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西方国家文官的历史发展来看,文官大体经过了四个阶段的演进,其价值观有不同的内容和特点,如下表。

时期

价值观

古代国家官吏——文官价值观的产生时期古代官吏的价值观更多的表现为国家官吏必须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廉洁奉公的一种广泛的政治职业道德。
封建专制下的文职官员时期文官存在的一切价值就在于为国王和君主服务,因而文官必须保证绝对的忠诚,在此基础上,适当考虑能力、素质、学识等因素,构成选拔和任用文官的价值标准。

政党分肥体制时期

这一时期的文官代表政党少数人的利益,其价值观从整体上讲趋于落后和腐朽,文官的价值追求表现为唯利是图,缺乏责任心和进取心。

文官制度正式形成时期

政治中立原则和择优取仕原则使资产阶级倡导的人人平等和竞争思想更加深入地渗透到文官的价值观中,进而推动了公平、公正、廉洁、高效等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但是,西方文官的价值观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和阶级性。

——据严世雄《西方国家公务员价值观的历史演进》整理


根据表格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的文官制度”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史实准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为宋史研究涉及到的部分文献史料

《宋会要辑稿》政书类,分为帝系、后妃、乐、礼、舆服、仪制、瑞异、运历、崇儒、职官、选举、食货、刑法、兵、方域、蕃夷、道释等17门,记载了宋朝的典章制度。
《东都事略》南宋孝宗时王称撰写,记载从太祖赵匡胤至钦宗赵桓共九朝的历史,附录八卷,包括辽国二卷,金国二卷,西夏二卷,西蕃、交趾各一卷。
《涑水记闻》司马光撰写的语录体笔记,比较详尽地记载了宋太祖至宋神宗的军政大事、朝典政章。
《东京梦华录》孟元老创作于宋钦宗靖康二年,追述宋徽宗崇宁到宣和年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的风俗人情、日常生活情景。
《三朝北盟会编》宋代徐梦莘创作的史学著作,会集了宋徽宗、宋钦宗、宋高宗三朝有关宋金和战的多方面史料。
《朱子语类》朱熹与其弟子问答的语录汇编,南宋理宗时黎靖德以类编排。
《象山集》收录陆九渊往来书信及短篇杂著等,由其子陆持之编成。
从表格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史料,拟定一个具体的研究主题,说明选题的意义和史料选择的理由。
3 . 新中国国家安全观。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安全思想和观念经历了一个发展过程,见下表。

时期主要论述
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1949年《共同纲领》提出“中国联合世界上一切和平力量,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
20世纪70年代初至中共十二大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认为: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冲突是人类事务中的普遍现象;防范苏联成为中国外交的重点。
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认为:国家利益高于一切;发展经济是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运用多种手段全面维护国家安全。
中共十二大至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1982年中共十二大提出:必须在大力发展经济建设的基础上加强国防建设。20世纪80年代末,邓小平指出:“中国要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必不可少的条件是安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的国际环境。”
海湾战争至今1999年江泽民指出“新安全观的核心,应该是互信、互利、平等、合作。”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战争与当代国际安全》


结合所学,试选取表格所列任一时期或多个时期,以"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为主题,自拟一个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实准确、逻辑严密、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69年年法国人居纽研制成世界上第一辆蒸汽驱动的三轮汽车,时速度3.5到3.9公里,后因故障撞毁
1838年英国发明家亨纳特发明了世界第一台内燃机点火装置
1881年法国人特鲁夫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电动汽车
1885年德国人本茨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以汽油为动力的三轮汽车
1886年德国人戴姆勒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辆四轮汽车
1895年法国米其林工程师发明首条轿车用充气轮胎
1900年前继德国、法国之后,美国、英国和意大利出现了多间作坊式汽车生产公司
1901年袁世凯花1万两白银从香港购置了近代中国第一辆汽车
1913年美国福特公司建立起了汽车工业史上第一条流水线
1939年美国推出了全球首款配备空调系统的车型
1956年中国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了第一辆国产解放牌小汽车
20世纪中后期防抱死刹车系统(美)、安全气囊(美)、VVT发动机技术(意)、行车导航仪(日)、电子稳定控制系统(德)等相继问世
2023年中国比亚迪汽车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冠,并创下中国汽车年销量纪录

——摘编自《汽车史话》等

从上述表格中提取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3·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两个表格分别为唐代进士出身及寒素入仕途径统计:

名称

士族子弟

寒素子弟

小姓子弟

比例

71%

16%

13%

                                                              单位:%

科举

荐辟

机缘

军功

未详

唐高祖、唐太宗

5.2

27.3

11.2

45

11.3

武后

34.2

32.9

4.5

7.9

20.5

安史之乱

15.1

16.1

5.3

53.7

9.8

(注:士族是指南北朝旧族、唐宗室、在唐三代为官或者官居五品以上之人;小姓是指没落士族、低品豪绅、父祖有一代五品以上者;寒素则是素士、农、工、商、兵、其他半自由民,以及非自由民,如奴婢、门客等。)

——摘编自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等


根据材料,结合唐代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12-05更新 | 152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考试历史试题
6 . 读材料,完成要求。
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形态,反映了历史的变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审美意识的嬗变。

