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9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敏认为在探讨辛亥革命对后续历史进程的影响,尤其是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影响时,一是要放宽历史的视野,以百年为界标,作大视距、长时段的纵向考察,探寻百年来的历史发展线索及其规律;二是要重视历史的连续性、复杂性,找到历史中承前启后的关键环节、关键问题与关键论域,从而呈现历史重大事件之间的真实关联,即历史的因果之链。马敏教授认为可以从以下视角进一步深化相关研究。一、辛亥启蒙与“五四”启蒙之间的内在联系。二、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承上启下作用。三、辛亥革命与民族复兴中的历史传承。


从上述三个视角中选取一个视角阐述辛亥革命对后续历史进程的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面是某大学教授关于中国近代史的讲稿目录:

第一讲     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第二讲     鸦片战争中的爱国与卖国

1爱国的要旨

2主战与主和

第三讲     ……

第四讲     论“中体西用”

第五讲     李鸿章与中国近代化

1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开拓性的人物

2李鸿章也有爱国之心,民族主义之情

第六讲     ……

第七讲     “戊戌”与启蒙

第八讲     中国近代史上的革命与改良

第九讲     ……

第十讲     略论演化中的中国近代文化

第十一讲     秘密会党与中国社会

第十二讲     ……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讲稿中的任意一处“……”进行补充或者为任意一讲添加子标 题,并说明理由。(要求:标题明确,补充或添加的内容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历史是年代的累积,历史的辩证法是从时间上展开的。近代中国110年历史,正处于世界文明发展史内容最丰盛的世纪,中国经历的变化是此前数千年的历史所未有,新陈代谢的快速节奏打破了千百年的停滞状态。许多时论和史著都不断地使用新纪元、划时代、里程碑等词,借以反映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节奏。..由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挑起的重大侵略战争对中国社会的震撼,以及为了改变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进行的革新、革命运动,都分别具有新纪元、划时代、里程碑的意义,总而言之即历次的民族民主运动。在具体阶段上常常是民主变革服从民族运动,而它的整体则是民族运动服从民主变革。所谓新纪元、划时代、里程碑,它们的含义并不完全相等,由辛亥革命产生的中华民国是新纪元也是划时代,但鸦片战争是划时代而不能说是新纪元,里程碑更多地适用于一般环节,有似年轮。

--摘编自陈旭麓 《关于中国近代史线索的思考》


围绕材料,结合所学中国近代史的具体史实,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0-08-05更新 | 60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体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基本线索”,就是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起主导作用的、反映一定历史阶段本质的事件。建国以来,对于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的认识出现很多种说法:胡绳认为,中国近代史上的太平天国、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构成中国近代历史演进的基本线索(“三次革命高潮说”);李时岳、胡滨提出农民战争、洋务运动、维新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近代中国的进步潮流(“四个阶梯论”);陈旭麓认为1911年的辛亥革命,1927年的大革命和1949年共产党领导革命胜利这三次革命高潮推动或体现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历程(“新陈代谢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你所认为的中国近代史基本线索。(要有明确主线和相关史实;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论证合理。)
2021-08-28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第三中学2014-2015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根据以上两条线索,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2020-06-06更新 | 229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届陕西省咸阳市高三模拟检测(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6 . 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是一部长卷史诗。今天的文化既是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又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改造与批判。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灿烂辉煌的书法和绘画、精美绝伦的乐舞、风格多样的戏剧、卓越的中医中药、源远流长的茶、瓷文化等。共同构筑成一部灿烂的中华文明史。


请以“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现在与未来”为主题,展开研究,撰写历史小论文。
【线索指引】
中国传统文化的过去——古代,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思想文化,均领先于世界,如四大发明;近代,落后于西方,同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接受了不少西方思潮、科技,不断适应时代发展。
现在——传统文化在当代仍然有着强烈的魅力,如茶文化;但不少传统文化已经失传,不少正在消失,亟待拯救,如南京云锦;应尝试将传统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如改良旗袍、中西医结合、汉字与电脑输入法等。
未来——传统文化在未来的发展前景,传统的手工工艺具有欣赏价值与文明价值;传统文化中的环保精神在现代与未来的应用,如“天人合一”思想;一些旧传统会消失,一些会继续存在,甚至有所发扬,一些已经失传的技术可能被重新发明,如透光镜的制造技术。
【基本要求】
(1)议论文问题,围绕主题,自拟题目,字数在600字左右。
(2)撰写论文时应注意:
论文应该紧扣活动主题,论点明确,文通字顺,表述清晰不含糊,语言简练易懂,篇幅不宜过长。
论文应具备历史科论文的四要素:论点、论据、论证、结论。
论文应对某一问题深入挖掘,而不是宽泛地谈论,内容不应空洞。
论文的论据应支持论点,论证有力。
(3)选题参考:
“历史的回音——唐装之我见”
“汉字·书法·电脑输入法——传统文化的再发展”
“分化与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发展趋势分析”
“走中西医结合之路——论中医药的发展”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中国文化的未来”
2020-09-08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内乡县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学科知识竞赛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子夜》是作家茅盾于1932年间创作的长篇小说。这部作品以民族资产阶级吴荪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之间的矛盾和斗争为线索,反映了1931年左右中国的社会环境。

小说梗概如下:

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各种矛盾缠绕在一起。民族资本家吴荪甫对当时中国的工业充满了信心,他热心于发展家乡双桥镇的实业,并打算以双桥镇为基地建筑起他的“国家像个国家,政府像个政府”的“双桥王国”。期间,他与美帝国主义及官僚买办资产阶级代理人赵伯韬进行斗争,有时他根本不把赵伯韬放在眼里,要和他决一高低,但当他在金融市场失败后,且得知赵伯韬有美国老板撑腰时,却又表现得“再也振作不起来”,甚至产生了“有条件投降”的想法。最终,由于合股人杜竹斋的倒戈相向,吴荪甫发展民族工业的勃勃雄心破灭。


结合中国近代史的所学知识,从上述梗概中提取一个情节,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中国某一历史现象,并概述和评价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小说情节及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概述和评价准确全面。)
8 . 下表词汇摘自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它们代表了中国近代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教材词汇
必修I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新民主主义革命、国民革命、土地革命、人民解放战争
必修Ⅱ中国经济结构变化、商品输出、自然经济解体、洋务企业、民族资本主义、“实业救国”、资本输出、官僚资本主义
必修Ⅲ师夷长技以制夷、《资政新篇》、“中体西用”、维新思想、三民主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阅读上表内容,探寻近代中国历史的线索或趋势,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相关史实予以阐述。(要求:指出一条线索或一种趋势即可,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学者吴于廑在《世界史》中述及,人类历史的发展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纵向发展一般指人类生产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社会形态的更新;横向发展一般指历史地区间由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



上述材料是一位同学依据吴于廑教授的相关论述整理的人类历史发展线索纲要,对此请提出你的见解(质疑、补充、修改、赞成皆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所谓历史线索,是指人们在认识客观历史中形成的一种考察历史的观念,并把这种观念贯串于阐述历史的首尾,有似绳索贯串钱物,如唯物史观等等皆是。

——陈旭麓《陈旭麓文集》第二卷


结合世界近现代史,论述材料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