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世纪30年代,世界局势风云变幻,危机迭起。对于这一时期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美国当代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用“走向战争”四个字高度概括。他在《全球通史》一书中指出:20世纪30年代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关于危机,也有学者解释:大危机英文叫Great Depression,它含有危险(Danger)和机遇(Opportunity)的两重内涵。


试以“风云变幻的20世纪30年代”为题,撰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2024-03-27更新 | 62次组卷 | 1卷引用:上海市长宁区2008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   中国革命的胜利,也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的经验,首先,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把中国革命引向胜利,是由于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正确方向。

其次,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新中国,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在长期斗争的实践中找到了使革命走向胜利的道路,并且把被人视为“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和凝聚成万众一心的任何反动势力也没有可能战胜的伟大力量。

再次,建立一个最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革命对象是极其残暴和凶恶的,同时,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人口的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中间阶级.因此,无产阶级如果要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争取和联合广大的中间阶级。

最后,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历史必然,在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进程中,曾经实验过资产阶级的民主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但是,它们最终都失败了,事实证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能够取得胜利,就是因为以人民民主代替了资产阶级民主,以人民共和国代替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摘自《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伟大意义和基本经验》,原载内蒙古日报(汉)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革命胜利的经验”,自拟论题,并对此进行阐释。(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时间概况
18401870留学生大多是和外国传教士出国或得到教会资助出国,多数为美国。中国第一个留美大学生容闳,回国后一直为争取清政府派遣中国学生留学美国而奔走,第一代留学生人数不多,多私人途径出国,与国家派遣无关
187118891872年起,清政府每年选派30名十岁至十六岁的“幼童”赴美留学,系统学习自然科学、算术、光电等学科。19世纪70年代后期,清政府从马尾船政前后学堂毕业生中选拔优秀生到英、法等国学习。这一时期代表人物有詹天佑、刘步蟾、林永升、严复等。这一时期开始有了自费留学生
18901911清政府向日本和欧洲各国派出几批官费留学生,其中日本人数最多。并大力支持自费出国留学。因美国归还“庚子赔款”余额,要求专门作为派遣留美学生费用,清政府在19091911年间共派出留美学生180人。鲁迅、陈独秀、蔡元培、胡适、黄兴、宋庆龄等都是本阶段的代表人物
19121930成百上千的青年学子前往英法等欧洲国家勤工俭学,后又掀起了一场留学苏俄的新热潮。在19121929年期间,政府每年大约派遣公派千名左右“庚款奖学金”留学生。著名的如留美的茅以升、吴有训、梁思成等;留日的李大钊、郁达夫等;留欧和苏俄的周恩来、朱德、邓小平、李四光、徐悲鸿等
19311949留学生总数比前一阶段减少了一半左右,但留学的国家数大为增加。除美、英、法、德、比、日、苏以外,还有奥、意、荷、加、瑞士、瑞典、丹麦、澳大利亚等国。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邓稼先以及杨振宁、李政道等是本时期出国留学的主要代表

——改编自张民书《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及其意义》等


上表列出了中国近代留学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代政论特点之一即为注意于民本、民族之观念,上复先秦古学,下开近世风气。明初之刘基、方孝孺,与明末清初之黄宗羲、王夫子分别代表此两种趋势,皆对专制天下之弊政加以严重之攻击。然而此数人之学术既仍本之儒家,而明代一般之儒者更不能脱专制天下之结习。如张居正、吕坤诸人流连于尊君思想之中,视刘、方有逊色,他无论矣。故就大体而言,明代儒学仅为转变时期之前夕思想,不足以预于转变潮流之本身也。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观点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
2024-03-02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中原名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胶济铁路与近代山东

1904年建成通车的胶济铁路,东起青岛站西至济南站,是山东最早的铁路。某班级以“胶济铁路与近代山东”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集了如下史料。

【资料夹】

①清末民初,济南老字号瑞蛱祥绸布店,由专营土布转为主要经营洋布、呢绒等。益都(今青州)民众用洋纱织成的布料做衣服,手纺土布已几不可见。

《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三)②1905年,胶济铁路运输货物310482吨,到1913年,增加到946610吨。花生、核桃、豆类等原来只在产地附近销售的农产品均经胶济铁路运往青岛,再经海运输出。

——《胶济铁路史》

③益都杨家庄,未有铁路时,是一个偏僻的小村,无商业可言;有了铁路后,成为一个商业繁兴的集镇。单就烟叶交易一项,每年成交值,约有一百万元。

——《胶济铁路经济调查报告》(四)

④吾邑人情质实,安土重迁久成习惯,然数十年来,生齿日蕃,物产所入渐有不给之势,(胶济铁路开通后)则多有远游异域以谋生计者,此亦习俗之稍变于前也。

——孙维均《安邱续新志卷八风俗考》

⑤中国传统社会生活节奏缓慢,不讲求精确计时。胶济铁路开通后,司机严格按照规定时间开车与停车,不可早到或迟到,乘客也严格按照时间出行。

——赵建修《胶济铁路杂忆》

⑥清末民初,整个临清(运河沿岸城市)市井萧条,较之全盛之时已然面目全非,聊城、德州的情况也差不多;1905年青岛的贸易额比1900年增长了4.6倍,1910年青高的贸易总值已在全国各通商口岸中居第6位。

