对其进行改版,是当时同类型期刊的佼佼者。

创刊初期,《学生杂志》共设学生的课艺作品及各类照片、论说、修养(修德、习学、锻炼、卫生等)、文苑、学艺(介绍外国的科学知识等)、小说、传记、调查、记载(本国及世界时事)、通讯问答、书报介绍、谈话、学生英文习作等18个栏目。创刊以来,《学生杂志》发表了《本国历史研究之注意》《租借地与割让地之差别《说河东地理与中国将来之关系《国粹主义与欧化主义》《欧战之远因》《欧战溯源》等系列学生作品。

《学生杂志》录取了学生来稿,不付现金报酬,只送书券,临时填写价目,从二元至十元不等,用这书券可买商务印书馆出版的书,这又为商务印书馆的书籍推广了销路。当商务印书馆出版新书时,也会用大版面说明其主要内容以及如何适合学生之阅读与购买,例如《学生字典》《四部举要》等。

——摘编自唐淑《新知、交往与关系:(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学生杂志》与近代社会变迁”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6-01更新 | 470次组卷 | 13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市国祺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人类文明交流史料(部分)

区域时间史料
非洲公元前13世纪埃及雕刻中出现赫梯战车形象
欧洲公元前5—公元前1世纪塞浦路斯、撒丁岛和马赛出现许多用腓尼基字母书写的碑文
亚洲1世纪《汉书.地理志》关于“殷道衰,箕子去朝鲜建国,教其民以田蚕织作”的记载
亚洲646日本颁布《改新之诏》,全面学习“法式备定”的唐代制度
亚洲771阿拉伯天文学著作《信德欣德》运用了大量的印度数字
15世纪哥伦布给国王的信中提到“携带有种马、母马、骡子和其他的禽类、大麦和各种果树等”运往美洲
1750鲁士政府法令规定:“所有王公贵族和庶民百姓要充分理解种植马铃薯的益处,并把马铃薯作为今春主要食物。”
亚洲1912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践行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等原则

——据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文明的交流与进步”为主题,从经济、文化、制度交流中任选一个角度拟定具体论题,并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论据充分,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2023-05-06更新 | 227次组卷 | 2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西汉形势图

材料二   由于本地人口不多,且驻军花费巨大,武帝元鼎六年,“乃分武威、酒泉地置张掖、敦煌郡,徙民以实之。”元封二年,“用事者争言水利,朔方、西河、河西、酒泉皆引河及川谷以溉田。”敦煌以东的西北地区不仅设立了郡县两级行政机构,其下设乡、里、亭等基层组织,还设专职都尉“主屯田殖谷”。到西汉末年,河西四郡已有28万多人。加上屯田的士卒,整个河西约有40万人。《后汉书·孔奋传》记载:“时天下扰乱,唯河西独安,而姑臧(今)称为富邑,通货羌胡,市日四合,每居县者,不盈数月辄致丰积。”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对汉代河西地区的移民实边进行合理的历史解释。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论水道》是一部关于罗马水务的专著,作者弗仑提努斯(约公元35年-约公元103年),其在担任罗马水利总监期间,撰写该书,书中记载各条水道的输水量,水管的规格,水务相关的法令法规等信息基本源于官方档案。在使用前人的记载时,他认真分析和比较,亲自测量每条水道的实际流量和供水量,纠正原有官方档案存在的错误。

——摘编自张尧娉《弗仑提努斯<论水道>及其史料价值》

根据材料,简析《论水道》的史料价值。
2023-04-21更新 | 54次组卷 | 3卷引用:福建省宁德市福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