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36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关于宋代历史,海内外学者著述颇丰,叙述各有侧重,如《儒家统治的时代:宋的转型》《中国思想与宗教的奔流:宋朝》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时代特征的理解。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宋代这一历史时期,自拟一个能够反映其时代特征的书名,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4-02-20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肇庆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决定性事件揭示了西方文明的典型的演变过程,决定了西方社会发展到今天的方向和路线。这些决定性事件乃是社会历史发展变化过程中累积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而造成的——它们首先就是观念和思想的革命或变革,同时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社会制度、生活方式等等。在激烈的情况下,它会导致某种大的社会变革,如革命。无论是思想的革命,还是现实的社会革命,这些事件都会导致新的观念、思想和制度的诞生。

——摘编自韩水法《如何理解西方文明的核心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以及中国史知识,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释。(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言之有物)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赋税制度

春秋齐国“相地而衰征”,按照土地多少和土质好坏征收赋税;鲁国“初税亩”,规定按土地田亩面积实数征税。
西汉汉初,田租为十五税一,统治者多次减免田租,奖励农耕,或减轻自耕农的负担。汉朝是中国完整的封建赋税制度开始形成的时期。
初唐在均田制的基础之上,实行租庸调法。规定:受田男子每年向国家缴纳一定量的谷物,叫做“租”;缴纳定量的绢和布,叫做“调”;服徭役的期限内,不去服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替,叫做“庸”。
宋朝王安石实行募役法,政府向应服役而不愿意服役的人户,收取免钱役,雇人服役。不服役的官僚、地主也要出钱。
明朝“一条鞭法”,把田赋与各种杂税合而为一,计亩征银。
清朝雍正实行“摊丁入亩”,把替代徭役的丁银摊入田亩,与田赋一体征收,废除实行两千多年的人头税。(丁税)
根据材料,选取其中至少两点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11-18更新 | 179次组卷 | 18卷引用:重庆市南开中学2020届高三上期第五次质检(期末)历史试题
4 . 茶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却在近代英国社会广泛传播开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中国风在十七八世纪的欧洲曾盛行一时,影响了其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茶的西传正是基于这一历史大背景。17世纪上半叶茶传入英国,此时饮茶仅局限于社会上层,消费量较为有限;至18世纪中叶,英国东印度公司茶叶进口量猛增,饮茶消费大众化。英国人的饮茶偏好逐渐由绿茶转向红茶,并在茶中添加牛奶与糖,此举逐渐成为英式饮茶的习惯性做法,“下午茶”也在英国社会日渐流行起来。饮茶传入英国后,其有益于健康的特质在争论中逐渐为社会各界所认可。随着饮茶在英国逐渐传播开来,其在诗歌、小说、散文乃至绘画中也多有体现,寄托了英国人对茶的深厚情感,体现出其独特的精神文化价值;不过传播媒介对饮茶的介绍偏重其实用功效,至于相关的精神文化内容则几无关注,这与中国茶文化追求“天人合一”的深层精神文化境界的取向不同。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根据材料,从“文化”的角度谈谈你对茶的西传的理解。(要求:论题明确,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2023-08-18更新 | 125次组卷 | 24卷引用:广东省普通高中2021届高三11月大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一)确认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一项基本特性。

(二)认识到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为了全人类的利益对其加以珍爱和维护。

(三)意识到文化多样性创造了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它使人类有了更多的选择,得以提高自己的能力和形成价值观,并因此成为各社区、各民族和各国可持续发展的一股主要推动力。

(四)忆及在民主、宽容、社会公正以及各民族和各文化间相互尊重的环境中繁荣发展起来的文化多样性对于地方、国家和国际层面的和平与安全是不可或缺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化公约》(2005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化多样性”,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朝后期南北户口升降比较表

天宝元年(742年)户数

元和年间(806-820年)户数

下降幅度(%)

占全国户数比例(%)

北方

3736652

866887

76.8

36.52

南方

3117624

1506548

51.68

63.48

总计

6854276

2373435

65.73

100

——据王育民:《论唐代南北户口分布比重的消长》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表格中的数据变化做出合理的历史解释。(要求:史实运用正确,逻辑体系严密。)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一览表

中央官制地方管理
秦朝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汉武帝中外朝制度那国并行制推恩令
隋朝三省六部制藩镇割据
二府三司制集中军、政、财、通判、转运使
中书省行省制度
废丞相设内阁
南书房军机处
从表中提取相关信息,从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予以论述。(要求:写明论题,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
2023-06-07更新 | 145次组卷 | 33卷引用:河南省驻马店市上蔡中学2019-2020年高一11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诗》云:乐只君子,民之父母。民之所好好之,民之所恶恶之,此之谓民之父母。

——《礼记•大学》

《汉书•循吏传》载,西汉元帝时,南阳郡太守召信臣,“其治视民如子”,劝民农桑,去末归本,为政勤勉有计谋,“好为民兴利”,尽力使百姓富起来。他亲自指导农耕,常出入于田间,住宿在民家,很少有安闲的时候。“百姓归之,户口增倍,盗贼狱讼衰止”。“吏民亲爱信臣,尊他为“召父”。《后汉书•杜诗传》载,杜诗,担任郡功曹(官名)时,爱民如子,事事替百姓作主,由是全郡百姓家家粮丰衣足。百姓拿他与以前的召信臣相比,说“前有召父,后有杜母”。南阳人为纪念这两位太守,修建了一座“二信守祠”,俗称“父母祠”。“父母官”一词由此而来,成为百姓对廉洁奉公、关怀百姓、造福一方的地方的敬称。

——据《汉书》《后汉书》整理


解读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拟定一个关于材料的论题,并就所述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准确概括材料,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3-05-19更新 | 89次组卷 | 15卷引用:安徽省亳州市第三十二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下表为史学界关于世界近代史上限的不同看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观点一1640年”说确定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应以在世界历史上带有全局性影响的资产阶级革命事件为标志。资产阶级革命在一个欧洲大国中的胜利,对世界历史进程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观点二1500年”说世界史应该以导致世界经济形态的重大变化的时间或运动作为分期的标志,而不应以政治事件或政治革命作为这个标志。
观点三19世纪”说世界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平衡的;欧洲领先进入│近代,并不等于世界同时进入近代;欧洲近代上限与世界近代上限之间,必然会有一个“时间差”。

——摘编自赵文亮《近二十年来我国学术界关于世界近代史分期问题的研究》

(1)从材料中选择一个你赞同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2)如果让你界定世界近代史的上限,请提出一个新的观点并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04-28更新 | 465次组卷 | 6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邹平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7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丰富多样的世界文化】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2023年3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主旨讲话。习近平强调,我们要共同倡导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坚持文明平等、互鉴、对话、包容,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包容超越文明优越。

材料二 多元文化之间的接触、碰撞、相互学习和相互吸收形成文明进步的巨大动力,不断地为各地的文明增添活力。纵观世界历史,以文明多样性为基础的文明交流互鉴始终是人类文明演进的主流。不同文化并不是孤立地、互不联系地各自发展,而是在相互交流、相互对话、相互学习、相互碰撞中携手前行。从这样的人文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人类发展史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不同文明之间相互学习借鉴、互通有无、和谐相处、共同发展,始终是促进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

——摘编自《文明多样性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明自信》


结合中外古代史的有关知识,提取材料中关于世界文明的观点并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中外结合,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4-25更新 | 179次组卷 | 37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2020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调研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