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4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些年来,中国学术界出现了对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的反思。例如,有学者说:“经过日本的超党派外交和情报战活动,中日达成了回避‘日华和约’和日美安保体制之‘政治解决’的‘联合声明’,并未革除日美同盟对华敌视和美国庇护下日本对华蔑视的冷战政治属性。”日本学者中岛岭雄则称,鉴于中苏对立,日本未能迫使中国让步,田中政府的邦交正常化是落入中国圈套的“拙速外交”。客观地讲,上述国际政治学式的结论并非是客观、准确的历史性定位。在当时的国际背景下,解决邦交正常化问题是中日两国领导人的高度政治智慧和果断行动,虽然也有遗留问题影响至今,但这些问题更多的是后来主客观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所致。

——摘编自王新生《日本对华关系正常化决策过程再探讨》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日邦交正常化”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 .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指出,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历代官员考核

时代考核标准
唐:四善二十七最四善指德义有闻、清慎明著、公平可称与烙勤匪懈,是对各级官员行为准则总的要求。二十七最则是把各种官员按职责范围分为二十七类,每类定出一个履行职责的最高标准,唐代规定,官员达到一最四善为第一等,一最三善为第二等,一最二善为第三等,无最而有一善为第五等,职事粗理、善最不闻为第六等,爱憎任情、处断乖理为第七等,背公向私、职务废阙为第八等,居官谄诈、贪浊有状为第九等。
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务员考绩法、施行细则和奖惩条例公务员年考奖惩依,下列规定:80分以上为一等,晋级;70分以上为二等,记功;60分上为三等,不予奖惩;不满60分为四等,记过;不满50分为五等,降级;不满40分为六等,解职。
公务员总考奖惩,依下列规定:90分以上为一等,升等;80分以上为二等,晋级;70分以上为三等,记功;60分以上为四等,不予奖惩;不满60分五等,记过;不满50分为六等,降级;不满40分为七等,解职。
年考、总考均以60分者为合格,但工作分数不满30分者仍以不及格论。
1957年:《国务院关于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奖惩暂行规定》三、奖励分为:记功、记大功、授予奖品或者奖金、升级、升职、通令嘉奖六种。这几种奖励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并用。
……
六、纪律处分分为: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降职、撤职、开除留用察看、开除八种。
根据材料,谈谈你对习近平总书记“好干部标准”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28更新 | 57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大连市第八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辛亥革命影响的(部分)学术观点

历史学家学术观点
刘世华辛亥革命推翻几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造成了传统社会的总体危机。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和大力倡导实业救国,这有利于促进民族资本的发展,进而促进了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黄兢如果没有辛亥革命志士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尤其是孙中山追求社会主义理想,就不会有五四运动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迅速传播,中共也就难以找到科学理论武装自己。
李文海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家和领导人,或者直接参与过辛亥革命运动,或者受到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这些老一代共产党人和许多后来同共产党合作的民主人士正是从辛亥革命出发再继续向前迈进的。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影响。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辛亥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这个主题,提出一个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史论结合,行文逻辑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探寻现代西方优势形成的渊源时,我们能看到,西方从神本位到人本位的翻转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宗教改革、国家崛起、社会崛起、市场崛起、科学兴起、启蒙运动、民主化这些大事件、大潮流都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这一翻转大致经历了五六百年时间,到19世纪才彻底完成,而它的起点就是文艺复兴。

——摘编自李筠《西方史纲:文明纵横3000年》


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一条与思想文化相关的信息,并作出自己的解释。(要求:信息明确,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12-08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临床实践中,李时珍发现以往的本草著作中存在着许多错误和混乱,于是决心重新编纂一部全面、系统的本草著作。自1552年至1578年,李时珍前后花了26年时间,三易其稿,最终完成了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的编纂工作。全书共52卷,190多万字,收有药物1892种,方剂110960个,附有药物形态图1160幅。在编纂过程中,李时珍系统地总结了前人的药物学成就,并参考了800余种文献资料。同时,他还亲自进行调查、考察、研究,在所收入的药物中,有347种是他通过自己的搜集增补的。书中更是订正了许多前人记述的错讹。可以说,《本草纲目》倾注了李时珍毕生的心血,集中国传统医药之大成。