——《近代山东沿海通商口岸贸易统计资料》


从资料夹中任选三则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阶段概况
改车开放前革命性和劳动性成为道德模范的集中体现,这一时期评选的道德模范以工人、农民和军人为主,他们或是本职工作的佼佼者,或是被塑造成“高大全”的社会公德楷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国家道德模范的评选中,一改往日以工人、农民和军人为主的局面,出现了大量的科研人员和知识分子的身影。到1989年,全国道德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评选活动以制度化的形式被确立,1995年,基本形成五年一次的评选规律
进入21世纪道德模范的职业身份涵盖了大学生、医护人员、教师、军人、运动员、专业技术人员等,道德模范评选向平民化方向发展,普通民众的占比逐年增多。2005年,全国劳动模范评选实行了“两审三公示”的评选公示制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道德模范、时代楷模、大国工匠等评选工作稳步进行,改革先锋、全国脱贫攻坚创新人物、“三八”红旗手评选、最美奋斗者、最美职工、最美志愿者……新的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层出不穷。这一时期,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评选方式,网络媒体与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紧密相连

——摘编自陈瑶、吉卉《新中国成立以来道德模范评选机制的演进、特征与传承》


根据材料,自选一个阶段或整个阶段,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现代史的知识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7 . 汉代比较推崇“神童”,表为文献中关于神童的部分记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神童故事

神童记载内容出处




杨乌
雄子神童乌,七岁预雄《玄》文。《华阳国志·先贤士女总赞论》
育而不苗者,吾家之童乌乎。九龄而与我《玄》文。《法言·问神》
杨信字子乌,雄第二子,幼而明慧。《太平御览》卷三八五引《刘向别传》


杜安
(杜安在太学读书时)号曰“神童”。《艺文类聚》卷三一引《先贤行状》
(杜安十三岁入太学)号“奇童”。李贤注引《华峤书》




济北五龙
胶东令卢氾昭字兴先,乐城令刚戴祈字子陵,颖阴令刚徐晏字孟平,泾令卢夏隐字叔世,州别驾蛇邱刘彬字文曜,一云世州。右济北五龙,少并有异才,皆称“神童”。当恒灵之世,时人号为“五龙”。《说郛》卷五七上陶潜《群辅录》
结合时代背景,对汉代“神童”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2024-02-08更新 | 12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8 . “宋元妆具”

材料一   宋代垦田面积约7.5亿亩,矿冶业、制瓷业、金银细工等手工业与商品生产都有发展。北宋金矿矿点由4州发展至24州,银矿矿点由17州发展至68州。宋元时期金银矿藏开发继续扩大并逐渐转移至南方地区,如福建路、江南西路与两浙路银产量均很高。金银捶揲工艺发展,出现了造型复杂以及立体凸纹装饰的金银器。这一时期,北方地区不同民族之间进行榷场贸易。农、牧并存的经济模式逐渐形成。

材料二   北宋墓葬出土的妆具有妆奁、镜盒、剪刀、梳、罐、镜及粉盒,南宋妆具类别又新增镜箱,元代墓葬出土的妆具包括收纳置放、梳理及修整、调脂、照容等各类用具,且均为银质。宋元墓葬出土的盒类与奁类妆具造型,与唐末五代时期墓葬出土的妆具相似。目前出土的宋元漆木金银妆具数量南方地区占81.7%,北方地区占18.3%。金代墓葬出土的银带饰,用银链将银剪、银盒与荷叶银盖罐等合为一副饰件,其中荷叶银盖罐是宋代银妆具的器型。元代汉族墓葬也出土了类似的器物。


结合所学,对材料中“宋元妆具”进行简要分析。
2024-02-07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20世纪2030年代,一批当时中国知名的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哲学家等参与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

章士钊一战后曾游历欧洲,目睹其满目疮痍后,片面地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归因于工业化。因此,为避免中国重蹈覆辙,时任北洋政府教育总长的他于19238月发表《业治与农》一文,他宣称“吾国当确国是,以农立国”。此文一出,争议不绝于耳。

梁漱溟鼓吹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中国发展的根本在农业,工业发展应摆到农村、农业发展之后,“乡村建设是中国工业化的唯一道路”。在董时进看来,世界工业国已有许多,竞争激烈,如果中国再加入其中,不会有太大发展空间;中国如以工立国,必然导致外资入侵,进行资源掠夺;相较而言,以农立国更适合中国国情,以农立国能保持社会稳定,无所谓失业和罢工。

吴景超对董时进的观点提出了批评,称其观点为“经济上的复古论”,中国要摆脱经济上的落后面貌,必须采行西方“机械的生产方法”。他指出,“在目前这种外患严重的时期,我们对于如何使中国由弱而强一问题,一定看得比如何使中国由贫而富一问题更为重要”。张培刚指出,“只有政府实际负起责任来,加以社会人士的通力合作”,才能实现农国的工业化。这是对梁漱溟、晏阳初等知识分子主导乡村建设派的一个善意提醒,也是对政府在乡村建设和农业工业化过程中作用发挥的呼吁。

最终,“以工立国”这一观点获得了政府更多政策支持,对中国农业、农村的发展同样大有裨益,这两派对于近代中国发展的贡献都应予以肯定。

——摘编自李蕴哲、陈旭东《“以农立国”与“以工立国”:近代中国发展道路之争的历史考察与现实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20世纪30年代中国发展道路所引发的争议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96~2003年《人民日报》公益广告简表

时间主题内容(关键词)
1996年中华好风尚爱土地爱国家尊师敬老
1997年自强创辉煌交通文明独生子女教育
1998年面向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坦然面对下岗抗洪赈灾
1999年保护母亲河坚持水土保持绿色希望工程
2000年树立好风尚,迈向新挑战振兴国企热爱自然创建西部绿谷
2001年救助孩子,保护消费者,保护母亲河关注消费问题保护生态环境
2002年中华环保世纪行善待地球可持续发展
2003年公民道德规范爱心诚信奉献

——摘编自李雪枫《试论建国以来<人民日报>的广告发展特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1996~2003年《人民日报》公益广告”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