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学者绘制的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示意图。



请根据上述示意图提出你的认识,并运用中国近代史的史实进行分析。(说明:提出一种或多种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28年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没收土地和建立苏维埃的第37号通告,明确一切土地于实行共有后,重新分给农民耕种,以县苏维埃政府名义发给土地证,旧时田契、佃约一概废除。1930年,闽西完成土地分配、焚烧旧地契和颁发土地证后,世代受尽地主剥削的劳苦农民手捧耕田证,跑到自己分到的土地上,唱起幸福山歌。

材料二 1937年8月,中共洛川会议通过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正式把减租减息作为抗战时期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租减息运动初步发动。1942年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正式做出《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及其附件,督促各根据地认真执行,还规定了减租减息的三条基本原则,肯定了农民开明地主、富农的革命性,减租减息运动进入部分地区普遍深入阶段。

——摘编自《回顾中共土地制度》


运用所学相关中国近代史史实,从材料中提取两项关于土地政策的对比信息,并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19-10-11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铜仁市石阡民族中学2019年高三一轮复习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19-20高三上·全国·阶段练习
名校
3 . 历史叙述、历史解释和历史评价是历史学习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据教材编写组《中国近代史》


围绕材料,结合中西方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 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摘编自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关于历史分水岭,学界有不同的认识。请对上述材料中的认识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修改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19-08-12更新 | 579次组卷 | 19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目前世界上流行着两种不同的统制经济,即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和法西斯主义的统制经济。“美国的复兴运动(罗斯福新政),是介于这两者中间的统制经济,讲到它的经济方面,它是取法于俄国的‘大实验’;讲到它的政治方面,它是模仿意大利的独裁。不过在实质上它完全是资本主义的。”有意思的是,程锡庚在预测1934年世界发展趋势时甚至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渐次融合”,“在资本主义之国家,均已盛行社会主义”,“美国以资本主义立国,但经济复兴计划中所采用之方法,如统制生产、强迫做工等,实与共产主义之苏俄相似”。

——摘编自杨玉圣《大洋彼岸改革潮的东方效应》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并评述材料中任一有关罗斯福新政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言之有理)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政治学家萨孟武先生说:“吾国中央官制,秦汉以后,无时不在变化之中,而其变化的特质则为天子的近臣转变为国家的大臣。天子畏帝权旁落,慎大臣窃命,欲收其权为己有,常用近臣以压制大臣。历时既久,近臣便夺取了大臣的职权,因之大臣乃退处于备员的地位,而近臣却渐次变为大臣。近臣一旦演变为大臣,天子又欲剥夺其权,而更信任其他近臣。选样,由近臣而大臣,演变不已,而吾国中央官制遂日益复杂起来。”


阅读材料,结合中国古代史史实,评析萨孟武先生关于中国古代中央官制的特质的观点。(要求: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由梁斌创作的《红旗谱》,被誉为反映中国农民革命斗争的史诗式作品。下文摘录的是该书主人公、共产党员严运涛其中的一封家书。

父亲,母亲:

敬禀者,儿自远离膝下,即来南方参加革命军。在军队上过了半年,又到军官学校学习。学校是官费,连纸笔服装都发给,现下,刚从学校毕业,上级叫我当了见习连长,父亲!你们会为我高兴吧!从此以后,我要站在革命最前线,去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政客,铲除土豪劣绅!南方不比北方,到处是欢欣鼓舞,到处看得出群众革命的热情,劳动人们直起腰来了。你们等着吧,革命军到了咱们家乡,一切封建势力,一切土豪恶霸们都可以打倒!离家时,没有告诉老人家们,请原谅!我工作很忙,不多写了,问奶奶,忠大伯好!

此祝阖家均吉,儿运涛谨上。

1926年7月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这封家书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20世纪20年代中国社会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论述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时段)“新中国”一词内涵的历史发展脉络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为改变清王朝危机,设想在巴西建立和管理殖民地时首次提出了“新中国”的概念,希望通过向外移民来挽救民族国家危机;梁启超也提出了“新中国”一词,这源于其对戊戌变法失败的思考。
1907年美籍传教士威廉﹒蒲鲁士作《新中国在演进》一书,揭示某些洋人活动的殖民性、有害性及其与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冲突,并从这些冲突中凸显“新中国”出现的必要性。
1910年陆士谔写理想小说《新中国》,该书以幻想形式对未来新中国进行了设计和构建,希望建立一个立宪民主的现代化新中国。
辛亥革命时期《新中国报论自由真理》中提到:“人群之自由者文明也,外国惟文明故人群之自由胜。”
五四运动前后国人纷纷提出建设“新中国”,各种“新中国”构想的呼声覆盖全中国,特别是在“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观的推动下,“新中国”一词的涵义进一步深化,囊括了民族独立的内容。
1921年后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从概念和实践两方面深化了“新中国”的内涵,并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新中国”一词的无限能量释放出来。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诞生,“新中国”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独立自主。

——摘编自史宏波《近代以来“新中国”名词的历史考察》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时间(时段)提取信息,围绕“‘新中国’一词的内涵”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江大河》是2018年年末吸粉很多的电视剧,下面是摘自电视剧的情节:

主角宋运辉天资聪颖,却出身不好,一直倍受歧视,1978年高考以全县第一名的成绩过线,但在向镇革委会递交政审材料时因家庭成分问题被直接赶出来,经过一番波折,宋运辉终于如愿以偿进入大学。

宋运辉在大学听说同学的父亲平反了,急忙在放假时回家,路上遇到未来的姐夫雷东宝,雷东宝向他请教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宋运辉成为当地唯一能清楚解释这一政策的人,雷东宝回大队后就开始着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困难重重,最终得到县里的支持;雷东宝后来成为队里的书记并领导大家建立了建筑工程队,小雷家的预制品厂效益好,只是每个供销社都管他们要指标,没有指标就买不到钢筋水泥,需要指标和批条,小雷因辗转买卖钢筋水泥被告倒卖国家计划物资。此时宋运辉的姐姐开始在家养殖长毛兔并将技术推广到全村,大获成功。

宋运辉大学毕业后当上了国企的技术人员,一步步晋升,奠定了成功人生的基础,但也在新时代的变革中逐渐迷失。个体户杨巡是个体经济的典型代表,在翻滚向前的时代中,他手忙脚乱抓住过商机,也踩踏过陷阱,生意场上几经波折,最终拥有了自己的产业。


结合中国现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电视剧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2019-01-19更新 | 111次组卷 | 1卷引用:【全国百强校】贵州省铜仁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10 . 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