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良友》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最具响力的综合性画报,曾有着“良友遍天下”的美誉。 该画报于 1926年创办于上海,及至1945年停刊,刊行近二十年间出版了 172期,登载漫画多达 614幅。

下列图片是《良友》在1929年第41期刊载的漫画《三时代》(图1)和《世界倒转了》(图中文字为“世界倒转了,所以近代家庭和睦的要诀,在于女司外男司内”)(图2)。

提取材料信息,对漫画塑造的近代女性形象加以阐释。(要求:阐释清楚,论证合理)
2023-11-06更新 | 174次组卷 | 3卷引用:湖南省湘东九校2024届高三11月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美独立战争前后和美国建国后不同时期的漫画


标题:联合或死亡Join or Die   标题:美国响尾蛇   标题:女战士

作者:(美)本杰明·富兰克林   作者:(美)詹姆斯·吉尔雷   作者:(美)佚名

时间:1754   时间:1782   时间:1776


标题:索吻言和   标题:选举,难道没有此人?

作者:(英)托马斯·科利   作者:(美)托马斯·纳斯特

时间:1782   时间:1865

漫画说明:图1取材于一个古老的印第安神话传说,根据这个传说,被肢解的蛇如果能在日落之前被重新组合起来,那么它就能获得重生。图2是独立战争后期的漫画,描绘了一条巨蟒将英军围困的场景。图3出现于独立战争初期,右边的印第安少女代表北美殖民地,左边的妇女代表英国。两人处于争执之中,代表英国的妇女表示:“我必须迫使你服从,你这个荡妇。”而印第安少女则不甘示弱地回击“母亲,只要我活着,我就要自由,永恒的自由。”图4出现于独立战争末期,“不列颠娜”被迫拥抱她的“北美女儿”。图5中哥伦比亚女士发出质疑,认为政府应该保障黑人士兵的选举权。


从上述漫画中任选两幅或多幅,提取相关信息,并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提出一个观点,并对所提观点加以阐述。
2023-05-04更新 | 103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濮阳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6年3月6日,英国画家莱斯利·伊林沃恩·吉尔伯特发表的漫画《铁幕下的窥视》。地面英文字母“EUROPE”为欧洲,幕墙上的英文“NOADMITTANCE BY ORDER JOE”为“严禁入内——来自斯大林的命令”,远处的指示牌上写着“To Russia”(通向俄罗斯)。右下角含着烟斗,一手掀起幕墙底边向里张望的是丘吉尔。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7世纪的西方人看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念更加文明和礼貌”,中国是“欧洲的典范”,中国的伦理和德政是解救邪恶的正确道路。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的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写给家人和教会高层的手稿中,中国是这样一种形象:虽然名义上远在天边的皇帝是国家统治者,实质事务确是由经过考试制度拔擢的文官系统掌控,日常生活则由复杂的风俗习惯所规范,如此,社会和谐才得维持。

18世纪晚期,西方逐渐出现批评中国的声音,马戛尔尼就在日记里描绘着清朝的落后和愚昧。鸦片战争后,中国的社会、道德、宗教、样貌等,遭到西方的全面批判,“劣等他者”成为描述中国形象的主要内容。

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学者施爱东对于西方与中国形象相关的漫画和插画进行研究。1618世纪的欧洲人很少深入中国内地,图书插画中的中国元素,除了贯穿于整个1619世纪的大辫子,出现频率最高的中国元素主要是汉子、佛塔、凉亭、商铺、轿子、码头、牌坊、灯笼、纸伞、对联、拱桥、打牌、喝茶、放风筝等,这些插画表现了一个宁静安乐的异域东方。19世纪大量西方商人和冒险家开始深入中国内地,图书插画中的中国元素也相应的扩增了。前两个世纪出现的中国元素依旧会出现在19世纪的插画中,但是,从出现频率看,表现宁静安乐的元素明显偏少,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颓废的鸦片烟管、戴枷的囚犯、路边的乞丐、求神拜佛的男女、阴沉的街道、女人的小脚……

——摘编自《西方视野里的中国形象》《欧洲十八世纪中国热》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构建的中国形象的演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4-05-25更新 | 30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 完成下列要求。

说明:   《超重》漫画中美国总统威尔逊面带微笑, 充满期待,躬身将一个写有“国际联盟”字样的粗大且沉重的橄榄枝交给了一只和平鸽。威尔逊总统对和平鸽说:“这根橄榄枝给你,现在赶紧忙活起来吧。”而和平鸽却说: “我当然想让每个人高兴,但是这树枝是不是有点太沉了?” 。

《先生, 能带我进去吗?》的漫画中, 罗斯福、斯太林和丘吉尔=巨头正在购票进入安全新闻影院, 而漫画左下角象征小国的一群儿童被拒绝入内。 剧院的门楣上写着“投票权和否决权” 。

《神奈氚冲浪里》是对日本名画《神奈川冲哏里》的二次创作。 白色的海浪变异为人类畸形的手指、扭曲的婴儿、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在大海里苦苦挣扎。船只上装载着带有放射性符号的铁罐,身穿防护服、 头戴防毒面具的工作人员. 正把核污染水一桶桶倒进大海。

