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文明的交流与碰撞。

第八编1914年以来西方衰落与成功的世界

第36章第一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第37章殖民地世界的民族主义起义

第38章1989年以前欧洲的革命与和解

第39章五年计划和大萧条

第40章走向战争1929——1939年

第41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性影响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2007年版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1914年至1945年西欧历史发展的趋势,并运用相关史实对该趋势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语句通顺)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于19499月奠基,19585月落成揭幕。从碑身东面起,按照历史顺序,8块浮雕内容分别为:虎门销烟、金田起义、武昌起义、五四运动、五卅运动、南昌起义、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生动地反映了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历史。人民英雄纪念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第一个由国家兴建的大型纪念碑,是中国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纪念碑。20184月,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规定人民英雄纪念碑是国家和人民纪念、缅怀英雄烈士的永久性纪念设施,其名称、碑题、碑文、浮雕、图形、标志等受法律保护。

——摘编自熊丰《丰碑永恒——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60周年》


根据8块浮雕的内容,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近代中国民主主义革命史实予以说明。(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2023-10-06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毓才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都采取了一定的民族政策,其中主要有战争与和亲这两种对立的形式。从几千年的历史变迁中,我们可以看出,民族关系处理得好则国家兴盛,处理得不好则国家容易走向衰亡。每个民族都是我们国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中原王朝若是与某个民族(特别是比较强大的族群)的关系处理不当,就会引发整个社会在政治、经济等多方面的危机。中国古代社会长期处于中华民族内部矛盾“尖锐一缓和一交融”的循环之中,尽管有过几次大规模的民族冲突,但民族团结和民族交往、交流始终是主流,国家统一始终是总趋势。

——摘编自吴东风《中国民族关系的历史发展和现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的发展演变”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西方美学思想的演变

古希腊(公元前6世纪~前5世纪)对美和艺术进行哲学思辨性的反省和思考,产生和形成了希腊最早的美学思想。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对美和艺术进行了真正系统的哲学思考,建立起完整的体系,从而成为以后西方美学思想的奠基者
罗马帝国(公元前3世纪~公元3世纪)美学思想基本.上从古希腊继承下来,以希腊为典范,被称为古典主义
中世纪(5~15世纪)宗教和神学统治了意识形态领域,艺术和美被认为是属于感性世界的享乐,因而被当成异教的东西,受到排斥和打击
文艺复兴(14~16世纪)最根本的特点是从神学的迷雾中走出来,面对现实的人,歌颂人的理性、智慧和力量,歌颂人的世俗的美和欢乐
启蒙运动;(17~18世纪)在相信普遍人性的同时,也时常强调人类的不断进步,以及审美趣味随时代、民族和人情风俗而变化
西方近现代美学(19世纪之后)在研究途径上运用了社会学、心理学等方法,在研究对象上逐渐由深讨美的本质转向探讨审美经验

——摘编自朱光潜《西方美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任意提取一个或多个信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我们过去完成了电气化,才有了以电力为基础的经济。而今天,我们只有完成了城市数字化,完成了数字转型,才能真正实现数字经济的飞跃。10年或20年以后,我们完成了城市数字化,真正的数字经济的时代就会到来……当年罗马把马引入城市,从而使人类社会进入了马力时代;后来,纽约把电引入城市,又使我们进入了电力时代;而未来,算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城市发展最关键的要素。你消耗掉的每一个资源,都会被认真地计算过,这可能会改变我们对所有事情的认知。

——摘编自王坚《城市数字化与城市大脑》


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一个主题,并结合相关知识进行论述。(要求: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史实运用准确)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间事件
1950新华辞书社成立,着手编写《新事字典》
1953《新华字典》由人民教育出版社首次出版,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字头
1957商务印书馆新1版出版,字头采用简化字,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
1962修订重排版《新华字典》(第3版)出版。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附部首检字表
1972周恩来总理将《新华字典》作为国礼回赠给圣马力诺共和国(南欧资本主义国家)的一位来访政要
1992修订重排版《新华字典》(第8版)出版,首次由铅印改为激光照排
1998修订《新华字典》(第9版)出版,同时出版大字体本
2012财政部、教育部将《新华字典》纳入“国家免费提供教科书”
20135习近平总书记用自己当年农村插队在田间地头休息时学习《新华字典》的亲身经历,激励青年要练就过硬本领
20176《新华字典》第11App正式上线
20207《新华字典》第12版出版,包括普通本、双色本、教材版;首次在普通本、双色本正文附二维码,第12App同步上线

