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有学者认为,中华海洋文化既具有世界海洋文化的一般特点,又具有不同于西方海洋文化的中华海洋文化传统。因此,该学者绘制了下表


中华海洋文化西方海洋文化
海洋文化主体和区域中华民族,中国。欧美
海洋文化特质和精神协和万邦、四海一家;海纳百川、开放包容;刚毅无畏、百折不挠;开拓探索、尚新图变;重利务实、吃苦耐劳;守海卫疆、死生度外;关注海洋、以海图强;敬海谢洋、人海和谐。开放开拓、冒险探索;殖民扩张、抢掠征服;自我伸张、商贸谋利;海权优先、控制海洋。
海神形象中国海神妈祖—和平之神:尊贵慈祥、解危救难、和谐宽容、充满母爱的和平女神。希腊海神波赛冬—征战之神:手持三叉戟的壮年男子。
名人名著名言“协和万邦”(《尚书·尧典》)。
“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老子》)。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西塞罗);“大海邀请人类从事征服,从事掠夺”(黑格尔);“海权即凭借海洋或者通过海洋能够使一个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一切东西”(马汉)。
历史上的国家行为郑和下西洋的和平之旅。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的海洋殖民扩张。
族群行为出洋华人海外谋生,安分守己,艰苦创业。北欧海盗的抢劫掠夺。
经济行为谋利思义唯利是图
海洋行为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美国推行海洋霸权。

——整理自张开城《比较视野中的中华海洋文化》

依据表格信息,从中西比较的视野出发,任选角度,自拟论题,谈谈你对海洋文化的认识。(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充分,史实准确)
2024-02-05更新 | 138次组卷 | 5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五)历史试题
2023·全国·模拟预测
论述题 | 适中(0.65) |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两个表格分别为唐代进士出身及寒素入仕途径统计:

名称

士族子弟

寒素子弟

小姓子弟

比例

71%

16%

13%

                                                              单位:%

科举

荐辟

机缘

军功

未详

唐高祖、唐太宗

5.2

27.3

11.2

45

11.3

武后

34.2

32.9

4.5

7.9

20.5

安史之乱

15.1

16.1

5.3

53.7

9.8

(注:士族是指南北朝旧族、唐宗室、在唐三代为官或者官居五品以上之人;小姓是指没落士族、低品豪绅、父祖有一代五品以上者;寒素则是素士、农、工、商、兵、其他半自由民,以及非自由民,如奴婢、门客等。)

——摘编自毛汉光《中国中古社会史论》等


根据材料,结合唐代相关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12-05更新 | 150次组卷 | 4卷引用: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信息卷(四)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新史学突破传统,历史的解释也呈现多元的趋势,如表所示是学者根据不同史观对西方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影响作出的解释。   

史观解释
1)革命史观新航路的开辟拉开了西欧殖民扩张的序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法国相继登上了殖民舞台,在这一殖民扩张过程中,美洲的传统社会遭到灭顶之灾,大量印第安人遭到屠杀。为弥补美洲劳动力的不足,大量非洲黑人被掳掠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黑奴贸易使非洲丧失了大批精壮劳动力,导致黑人的家园遭到破坏,非洲社会经济倒退
2)现代化史观
3)文明史观
4)全球史观
5)生态史观

——摘编自葛会伟《多元史观解读“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选取表格(2)(3)(4)(5)中的任意两种史观,借鉴革命史观的解释对早期殖民扩张和掠夺的影响进行阐述。(要求:写清序号,条理清楚,史论结合)
2023-05-01更新 | 66次组卷 | 2卷引用:【好题汇编】纲要下期中冲刺(高频论述题60题)
4 . 阅读表格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对西方人及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A对外国人的称呼变化B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
时间称呼时间文件称呼
鸦片战争之前“夷”晚明《职方外纪》“以西把尼(西班牙)东北为拂郎察(法国)。”
鸦片战争到新中国初期“鬼子”晚清《圆明园失宝叹》将法国与俄罗斯分别称为“佛狼西”与“罗刹国”
民国初年和新中国初期“外国佬”1901《过渡时代论》顺流而渡者,其英吉利耶? 乱流而渡者,其法兰西耶? 方舟联队而渡者,其德意志、意大利、瑞士耶? 攘臂冯河而渡者,其美利坚、匈牙利耶?”
改革开放后“老外”;信息时代网称“歪果仁”

——据《从中国对西方人与国家称呼的变化》整理

提炼材料中关于“中国对西方人称呼的变化”或“中国人对西方国家称呼的变化”的观点并加以阐述。(要求:围绕材料中的A类或B类材料展开分析,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7-14更新 | 268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扬州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上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

发展阶段 标志事件
第一轮全球化 最早有记录的全球化始于中国汉朝的“丝绸之路”。但国外主流文献把1492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作为第一轮全球化的开端。
第二轮全球化发轫于1 8世纪60年代的第一次工业或技术革命把全球化推向高潮,并被看作为第二轮全球化的起点。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终结了第二轮全球化。
第三轮全球化由美国主导延续至今的第三轮全球化,萌发于20世纪中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
“逆全球化”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逆全球化”浪潮开始涌现。

