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铁路外交”是指中国政府在对外政策中,通过修建海外铁路服务于本国对外政策的目标和综合国家利益。

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外交的历史演变

19541991铁路外交主要以对外援助的形式服务于外交和政治目的。与帝国主义国家不同,中国在提供相关技术和无息低息贷款时,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和特权。20世纪50年代,中国对外援助主要由计划委员会向有关部门下达任务完成,到20世纪80年代,开始采取投资包干制承包责任剖。受援目标集中在亚非第三世界国家。
19922012经济收益成为这一时期评判铁路外交成效的重要标准。1992年江泽民在中共十四大报告中提出积极扩大我国企业的对外投资和跨国经营。与铁路建设走出去和配合的是高速铁路技术的引进来,并整合为中国高铁技术。
2013年至今新时期,外交渠道成为促进铁路产业出口的重要方式。李克强总理就在多种外交场合为中国铁路产业出口做广告。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外交工作应践行正确义利观,要继承社会主义中国的外交传统,这使得当下铁路外交不仅包含经济目标,也带有一定的援助色彩。

——摘编自钟准、杨曼玲《中国铁路外交”:历史演变与当前类型》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2-25更新 | 64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目录
第二章 中古以后的欧洲宗教改革
第三章 欧洲启蒙运动的来龙去脉
第五章 近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动力和基础
第六章 欧洲近代科学的发展
第八章 从人权平等观念走向民主政治    
第九章 欧洲近代国家的殖民和掠夺
第十章 工业革命的动力及其对资源的侵占
第十一章 工业革命引发的人类文明发展新方向    
第十二章 民族国家分化为专制国家或民主国家    
第十三章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以及战后人类文明的发展 
第十五章 现代工业生产大发展的福与祸 
第十六章 现代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和新的挑战    
第十七章 20世纪全球经济体系的形成    

——许倬云《现代文明的成坏》


提取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2-01-11更新 | 201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绵阳市江油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期第三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
3 . 毛泽东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部分重要会议及主要内容

时间会议内容
19217中共一大确定党的名称、纲领和中心任务。
19227中共二大分析中国社会性质,提出民主革命纲领。
19236中共三大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19278八七会议确定了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发动秋收起义。
19351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在中央的统治,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193512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19378洛川会议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1945年春中共七大制定了当时党的任务,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选举产生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

从表格中选择两次或两次以上的会议,结合中国革命的相关史实,提取一项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并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法宝内容,阐述须史论结合)
2022-01-04更新 | 159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可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也与经济水平有关。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人们的思想观念也会起变化,这正是当今中国社会的现象。而当初维新派发动变法运动时,中国近代经济的比重太小,人们的观念还停留在古代社会,只有少数人了解外部世界。人都是生活在现实社会中,大多数人的思想解放是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实现的。同样,人们的思想从制度禁锢下走出来也要有一个过程,近代思想解放就是这样。

——据任世江《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题解析》


结合中外历史相关史实,拟定一个具体论题(观点),并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论从史出,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   近代以来,主要是两次重大的“变身"决定了西方今天的世界地位。第一次变身,是在1618 年至1648年的“三十年战争”中完成的。经过这场长达三十年之久、血腥惨烈的多方混战,西方国家从宗教共同体变身成为了民族共同体……第二次变身,则是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在美国主导的“泛美利坚和平"之下,西方国家从政治共同体变身成为了经济共同体。在这样一个理解框架中考察中国,可以看到,中国实际上也先后完成了这两次变身,但用了远比西方短得多的时间。大体上,第一次变身是由毛泽东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就是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中国的最终实现;第二次变身是由邓小平领导的,今日中国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简言之,如果说近代以来这个世界只有两条硬道理:第一个是“问题不在宗教,而在民族!", 第二个是“问题不在政治,而在经济! ”。那么,西方做对了,中国也都做对了。而相比较而言, 中国花了小得多的代价。

