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在整个18世纪,有两部中国小说被译为法语,其中之一就是《好逑传》。《好逑传》先于18世纪初被译为英文,译者曾在东印度公司工作,后再根据英文翻译为法文。《好逑传》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多次联手挫败各种阴谋,最终成眷属的故事。在《文学通信》中,格里姆根据安森对此评论道;因传教士或冒险家的见闻不完全可靠,因此人们应采取一种较为理性的态度来看待那些远方的文明。他认为:“为了能够核实有关中国的一些情况,在无法亲眼看到并予以检验的条件下,我们需要拥有更多的该民族的文学作品。”格里姆撰写此文的目的不在于介绍小说故事本身,在简单介绍了两位主角后,他未叙述故事情节,便总结道:“……当您读过此书,您再行断定中国政府之仁爱以及中国风俗之高尚吧,您会懂得,我们这些可怜的欧洲同胞是否该容忍别人将这样的人视作我们的榜样。”

作为第一部完整译为法语且在法国出版的中国小说,《好逑传》使18世纪法国文人学者得到了了解中国叙事文学与写作方式的机会。同时,也加深了他们对中国,尤其是对中国风俗的了解,他们看到了一个由中国文人描绘的中国社会,这促使他们深入思考中国的政治与社会制度。据查证,伏尔泰还根据中国历史故事,编写了剧本《中国孤儿》。

——摘编自马莉《好逑传》在18世纪法国的传播与接受和《中外历史纲要》教材


阅读材料,提取材料的主旨,得出合适的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相关知识开展论证。(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充分,史实正确)。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纵观20世纪的历史,国际政治的现实即是冲突与秩序的交织。冲突可以导致一种秩序的破坏,也可以产生一种新的秩序,甚而是一种秩序化的冲突或冲突的秩序(譬如冷战)。但冲突的手段和方式明显地受到了限制,战争作为政治的手段其正义性基本被否定,任何冲突都被置于人道与和平的准则之下,国际法与国际组织越来越完善,这说明世界的秩序化程度已大大提高。这是世界文明化的表现,但同时霸权的野蛮性在文明外衣的掩盖下继续延伸着。

―摘编自李鑫炜《大国冲突与世界秩序》


根据材料,围绕“世界秩序”自拟一个论题,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412日下午,由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晏绍祥主讲的“文明之间:欧洲文明的多元性”(“文明之间”系列第三期)首场讲座、“北大文研讲座”第196期在线举行,主题为“古典希腊文明起源中的东方因素”。

大概在今天仍有许多人持充足的理由相信:西方文明与世界其他地区诸文明迥然不同,是由古希腊、罗马文明经由中世纪的基督教文明而到近代的工业文明独立发展演变而成的;甚至有人把工业革命后的欧洲政治、经济、法律、文化、教育制度等常常被直接归结为古希腊、罗马文明“固有本质”的衍化。其实在古代,这种观点就遭到人们的反对。20世纪2030年代,这种认为“西方”自古希腊、罗马以来就自成一个文明传统的观点开始从根本上遭到质疑。现在越来越多的学者发现,“西方”文明实际上“起源”于非西方——更确切说是古代“东方”诸文明,东方化时代的希腊在各个领域内均受到东方文明的影响。

——来源:上海师范大学学报20041月《略论希腊文明中的东方因素》整编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简要的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北京东城·一模

4 . 文化碰撞与交流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造成巨大的毁灭,以及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引发世界范围对欧洲文明的信仰 危机。民国时期,中国思想界掀起中西文化论争。东方文化派认为“大海对岸那边有好几万万人愁着物质 文明破产,哀哀欲绝的喊救命,等着我们去超拔(解救)他们”。西化派认为“百分之一百的全盘西化, 不但可能,而且是一个较为完善缺少危险的文化出路”。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认为中国新 文化“不能离开共产主义思担的领导”,也“决不能主观地公式地应用它”,要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 文化”,实际上为中西文化论争做了应答和总结。

一战后印度诗人泰戈尔曾周游欧美各国发表演讲,主张用东方“人生精神满足的智慧”去矫正西方人 的“物欲无厌追求”。甘地接受了法国大革命“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并把它与印度传统宗教哲学 结合起来,创立了非暴力学说,号召恢复手工生产以抗拒西方的工业资本主义。尼赫鲁深受西方科学精神 的影响,主张发展大工业,与甘地共同领导了民族独立运动。

——摘编自《中国文化论争》《印度通史》等

围绕“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碰撞与交流",结合所学,解读上述材料。要求:提取信息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01更新 | 521次组卷 | 6卷引用:2023年高考重庆历史真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国家治理能力,主要指政府为民众提供安定、繁荣的生活环境的能力。它受到国家历史、文化、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等多种因素影响。

