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87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传说故事是先民们对生活的加工和艺术提炼,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现实。历史记载是人们对过往的追忆和反思,是特定时期社会意识的体现。下表为中外古代部分传说的记载。

部分中外古代的传说故事

事迹出处
洪水滔天,鲧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不待帝命。帝令祝融杀鲧于羽郊。鲧复生禹,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州。《山海经·海内经》
创造世界万物的上帝耶和华见到地上充满败坏、强暴和不法的邪恶行为,于是计划用洪水消灭恶人。同时他也发现,人类之中有一位叫做诺亚的好人。耶和华指示诺亚建造一艘方舟,带着他的家人以及牲畜与鸟类等动物逃生。《旧约·创世纪》
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韩非子》
普罗米修斯看到人类生活的困苦,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山盗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被惩罚钉在高加索的山上。《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列子·汤问》
摩西带领希伯来人返回故乡,上帝将海水一分为二、开出一条道路给希伯来人行走。当希伯来人通过后,又把海水合二为一把后面追赶的法老军队淹没。《旧约·出埃及记》
根据材料中相关联的信息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充分、论证有力)
2024-06-1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友谊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文科综合训练试题(五)-高中历史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献记载出处

故汉兴,然后诸儒始得脩其经艺,讲习大射乡饮之礼……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窦太后好黄帝、老子言,帝(汉景帝)及太子(汉武帝)诸窦不得不读《黄帝》《老子》,尊其术

[西汉]司马迁《史记·外成世家》

(窦)太后好黄老之言,而魏其、武安、赵绾、王臧等务隆推儒术,贬道家言,是以窦太后滋不说魏其等。及(汉武帝)建元二年(公元前139年),御史大夫赵绾请无奏事东宫。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藏等,而免丞相、太尉

[西汉]司马迁《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纷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西汉]司马迁《史记·儒林列传》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冬十月,诏丞相,御史、列侯、中二千石、二千石、诸侯相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丞相馆奏:“所举贤良,或治中、商、韩非、苏秦、张仪之言,乱国政,请皆罢。”奏可

[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材料二 在西汉前期治国思想的嬗代中,窦氏卒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年代坐标,而绝非无足轻重。

——摘自虞云国《学史三昧》

结合西汉治国思想演变的史实分析说明材料二的观点。
2024-05-20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4届重庆市渝西中学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花押,指古代公文契约上的草书签名或代替签名的特定符号。宋代花押不仅体现在人民生活与贸易往来之间,还体现在朝廷公文上。宋末元初人周密在《癸辛杂识后集》中记载:“余近见先朝太祖、太宗时朝廷进呈文字,往往只押字而不书名”。北宋时,文人志士追求个性抒发、标新立异的生活方式,花押作为一种个性化与艺术化融合的产物应运而生。宋徽宗受当时文人墨客的影响,结合草书或者篆书以及古文等元素,形成“天下一人”的花押。

——摘编自华叶《“花押”谈趣》

材料二

图宋徽宗狂草作品《千字文》(部分,左侧为其花押)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以“花押文化的作用”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突出主题,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4-05-03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检测历史试题
4 . 中国古代服饰的发展是时代变迁的缩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文献中关于服饰的记载(部分)

出处内容
《礼记·深衣篇》(西汉)上衣用布四幅,表明一年有四季;下裳用布十二幅,代表一年有十二月;袖口圆弧,领子方正、意味着公正;背缝垂直,体现出诚直。
《太平广记》(唐)玄宗女寿阳公主嫁后宫诸王皆服胡服。
《宋史·舆服志》绍兴五年,高宗谓辅臣曰:“金翠为妇人服饰,不惟靡货害物,而侈靡之习,实关风化……宜申严禁。”

——摘编自张玲《中国古代服饰的文化符号内涵及制度规范》等

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一点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2024-06-05更新 | 11次组卷 | 1卷引用:安徽省A10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6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时务学堂,是清末维新运动期间,湖南所创办的第一所近代新式学堂。它标志着湖南教育由旧式书院制度向新式学堂制度的转变,也是湖南近代化教育的开端。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为国家造就有用之材。

——湖南巡抚陈宝箴《时务学堂招考告示》

材料二   (时务学堂)目的是通过阅读儒家的著作及历代治乱兴衰的记载,参酌近代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促使学生从中汲取新的科学知识和新的思想资源,研治救国的道理,并培养出一批意志坚定的具有变法维新思想的骨干人才。

——郑大华《湖南时务学堂研究》

材料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试以“时务学堂与近代化”为主题,进行合理解释。(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4-05-04更新 | 2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据资料记载,我国茶文化源自于唐朝。陆羽在《茶经·一之源》中写道:“茶之为用,味至寒,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要求茶人做到“精行俭德”。唐代裴汶在《茶述》中写道:“其性精清,其味淡洁,其用涤烦,其功致和。”认为饮茶能使人心性平和。苏轼在《叶嘉传》中形容茶为“广风味恬淡,清白可爱”“容貌如铁,资质刚劲”,折射出他本人对茶道精神的理解。宋徽宗在《大观茶论》中认为,茶也能够“致清导和”。