——整理自万广华,朱美华《“逆全球化”:特征、起因与前瞻》

根据表格内容和所学知识,以全球化为话题展开论述,题目自拟,要求论证详实,线索清晰,条理清楚。
2023-02-24更新 | 389次组卷 | 6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儒家、法家与道家政治理论的比较

儒家法家道家

问题意识

一个礼崩乐坏的世界重建良善的政治秩序

君主的政治危机

成就霸业的难题
一个偏离“道”的社会重建合乎“道”的社会

理论解释

没有系统的因果解释,但可基于观念、行为和秩序三个维度来理解周朝礼制的崩解人是自利的,接近君主的
人都想获得权力,故君主
随时可能面临危机;若不
能强君、不能弈法、不能聚
焦农战就无法成就霸业
唯有合乎“道”的自然秩序是良善秩序,所有偏离“道”的人为秩序都会导致国家昏乱

解决方案

周朝礼制、政治伦理实行仁政、君子人格强君、农战、法制、赏罚循道而为、柔弱处下无为而治、绝圣弃智

理想社会

“大道之行,天下为公”“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以成霸王之名”“小国寡民”
“至德之世”

——摘编自包刚升《儒法道:早期中国的政治想象》

从表格中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原始社会民主推荐部落首领时,形成了“选贤与能”的选人标堆,强调所选人才是 否具有征服自然和做人的能力。
春秋战国各诸侯国普遍重视人才,招贤纳士,礼贤下士,重用布衣之士,千方百计 争夺能言善辩、能征善战和治国富民的人才为本国所用。

西汉
系统地强调德才兼备,“四科”规定:“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 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案章覆问,文中御史。四 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
选人的标准是“身、言、书、判” ,即体魄丰伟,言辞辩证,书法遒美, 文理优长。四者均可,则先看德行,德均取才,才均取劳。
通过考满而观绩,通过考察而观德。考察分为八个项目:贫、酷、浮躁、 不及(能力不及)、老、病、罢(不勤劳)、不谨。
用“四格”、“八法”评判官人。“四格”为“守、政、才、年”,“八法”为贪、酷、不谨、罢软无为、浮躁、才力不及、年老、有疾。

——摘编自齐秀生《从古代人才标准看执政能力建设》

提取表格中的有效信息,围绕中国古代人才标准的变化提炼一个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3-09更新 | 621次组卷 | 5卷引用:(主观50题)主题01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超燃历史一轮课件帮好题帮(新教材)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书籍出版时间作者Foreigner/foreign affairs的中译情况

《华英字典》


1822

()马礼逊

编者在书中将“foreigner”翻译为
人,番人,番鬼”,但同时也指出夷人之说不当,只是为了顺应当时中国的语言现状,不得已而为之。

《海国图志》


1842

魏源

作者在编撰中将“foreign affairs”译为夷务

《增广海国图志》


1895
林乐知、瞿昂来、傅兰雅、徐建寅增补编者将“foreign affairs”译为“交涉事务,洋务,外务”。

《英华大辞典》

1908

颜惠庆

编者将“foreign ”翻译为“外人,异国人,客民,侨民,外国人”。

—摘编自方维规《概念的历史分量》


综合表格中的“foreigner”和“foreign affairs”的中译衍变的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好的国家治理,制度是决定性的。“少一些统治,多一些治理”,这是从历史中得到的启迪。下面表格信息反映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和治国思想的演变历程。

朝代中央行政制度地方行政制度治国思想
王位世袭制君权神授,替天行命(即受天
较完善的官僚系统;内外服制命而王,听命于神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原始民主传统敬天保民
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法家思想“以法治国”
内外朝制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推恩令”;刺史制汉初黄老思想“无为而治”;汉武帝以后“独尊儒术”
三省六部制道州县制﹔唐中期以后“藩镇制度”文武并重,兼容并包
北宋“二府三司”路州县制;设“通判”崇文抑武,守内虚外
中书省行省制;设宣慰司管理边疆事务附会汉法,实施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废宰相;设内阁废除行省,设三司(明初)重典治国
设军机处省府(州)县三级制;督抚制敬天、法祖、勤政、亲贤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从上表中任选一个朝代,围绕该时期的国家治理体系提出自己的观点,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分析。(要求:明确列出所选朝代,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通过时序和内容的纵横比较。可以多方面.多角度地研究历史事物。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世纪有关电的主要发明(发现或应用)

时间

发明(发现或应用)

发明(发现或应用)者

国籍

1831年

发现电磁感应现象

法拉第

英国

1866年

制成发电机

西门子

德国

1873年

发明电动机

格拉姆

比利时

1876年

发明电话

贝尔

美国

1879年

路面电车

西门子

德国

1880年

完善了白炽灯

爱迪生

美国

1882年

第一个火力发电站

爱迪生

美国

19世纪80年代末

发明三相交流发电机,解决了远距离送电问题

米·奥·多里沃·多布罗沃尔斯基

俄国

19世纪90年代

发明无线电报

马可尼

意大利


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主题,根据表格信息,结合世界近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8-10更新 | 95次组卷 | 3卷引用:考点28影响世界的工业革命C卷-纲要下-新高考历史高频考点专项练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