观察上面三幅图片和说明, 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 并结合20世纪以来相关史实, 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要求:立论正确, 史论结合, 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图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报《中国青年》第126期封面,19266月出版,封面是丰子恺的画。画中一个青年战士骑在一匹战马上,意气风发,挽弓搭箭,准备发射。这幅画取材于历史上“射塔矢志”的故事。史书记载:唐代,青年将领南霁云突出敌军包围,向贺兰进明求救。贺兰不肯出师相救,但欣赏南霁云之壮勇,“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面对美食,还有席前的美女歌舞,南霁云厉声说道:“此矢所以志也。”这幅画从《中国青年》第126期到第146期,整整刊登了二十一期。

——摘编自刘一丁《中国新闻漫画》

提取材料中的图文信息,结合中国近代史,简要评析《中国青年》杂志连续以丰子恺这幅画作为封面的现象。(要求:评述合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朋弟(19071983)是民国著名漫画艺术家。下图来自于他在40年代创作的长篇连续作品《发财还家》中,作品女主角秋又珠本是一名在上海街头乞讨的孤儿,后来在老白薯、老夫子和阿摩林教导下学会唱戏,四人在上海演戏大获成功,可是女主人公却被恶霸钱大爷抢走。正在三个大男人手足无措之时,女主人公回来了,她说她不喜欢钱大爷,而喜欢他们仨,并且提出要嫁给他们三个大男人,理由是既然男人可以娶三个太太,那么女人怎么不能嫁三个男人?


——摘编自韩竞,马俊波《从民国漫画看女性地位变迁——以民国漫画家朋弟作品为例》


提取材料中任一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对信息进行阐述。(要求:列举信息,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2023-05-23更新 | 106次组卷 | 1卷引用:辽宁省辽南协作校2023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70年代以来,后殖民主义思潮逐渐兴起,其强调在殖民统治结束之“后”,殖民地人民包括知识精英在内仍使用宗主国或西方话语体系观察、分析本民族文化,从而在精神深处被殖民化了。同时,西方国家尽管在政治和经济上失去了合法统治地位,但却利用高度发达的信息传播手段或文化霸权对原殖民地进行文化渗透,使原殖民地人自觉或不自觉接受了西方的价值观念,从而矮化其民族文化,使其自居于落后、野蛮等边缘地位。由此,后殖民主义希望唤起人们的文化主体意识,并肯定国家发展模式的多元化。

——据俞可平等《关于后殖民主义问题的学术讨论》

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构思一幅以“后殖民主义”为主题的漫画。(要求:无需作画,用文字描述,从不同角度写出三个设计元素,并解释元素与后殖民主义相关理论的关系。)
2024-02-22更新 | 203次组卷 | 5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2024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嘎尔尼使团分乘狮子号、印度斯坦号等大型轮船,于1792年9月从朴次茅斯港起锚,绕道好望角,经过10个月的航行,于1793年6月抵达澳门,登陆中国。从英使登陆之后,清朝官员与英使团一直就}l2见皇帝的礼仪问题进行协商和争论。乾隆帝因英使是来为自己祝寿,故下旨对英使予以优待,但仍将英使视为“贡使”,故要臣下引导英使行“三跪九叩”礼。但马嘎尔尼以不合英国礼俗、有伤大英帝国的尊严为由拒绝接受。

——摘编自付萍萍等《现代民族与封建民族的冲突:马嘎尔尼使团访华论析》

材料二   如图为英国漫画家詹姆斯·吉尔雷创作的表现“马嘎尔尼访华”的讽刺漫画(《在北京朝廷接见外交使团》。)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漫画进行合理解读。
2024-01-21更新 | 48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北省部分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五调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爱能战胜恐惧》(佚名,1840年)

   漫画中,远处是手拿鞭子的监工,两名男童似乎即将分离去做不同的工作,其中一位面露害怕、痛苦之色,另一位男童在拥抱亲吻和鼓励他,还有一位儿童在纺纱机下爬行,而身边与童工们一起劳动的成年妇女表现得相当冷漠。

——选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材料二

(宪章运动中工人游行请愿的情景)(绘画作品)

1836年,伦敦工人协会成立。后来,协会拟定了呈送议会要求普选的请愿书,并以“人民宪章”名义正式公布,得到全国响应,这是宪章运动开始的标志。宪章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0年,数次向议会递交请愿书,百万工人先后在请愿书上签名,大大激发了工人的斗争热情。

——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外历史纲要》(下)

材料三

《巨人罗德斯》(爱德华▪桑伯恩,1892年

罗德斯为英国殖民者,画面中,罗德斯被描绘成一个巨人的形象屹立在非洲大陆的版图上,他右肩将枪,双脚立足点分别是埃及的开罗和南非的开普敦,他张开双臂的手中牵着连接开罗和开普敦的电报线。

       ——选自吴广伦主编《老漫画中的世界史》


归纳三则材料中历史现象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其中任一则材料进行历史解释。(要求: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