18世纪时,下午四点钟开始、配备茶水和点心的下午茶在英国皇室和贵族阶层流行开来。英式下午茶重点并不在“吃”上,而在于借此打发时光,享受生活中的那一份愉悦与自得。英国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在《五彩茶具》中描述主人公们享用下午茶的环境:“草地上摆着两张白色的油漆雕花桌子,周围有不少式样不同的花园用椅。垂直的一种上面有花花绿绿的坐垫……”贵族们在这样恬静清新的环境中品味的不仅仅是点心和茶的香气,更是贵族们精致慢生活的一个缩影。

——摘编自许慧敏《跨文化视角下中英茶文化的比较分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中英茶文化进行简要评价。(要求: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约公元500年,古代印度佛典最早记载甘蔗、蔗糖的种植、制造和使用。8世纪, 蔗糖经阿拉伯人广泛在欧洲大陆、 北非传播。 11世纪, 欧洲糖价昂贵, 只有王室、贵族才能享用。16世纪之前,地中海沿岸地区生产的蔗糖供应北非、 中东和欧洲大陆。15世纪末,蔗糖生产中心开始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上的马德拉等群岛。17世纪初,葡萄牙几乎为整个欧洲供应来自巴西的糖。17世纪中期开始,伴随着加勒比海的英属巴巴多斯、牙买加发生“蔗糖革命” (即加勒比海岛屿纷纷建立甘蔗种植园,从非洲引入大量劳动力),英国的蔗糖进口量飞速增长,到17世纪60年代,占了英国进口商品的十分之一。 到18世纪中期, 英国的人均蔗糖消耗量是法国的八到九倍。 19世纪40年代,英国的蔗糖关税开始下降,1884年下降到蔗糖原价的百分之三十。1890年代, 欧美列强的机械制糖法彻底打垮中国糖业。

——摘编自唐传星《甜蜜抑或苦难:糖的世界史》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 围绕蔗糖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 (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 表述清晰。)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走向世界的唐朝法律

原则、制度和内容方面的规定

唐律规定对同国的外国人之间与不同国外国人之间发生的犯罪作了不同的回应,即前者适用本国的法律,后者则适用唐朝的法律。用源自佛教的断屠月作为法律术语,来补充律典中原有的秋冬行刑制度,在中国法制史上尚属首次。唐律规定一般犯罪主体盗毁佛像的,用刑是徒三年。但僧、尼盗毁佛像者,加役流®(仅次于死刑)

令、格、式方面的规定

唐令对唐人自国外返归和外国人来唐人员,由所在州镇给衣食,具状送省奏闻即由地方政府主要解决他们的衣食和安置问题。唐格对久居唐朝的外国人娶唐朝汉人妇女为妻妾后,回国时能否带着她们一起回国做出答复,准别格诸藩人所娶得汉妇女为妻妾,并不得将还藩内。即不能帝着唐朝的汉人妻妾回外国。唐式对派往外国的人员给予一定的物质保障。

中华法系的形成

日本、朝鲜和越南等一些东亚国家派出本国遣唐使,到唐朝学习包括法律在内的文化。在日本古代法制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地位的《大宝律令》就是《永徽律》的翻版;《高丽史·刑法志》记载高丽一代之制,大抵皆仿乎唐。这些东亚国家从中受益并成为中华法系的成员国,最终造就了中华法系。

——据王立民《论唐朝法律的开放性特征》

围绕“唐朝法律开放性”的主题,结合相关史实加以分析说明。
9 . 【啤酒的历史】

材料   人类最早关于啤酒的记载出现于6000年前苏美尔人创作的《吉尔伽美什》,在苏美尔遗址出土的《乌鲁卡尼纳法典》(公元前2300年)中提到:啤酒是支付和赎罪的基础单位。在古埃及,啤酒被当作劳工的报酬发放,劳工的标准薪资是每人每天3/4条面包和4升啤酒。

现代入熟知的啤酒都是由大麦麦芽、酵母、水、啤酒花四种原料制成。然而,古埃及和苏美尔文明的啤酒中是不含啤酒花的,因而无法长期保存。人类第一次在酿酒中大量使用啤酒花大约是在9世纪的德国。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公爵颁布了《啤酒纯酿法令》,规定啤酒只能用大麦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四种原料制作。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给啤酒下了定义。后来德国巴伐利亚的啤酒酿造师将啤酒发酵工艺带到了捷克,随后于1842年生产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色啤酒,它便是现在所有工业啤酒的前身。工业革命后,啤酒产量可以轻松达到百万吨的水平,啤酒成为城市工人的最爱,进而风靡全球。

——摘编自【美】汤姆·斯丹迪奇《六个瓶子里的历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啤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4-05-02更新 | 1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襄阳市鄂北六校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婚姻观念的变化可以折射出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世人以能与士族大姓通婚为荣。《新唐书》记载,唐文宗想把真源公主、临真公主嫁给当时的北方大姓士族,却遭到拒绝,唐文宗对宰相说:“民间修婚姻,不计官品而尚阀阅,我家二百年天子,顾不及崔、卢耶(崔、卢:唐代北方门阀士族)?”……宋代,金榜题名的新科进士成为士大夫们择婿的最佳人选。“女必得佳士而归之”,富商庸俗与厚藏者嫁女,亦于“榜下捉婿”,厚捉钱以饵士人,使之俯就,一婿之千余缗。……“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的社会风气渗透到宋代社会各个阶层,据《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薛居正子薛惟吉之簇妇(即寡妇)柴氏,将携资再嫁。士大夫向敏中、张齐贤都争着求取。

——据隆萍萍《唐宋婚姻的承继与演变》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宋代婚姻观”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