(一)国家历史

治理绩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一个国家官僚队伍的质量,无论是维持社会秩序,提供基本公共品,还是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公平,都需要高素质的官僚体系。国家历史是决定官僚能力的重要因素。长期生活在统一国家中,能够培育共同的语言和文化,增强社会凝聚力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丰富的社会资本会有效减少官民间的对立,使得政府人员深深地“嵌入”社会之中,从而提高官僚组织的效率。

(二)文化

文化是社会中观念、信仰和价值观的总和,它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模式,也决定着某个社会采用的治理模式。

(三)殖民遗产与法律传统

发展中国家大多曾是欧美国家的殖民地,殖民经历给这些国家留下了影响深远的文化和制度遗产。

——摘编自曾庆捷《围绕治理能力的政治发展:国家间差异的历史起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3-30更新 | 289次组卷 | 5卷引用:重庆市三峡名校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该法则认为,最具适应性、最成功的社会要在转变时期改变和保持自己的领先地位是极为困难的。相反,不太成功的落后社会更有可能适应变化,突飞猛进。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在现代化的理论研究中,国内外学者经常谈论的一个话题便是“后发优势”或“落后得益”。俄国托洛斯基称其为“历史落伍者的特权”,“虽然落后国家被迫跟随着发达国家,但前者并不按照相同的秩序去做事,……容许甚至迫使自己采纳任何地方、任何时期已经完成的发展式样,使发展不必重复发达国家的全部过程,而是以跳跃的方式直接指向最先进的领域。”然而在现实的发展中,并非所有的“后发”国家都能够很好地把握后发优势,顺利地实现跨越发展的,即使有的国家实现了经济跳跃,离社会的全面进步还有相当长距离。

——摘编自程洪《对后发优势理论的反思》


根据材料提供信息,围绕现代化发展中的“领先”与“滞后”的关系拟定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楚,表述完整)
2023-03-24更新 | 93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3届高三第七次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资本主义”是理解现代性的核心概念,追溯其历史对解释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关键变化具有重要义。资本主义研究领域的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的讨论和定义至今都有重大影响。在前所未有的技术和财富创造能力背后,马克思看到人类生而有之的贪婪本性。资本主义制度使致富的欲望和才干得以发挥到极致。资本家通过压迫和剥削劳工阶层追逐利润。列宁则认为,借助政治权力的垄断才是资本主义的真谛所在。

——摘编自【德】于尔根·科卡《资本主义简史》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运用欧美资本主义发展的相关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清末立宪运动和辛亥革命本来是以建立民主制度为目标的,但因为广大民主没有觉醒,民主制度缺乏社会根基,少数人的革命只是改换了政权的名号,民主制度之实,杳不可得。用陈独秀的说法,“吾人于共和政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当时中国的先觉分子认识到,徒有共和国的名号是没有用的。要使中国真正从专制、落后、腐败的状态中摆脱出来,走上民主、富强之路,必须使中国国民之大多数,清除其头脑中的专制主义余毒,树立民主共和的理想,从而为民主共和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左玉河《五四那批人》


根据材料,从整体或局部提炼出一个具体论题,并运用中外近代史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先后领导制定并实施了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三个不同的经济发展战略。三个战略的核心思想如下表所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经济发展战略

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经济发展战略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时限

1949~1956年

1957~1977年

1978~2020年

战略思想过渡时期总路线:优先发展重工业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四个现 代化”战略思想的形成与独立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的建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三步走”发展战略,实现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摘编自孔祥利《新中国成立 7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演进与探索》


围绕“经济发展战略和社会变革”从上表中选取一个或几个阶段,自拟论题并加以解读。(要求:论题明确,时段清晰,紧扣主题,史实准确,持论有据。)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党的十九大后,明确提出“正确的决策离不开调查研究,正确的贯彻落实同样也离不开调查研究”。下表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以来,关于调查研究的相关史料信息。

时段概况
20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作为调查研究先行者的李大钊率先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开始将调查研究作为认识中国国情的工具,探索革命之路。
1)基于调查研究,将工人农民视作革命基础力量。(2)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3)利用调查研究,开展自我革命并形成学习教育制度。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在根据地局部执政以及在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全面执政初期,为解决如何发展生产、如何制定符合实际的政策等问题,中国共产党开展了许多大型调查。
1)基于调查研究适当调整土地政策。(2)将调查研究作为重要方法完善民族工作。(3)以科学的调查研究保障科学民主的决策。
20世纪70年代末到21世纪初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共产党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等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
1)经济发展层面调查研究的启动助推出台改革开放政策。(2)政治层面的调查研究铺垫了党建总体设计与规划。(3)各项专题调查研究擘画科学发展蓝图。

——摘编自董海军《中国共产党百年调查研究的三重逻辑:历史、理论与实践》


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围绕“调查研究”,自拟一个具体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观点加以阐释说明。(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2-18更新 | 8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2月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