时间

服饰情况

民国时期中山装创制后风靡一时。1912年,民国政府通令将中山装定为礼服,民国十八年制定宪法时,规定四级文官宣誓就职时一律穿着中山装,中山装遂成为南京国民政府的制服。政府院部如此,国民党党部如此,地方政府机关亦如此。国民党向机关、学校推广中山装,向民众宣传。
建国初期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女孩子爱穿带有俄国风情的“布拉基”,花布衣衫或花布袄是中青年女性的衣装。
文革时期从红卫兵到女民兵,都以着军装、戴军帽荣,绿色成为流行色,蓝、黑、灰、绿色充满中国街头。
革放来改开以1979年对世界敞开国门以后,世界最新潮流的时装可以经由最便捷的信息通道-电视、因特网等瞬间传到中国。国内的着装者也迎来了个性服装时代,迎来了百花齐放、五彩缤纷的服饰艺苑的美好春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近现代史的知识,从表格内容中提炼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具体,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3-07-04更新 | 7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模拟考历史试题
23-24高二上·江西·阶段练习
论述题 | 较难(0.4) |
7 . 科举是我国古代最高等级的考试,其试题题目体现了国家意志和时代诉求。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898年戊戌变法主张废八股,改试时务策,却因慈禧发动政变而中止。但1901年清末新政中再次提出改革科举命题内容的要求。1904年的中国,面临内忧外患,表所示是当年部分科举试题。

史论五篇

题目

解释

周唐外重内轻,秦魏外轻内重各有得论。周、唐两朝中央权力过小,地方权力过大。而秦朝和北魏则中央权力过大,地方权力过小。两者有哪些可取之处。
贾谊五饵三表之说,班固讥其疏。然秦移尝用之以霸西戎,中行说亦以戒单于,其说未尝不效论。“五饵三表”是西汉贾谊针对匈奴问题提出的防御策略,班固嘲笑此乃书生之见。当年秦移公也曾用此怀柔之术征服西戎部落,中行说(匈奴单于顾问)也曾用此警示匈奴单于。如何看待这种策略。
诸葛亮无中商之心而用其术,王安石用中商之实而讳其名论。诸葛亮无法家的心术但用了法家的治国思想,王安石使用法家思想推行变法,但却不愿将自己归为法家之流。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裴度奏宰相宜招延四方贤才与参谋请于私第见客论唐朝名相裴度向皇帝报告要招揽四方贤才和参谋,在自己的府邸聚会讨论,皇帝担心这会造成结党营私,但裴度却做得很好。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北宋结金以图燕赵,南宋助元以攻蔡论。北宋联金攻辽而灭于金,南宋助元灭金而灭于元,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请你任选表格中的一个题目或若干个题目,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并论证命题背后的国家意志和时代诉求。(要求:写明所选题目,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
2023-12-19更新 | 5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三新”协同教研共同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卷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称为“案比”,之后登记载册
汉代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汉代后期,出现大量流民,豪强隐匿人口,户籍信息严重失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用鼓励修订家谱的办法来替代户籍登记;北朝僧尼专门设僧籍,免除其一切课役
隋唐时期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
宋代宋朝时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为管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设立临时户籍
明清时期明政府使用黄册作为正式的户籍。黄册编制程序更为严格,内容更为详尽,每十年编制一次。清初延用黄册,后改为人丁编审。雍正年间,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保甲制度

——整理自王威海《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根据表格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作为中国话语体系的重要政治概念之一、在不同历史时期对其内涵指涉呈现出丰富而多变的历史图景,见下表。

中国古代西域一词最早见于《汉书·西域传》,指葱岭以东地区,有时也指包括中西亚、印度、东欧和北非在内的大片地区。“西洋”一词首先出现在五代,范围逐步扩展到印度及非洲东部。明末清初“西洋”指大西洋沿岸的欧洲各国。
晚清与民国初年“西方”不仅仅是地理范围上的欧洲、美洲,还包含了政治层面、经济层面和文化层面。
新民主主义革命大革命和土地革命期间,“西方”概念具有双重内涵指向即作为侵略者而被谴责的“西方”和动员西方无产阶级进行世界革命的“西方”。
抗日战争期间,将“西方”概念分解为传统意义上的“西方国家”和“西方法西斯”。
解放战争期间,中共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先进仁人志士向“西方”探寻的救国救民的道路,“西方”主要作为被反思的对象出现。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探索时期“西方”概念在国内是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势力而进行批判的对象,也是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思想的目标对象;在国际上,是与亚非拉国家产生共情、建立外交关系、树立自信的批判对象。
改革开放新时期“西方”概念主要是指经济上“西方”,形成了“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对西方开放”,“同西方世界合作”,“不能照搬西方”等概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对“西方”概念的运用是站在世界历史角度看“西方”,并形成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历史角度审视西方发展”,“博采东西方各国之长”,“共同发展”等概念。

——摘编自黄晓娟、胡国胜等《中国共产党“西方”概念的起源与话语变迁》

围绕“西方概念在中国历史上的话语变迁”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至少三个历史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表述成文,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表为世界近现代部分思想潮流的相关叙述

思想潮流内容世界形势
人文主义强调人的价值,提倡积极的冒险精神地理大发现,西方开启早期殖民扩张进程。
社会达尔文主义自然选择,适者生存,弱肉强食帝国主义国家瓜分世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新殖民主义发达国家在承认发展中国家政治独立的基础上,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控制、干涉与掠夺。经济全球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加剧,国际局势缓和与动荡并存。

——依据展文婕《试析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及其历史影响》、梁童心《社会达尔文主义》、孙迎辉《新殖民主义问题浅析》等编制

从上表材料中信息得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史实对其进行阐释。(要求:紧扣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2023-11-14更新 | 27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西省景德镇市2024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