——摘编自商务印书馆《<新华字典>大事记》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现代史的知识,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2-10-02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2023届高三9月联考历史试题
7 . 长城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见证者,是中国文化重要的表征和载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表:长城历史发展概况

时期发展概况
秦朝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大将蒙恬率军驱逐匈奴,并重新修筑春秋战国时期的长城,其“延袤万余里”。
明朝“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张家口一带“苏杭绸缎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长城沿线出现了“塞上物阜民安,商贾辐轿,无异于中原”的兴旺景象。
民国1920年,《申报》刊登广告:“长城为御敌而设,长城牌香烟为保护利权而作”,引起国人广泛关注。之后许多民族企业都以长城命名自己的产品。1933年,宋哲元率领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在长城喜峰口等地英勇抗日,重创日军。
新中国1987年,长城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被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之首,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前来长城旅游观光。

——摘编自赵现海《中国古代长城的历史角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至少两个时期,依据史实,论述长城在历史发展进程中角色的演变。(要求:角色定位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2023-08-01更新 | 152次组卷 | 20卷引用:吉林省长春市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表:近现代中国部分人物关于中学与西学的观点

人物观点
王韬认为“天下之道”应“(中西)融会贯通而使之同”
章太炎提出“会通华梵圣哲之义谛,东西学人之所说”
王国维倡导中西二学“化合"之说
蔡元培提出“中西并用,观其会通,无得偏废”
李大钊认为“东西文明,互有短长,不宜妄为轩轻于其间”
毛泽东主张真理“不应该分中西”“中国的和外国的,两边都要学好”

——摘编自张允熠《东学西传、西学东渐和中西融合》

根据材料,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近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详述自城开创以来罗马人民的业绩”“歌颂这个由神与人共同建立起来的伟大国家”是李维(前5917年)撰写《自建城以来》(又称《罗马史》)的初衷。《罗马史》继承了“年代记”的传统手法逐年记事,记录了官员选举、内政外交、战争与宗教等活动,为人们描绘了罗马由一个亚平宁半岛的小城邦发展到帝国的完整过程。《罗马史》吸收古希腊史学流畅简洁、典雅诗意的特点,对前人涉及史料,特别是神话传说的著述并不全盘接受,而是根据可靠性与完整性、作者声誉、文学加工程度等因素进行考证。受罗马法影响,《罗马史》模棱两可的记录较少,历史叙述均能体现李维对事件是非曲直的价值判断。李维还认为虔诚、勇敢、仁慈等美德是罗马走向繁荣的关键,于是通过塑造历史记忆,他强化了罗马民族的文化认同。

——摘编自郭小凌主编《西方史学史》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李维撰写《罗马史》进行解读。(要求:表达清晰,逻辑明确)
10 . 【历史的多元解释】

材料一   千百余年,而独无是非者,岂其人无是非哉?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摘编自李贽《藏书》

材料二   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孔子不言神怪,是近于科学的。

——摘编自陈独秀《孔子与中国》(1937年10月)

材料三   整个19世纪,儒学在西方的形象每况愈下,直至堕入黑暗深渊。20世纪前期,没有任何一个地方像德国这样对人的困境感到绝望,德国再次形成了一个尊孔的学术团体。这些德国思想家认为“孔子最让人景仰的是道德人格的完全独立,不受外部金钱或权威的影响”“欧洲应该像孔子所追求那样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

——摘编自方厚生《20世纪初西方文化危机中的孔子形象·以德国为例》

以上对孔子的三种不同评价,可以反映出历史解释的多元视角请,从“影响人物评价的因素”的视角出发,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阐述充分,表述清晰)
2022-04-27更新 | 228次组卷 | 10卷引用:吉林省2022届高三下学期新高考模拟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