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代概况
春秋战国时期人口管理实行的是调查制,秦朝开始转为申报审核制,即由户主或本人主动向官府如实申报,官府核实,称为“案比”,之后登记载册
汉代每年8月份全国各地都要进行“案户比民”,汉代后期,出现大量流民,豪强隐匿人口,户籍信息严重失真
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用鼓励修订家谱的办法来替代户籍登记;北朝僧尼专门设僧籍,免除其一切课役
隋唐时期隋文帝下令在全国“大索貌阅”,派遣官吏根据户籍簿册上登记的情况与本人实际体貌核对。唐基本沿用隋制
宋代宋朝时在全国重新统计人口,创造了“户牌制”,即打破原先的坊巷界限,改为以街道为基础做人户登录;为管理规模庞大的流动人口,设立临时户籍
明清时期明政府使用黄册作为正式的户籍。黄册编制程序更为严格,内容更为详尽,每十年编制一次。清初延用黄册,后改为人丁编审。雍正年间,人丁编审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保甲制度

——整理自王威海《中国古代户籍制度》


根据表格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两千多年的历史中存在两个最独特最鲜明的现象:一个现象是社会结构的停滞性。自秦汉大一统帝国建立一直到清朝,社会组织方式一直保持着基本相同的形态。另一个重大现象是社会的周期性大动荡,每隔两三百年,中国社会都要发生一次社会结构毁灭性的崩溃,然后又奇迹般地重建。我们提出的中国社会超稳定系统假说,正是通过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结购,揭示周期性大动乱和封建社会长期延续的内在联系。这种超稳定系统特有的组织方式,使得每个王朝鼎盛时期,都呈现出高度繁荣,但是也造成了它在演化中的动态停滞。

——摘编自《开放中的变迁:再论中国社会超稳定结构》


结合所学习的中国古代史的相关史实,对材料观点(一个或者整体)进行评析。(要求:自拟论题、观点明确、表述成文、论证充分、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革命导师经典文献革命理论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1848年)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推翻资产阶级,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恩格斯《法兰西阶级斗争>导言)(1895年)指出德国工人阶级一定要利用选举权同资产阶级争夺每一个席位,用选票来证明无产阶级的力量
列宁《论欧洲联邦口号》(1915年)只要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里,拥有强大的无产阶级力量,再加上无产阶级政党的正确领导和科学的革命理论的指导,便可以建立起无产阶级政权
毛泽东《中围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予以说明。要求:观点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24次组卷 | 66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红桥学校2021-2022学年高二11月月考历史(文)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抗日战争促使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已成为学术界的基本共识。不过围绕“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的具体情况,论者尚有不同的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中国的大国地位存在形式与实质的脱节。

第二种观点是中国战时大国地位存在二重性。既有现实性、真实性的一面,又有表面性、虚幻性的一面。

第三种观点是中国战时获得了大国地位,但在“抗战”后期或“抗战”结束后又逐渐地失去。

第四种观点是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虽有所提高,但中国实际上仍是弱国。

第五种观点是中国在“抗战”时期是区域性大国。隋淑英认为,战时中国仅仅是亚洲大国而非世界大国。

第六种观点是中国在“抗战”时期具有大国地位。

——摘编自耿密《抗战时期中国国际地位研究综述》


从材料中提炼出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6-05更新 | 178次组卷 | 4卷引用:贵州省新高考联盟2021届高三信息质量监测 (四)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点出处
通过茶叶与鸦片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比较,既可以从一个独特的视角认识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历程,同时可以充分印证中国近代社会所经历的种痛苦与磨难仲伟民《茶叶、鸦片贸易对19世纪中国经济的影响》
茶叶与鸦片贸易的扩展不仅打破了中国贸易的平衡,而且打破了中国经济的平衡,并进而打破了中国社会和政治的平衡费正清《剑桥中国晚清史(18001911年)》

从上述两位学者的观点中,选择其中一种观点或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评析。(要求:观点鲜明,论证合理,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论述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八轮贸易谈判

年份地点主要成就国家
1947日内瓦达成关税减让协议23
1949安纳西增加乌拉圭、利比里亚等10国;达成关税减让协议33
1951托奎英联邦国家在美国未作出对等减让条件下拒绝与美国达成关税减让协议;会议达成关税减让协议39
1956日内瓦英国作了较大幅度的关税减让;会议达成关税减让协议28
1960年~1961日内瓦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统一关税约束取代了单一成员国关税约束;会议达成关税减让协议45
19641967日内瓦美国与西欧国家达成减税协议;第一次涉及了非关税壁垒,制定了第一个反倾销协议;开创了让波兰作为一个“中央计划经济国家”参加头税与贸易总协定多边贸易谈判的先例54
1973年—1979日内瓦首次对非缔约方开放;达成减税协议,减税范围除工业品外,还包括部分农产品;禁止各国实行工业品补贴99
1986年—1994日内瓦决定建立世界贸易组织;首次涉及服务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等新议题123

从表格中找出三条不同的信息,并进行历史阐释。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基本上是以儒学或儒、释、道为其主要内容。到了近代,这种情况发生了变化。随着儒学地位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传播,形成了近代文化的新内容。由于近代文化形成的历史条件、社会背景、发展源流不同于古代文化,因此,近代文化的内容同样不同于古代。经过中西文化的冲突融合,传统儒学衰落,旧的文化体系解体,出现了一系列新的文化因素和文化部门。声光化电、民主自由、新式礼仪习俗等,纷纷展示在人们面前。那么,近代文化的核心内容究竟是什么?用一句话来概括,即科学和民主。科学和民主虽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口号,实际是对近代文化基本内容的概括。

——摘编自龚书铎《中国近代文化概论》


提炼材料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
2021-05-28更新 | 2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县第八中学2021届高三模拟卷(六)文综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动员是指有目的地引导社会成员积极参与重大社会活动的过程。社会动员的内容植根于社会变迁和本国经济发展之中,是由不同时期的历史任务所决定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动员的主要内容是反对帝国主义侵略,推翻封建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动员的主要内容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建立新民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社会动员的主要内容是为打破帝国主义势力的封锁,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初步实现四个现代化;新时期,社会动员的主要内容是动员和组织广大民众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摘编自张骞文《社会动员的理论内涵和实践路径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近现代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50年刘少奇提出:“过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这是全国最大多数人民最大的要求和希望,也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力求实现的最基本的任务。”二十世纪50年代中期,周恩来指出“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是我们经常性质和根本性质的任务”“当目前国家需要集中主要力量建设重工业、奠定社会主义基础的时候,我们全国人民都必须把注意的重点放在长远利益上面。我们不能够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长远的利益”。1978年,面对我国2.5亿贫困人口,世界银行统计中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190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2%的现状,邓小平首次提出中国到二十世纪末实现“小康之家”“国民生产总值人均一千美元”的奋斗目标。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明确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三步走”的战略目标,即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1992年到1996年,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1%,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7.2%.从“七五”计划开始,党和政府一直将扶贫脱贫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202011月,我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杨凤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1-05-10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六盘水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