——摘编自全秋鹏《中国古代科技史话》


根据材料信息,围绕“中国古代科技”相关内容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且与材料相关,史论结合,阐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31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第一届高等文官考试在南京举行;1933年,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在南京与北平两处举办。从这两年的高等文官考试报考与录取人数来看,全国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江苏、浙江、广东、河北、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第二梯队为山西、河南、四川、山东、辽宁、吉林,第三梯队为余下省份。如果将这种梯队的划分与清代科举大、中、小省的分层相对比,可以发现二者基本一致。广东省值得特别注意,它在清代科举考试只属于中等省份,但在当时的文官考试中占据了十分显眼的位置。第一届、第二届高等文官考试之后,边疆省份开始呼吁设立专门保障名额,呼吁在边疆省份设立考试地点、取消外语科目、降低录取标准以及切合边疆省份的实际需求。1937年,张继等人在国民党第五届中央执行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议,高等文官考试应分区定额录取,并分处举行。

——摘鳊自刘希伟《从自由竞争到分区定额:中国近代高等文官考试制度的演进脉络》


根据材料,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论题明确,逻辑合理,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采取了一定的民族政策,其中主要有战争与和亲这两种对立的形式。从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则国家兴盛,处理得不好则国家容易走向衰亡。每个民族都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原王朝若是与某个民族(特别是比较强大的族群)的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引发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危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尖锐一缓和一交融”的循环之中,尽管有过几次大规模的民族冲突,但民族团结和民族交往、交流始终是主流,国家统一始终是总趋势。

——摘编自吴东风《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代实行科举制度以后,打破了士族门阀对官吏选任的垄断,有效地巩固了封建统治的基础。通过推行科举制度,唐代选拔官员的范围从魏晋时期少数豪门望族,扩展到地主阶级各个阶层。参加科举者的门第、品行限制并不严格,他们所代表的阶层也比较广泛,这对加强唐王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发挥着极大的作用。唐代举子在参加科举考试前,要进行“行卷”。所谓“行卷”,就是应试者将自己的文学创作在考试前写成卷轴送呈至当时有较高声望地位的人,请求他们向主持考试的礼部侍郎推荐。投“行卷”是为了“公荐”。“公荐”就是声望地位较高的公卿大臣向考官推荐考生

——摘编自庞峰伟《略论唐代科举制度的弊端》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科举制实行中政府与名门望族的关系”提出观点,并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料真实,史论结合)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解读史料,获得历史认识,探寻史料表象背后的意蕴,是历史学的魅力所在。下表为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列女传》中几位烈妇的事迹。

时间姓氏事迹
姚氏吴孟传妻。孟传早卒,无子。姚甫二十,泣经于榻,姑解之。叹曰:“吾犹见夫子之归土。”孟传既葬,夜以黄丝经死。启孟传墓合葬焉。知县胡方义表其门曰“贞烈”
王氏儒生方西抚妻。及笄于归,事舅姑以孝称。越数年,西抚卒,无子。王号泣自经,为姑阻。遂整衣入室,键户七日,不食死
杨氏郡庠生雷泽之生母也。乙酉城溃,氏携妇吴氏出逃于市。遇贼,强杨氏去。氏骂贼不绝口,赴烈焰中。媳见姑死,投焰救姑,亦蹈火死
吕氏贡生方都韩妻。事舅姑极孝。城溃之前一日,吕愿以死自誓。及韩救父,为贼所执,吕复挺身往救,因同遇害

——摘编自康熙六十年《安庆府志·列女传》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历史现象,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现象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10-15更新 | 283次组卷 | 2卷引用:辽宁省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10月联考历史试题
10 . [社会主义建设与经济体制改革]

材料   20世纪50~90年代中国发展观指标比较表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20世纪90年代

发展导向

经济增长导向型

经济发展导向型

经济社会进步导向型

发展目标

工业化

四个现代化

人的全面发展

发展标准

工农业总产值

国内生产总值

绿色国内生产总值

发展途径

增长优先

增长为主,发展为辅

发展优先

发展重点

重工业

工业

国民经济与社会

发展方式

外延式与粗放式

外延式与粗放式

内涵式与集约式

发展形势

积累优先

积累和消费并举

积累和消费并举

区域发展

均衡发展

非均衡发展

协调发展

发展动力

生产关系革命

体制改革与开放

社会全面进步

发展层面

经济

经济兼顾社会

经济、社会、人、生态


提取表3中的若干信息,围绕“中国发展观”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0-13更新 | 168次组卷 | 4卷引用:辽宁省沈阳市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