——摘自文扬《从世界近代史看中国的成功》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意一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的早期和中期,英国历险小说多记叙海上历险和贸易,以及对土人的教化,宣扬坚强勇敢、虔诚守信等品格。如《珊瑚岛》》记载三位英国少年凭借其勇敢、智慧和现代文明,逐渐将物产丰富的南太平洋诸岛变为乐园,同时努力传播福音,开化南太平洋诸岛土著。到了维多利亚时代后期,历险小说大多记载英军各级军官们如何从殖民战争和与土著国王的交易中发了大财,如在一部小说中,主人公查理·马里亚特指出打仗比做生意赚钱更快,而其漂亮富有的妹妹则公开宣称只嫁男子汉。受这些小说的影响,思想家罗斯金宣称:“英格兰的命运就在于统治。她将把爱和光荣的火焰带到世界最遥远的角落”,因此英国应该“以最快的速度从最遥远的地方为自己获取殖民地”。

——据陈兵《帝国意识与英国维多利亚时代历险小说的繁荣》


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知识,针对上述叙述,提出一个观点,并予以简要阐释。(要求:观点合理,阐释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2021-12-17更新 | 108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绵阳东辰国际学校2022届高三上学期适应性月考(五)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   人类社会逐步迈入后工业化时代。后工业化时代的文明,有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比如在物质达到一定水平以后,鼓励人们多花点时间思考:什么是“较高的生活质量”?对人类而言什么是真正重要的事情?人类在权力与市场的夹击下如何做到增进团结、消除矛盾、协调社会?怎样提升公共道德?对文明的思考说来也简单,那就是重现“人文精神、人的自由发展和自然化的理论体系”,人不仅仅是物质的动物,它还追求意义,追求崇高,过度夸大和消费带来的负面效应是:鼓励贪欲容易对人类价值形成误导;地球承载不了人类所有的欲望;罗马帝国的衰亡和中世纪黑死病都是对人类贪欲的惩罚。

——摘编自金雁《东欧剧变的思考》


根据材料,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中外历史知识,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1-12-10更新 | 41次组卷 | 2卷引用:四川省遂宁市遂宁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物著作人物著作
薄伽丘《十日谈》卢梭《社会契约论》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亚当.斯密《国富论》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雨果《巴黎圣母院》
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托尔斯泰《战争与和平》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达尔文《物种起源》

——摘编自邓蜀生《影响人类的100本书》

书评是介绍书籍的语言。它准确反映书的内容,点明书的精要所在,探求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例如,《理想国》是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创作的哲学对话体著作。全书主要论述了柏拉图心中理想国的构建、治理和正义,反映了柏拉图追求完美的一种努力,提出在"理想国"中才能真正实现正义。《理想国》论述的理想国家形态成为后世的国家制度、政治统治的模本。


根据材料所列书单,任选一本书籍,仿写一个书评,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知识说明理由。(要求:书评内容准确合理,分析说明论述充分,史论结合,表达清晰。)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雅典卫城是综合性的公共建筑,是雅典乃至整个希腊的宗教政治中心。现存的主要建筑有胜利神殿、山门、巴特农神庙、伊瑞克提翁神庙等。

从总平面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出,雅典卫城的几座主要建筑都建在卫城的边缘,即使是卫城中最重要的主体建筑——巴特农神庙―也并未将基址选择在卫城的几何构图中心位置,而是选在卫城的南侧边缘附近。建筑都尽量靠近边线,并尽量位于山下,这让卫城山下雅典城中的人都可以看到建筑。胜利神庙扭转一定的角度是为了让上山的人们能够看到神庙最优美的柱廊,巴特农神庙距离山门80米,是为了让人一进入卫城就有对巴特农神庙最舒适的观赏条件。

——据孙迪《古希腊雅典卫城群体建筑布局手法研究》等整理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主题,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思想文化关系的角度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阐述须符合逻辑,史论结合。)
2021-10-18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校等80所名校2022届高三10月联考文综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文学、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上,发源甚早,但到唐代,有他发展的两大趋势:一、由贵族阶级转移到平民社会;二、由宗教方面转移到日常人生。因科举制的作用,而使贵族门第彻底消失,亦因印刷术的发明.书籍传播方便,更使文化渗透到下层去,到宋代以下,中国社会上再没有贵族存在了。新的平民学者兴起,这既是宋代的新儒家,他们到处讲学,儒家思想恢复了他的平民精神。

——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唐宋中国之变”自拟题目,并就所拟题目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2021-10-15更新 | 398次组卷 | 4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外国语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