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6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工业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亚非拉独立运动”

——摘编自李秦苏《例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时间背景下”的关键词,据此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恩格斯曾指出“一切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时间和空间”。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表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确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战”“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十月革命的胜利”“亚非拉独立运动”“第二次世界大战”“雅尔塔体系的形成”

——据郭梦羽《历史时空观念素养提升路径研究》等整理


从材料中任选三个或三个以上相互关联的关键词,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前后关联,史论结合)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迄今已有7000年的栽培史。印第安人为它的驯化、人工栽培、耕作模式、育种、储藏、加工、食用等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16 世纪30年代,西班牙殖民者"发现"了马铃薯,50年代他们将薯块传入西欧,70年代初开始在西欧零星种植。马铃薯传入欧洲慢慢传开后,除了爱尔兰和西班牙,在各国主要种植在庭院,供观赏和植物学家药学家收藏和研究。18世纪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灾荒和饥蚀促使土豆在欧陆国家作为救荒作物大大普及。法国医生和药师帕门梯耶尔从18世纪60年代起,就致力于马铃薯的推广和普及,于1774年出版了《马铃薯的化学检测》一书,书中详细深入地分析检测介绍了马铃薯含的丰富营养成分和可以辅助治疗的各种疾病。到18世纪末期,马铃薯成为在欧洲大部分地区的主要食物。

——摘编自张箭《马铃薯的主粮化进程》

材料二马铃薯的种植、传播以及现代马铃薯产业的发展都表明,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科学技术是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的根本动力。马铃薯的产量高低和品质好坏在种薯,而种薯的培育靠科技;马铃薯深加工程度和马铃薯产业链的延伸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马铃薯产品研制水平。以美国为例,各种食品研究机构和马铃薯加工厂商,对马铃薯食品的口味和脂肪含量的最佳配比进行实验,在保证美味的同时减少脂肪含量,研制出很多顺应人们健康饮食的马铃薯食品,推动了马铃薯的深加工。

——摘编自楚雪《从"洋芋"到"土豆"的文化——马铃薯跨文化传播现象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 世纪末期以来马铃薯成为欧洲大部分地区主要食物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马铃薯产业的发展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序性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特征,人类历史纷繁复杂,一切历史都是在时间的长河中产生的、发展的、结束的。在具体的历史教学语境下,时序意识的表现之一就是在时间的背景下把握历史的变迁与延续、原因与结果。

下面所示为世界近代史上的若干关键词。

“全球航路的开辟”“早期殖民扩张”“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近代科学的兴起”“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资本主义扩展”

——摘编自李秦苏《侧谈高中历史教学中时序意识的培养策略》等整理


结合以上材料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5 . 清末新政时期督抚群体结构与人事变迁的基本特征及其与新政的关系,是学界关注的一个新的视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出身背景统计

类别
项目
进士举人贡生荫生监生生员文童行伍新式学生不明合计
人数(人)
比例(%)
54
45.4
16
13.4
12
10.1
7
5.9
10
8.4
7
5.9
3
2.5
3
2.5
6
5.0
1
0.8
119

2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任职频率统计

总督省别直隶两江陕甘闽浙湖广两广四川云贵东三省
人次101161513111373
频率0.91.00.51.41.21.01.20.60.6
巡抚省别江苏安徽山东山西河南陕西新疆浙江江西广西
人次1712141813116111012
频率1.51.11.31.61.21.00.51.00.91.1
省别湖南贵州湖北云南广东江淮奉天吉林黑龙江
人次1187341424
频率1.00.71.80.81.04.01.30.40.8

3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离职原因统计单位:人,%

类别项目开缺回任裁缺其他合计
总督人数
比例
3
3.4
26
29.2
3
3.4
7
7.9
6
6.7
6
6.7
26
29.2
0
0
12
13.5
89
类别人数
比例
19
11.3
53
31.5
10
6.0
14
8.3
3
1.8
16
9.5
29
17.3
2
1.2
22
13.1
168

4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任期时间统计单位:年,%

类别省别5年以上453423120.510.5年以下未到任合计
总督直隶
两江
陕甘
闽浙
湖广
两广
四川
云贵
东三省
1
1
2
1
1
2
1
2
1
1
1
1
2
3
1
3
4
1
2
1
1
1
1
2
3
6
6
3
7
5
3
3
3
1
4
3
1
4
10
11
6
15
13
11
13
7
3
合计2346178371289
百分比2.23.44.56.719.19.041.613.5
巡抚江苏
安徽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新疆
浙江
江西
湖南
广西
贵州
湖北
广东
云南
江淮
奉天
吉林
黑龙江
1
1
2
2
2
1
1
1
1
1
1
1
3
2
1
1
1
1
1
1
1
4
2
1
3
4
1
2
4
5
5
1
1
1
1
2
3
1
3
1
1
2
1
1
3
1
1
2
1
9
5
7
8
5
6
1
5
2
4
2
2
5
1
1
1
2
2
1
4
2
1
1
1
3
1
1
17
12
14
18
13
11
6
11
10
11
12
8
7
4
3
1
4
2
4
合计02121334246617168
比例01.27.17.720.214.339.310.10

5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在职年龄统计单位:岁

类别省别190119021903190419051906190719081909191019111912平均
总督直隶
两江
陕甘
闽浙
湖广
两广
四川
贵云
东三省
78
71
65
72
64
66
63
64
43
72
66
73
65
67
64
65
44
66
67
76
42
42
51
62
45
67
68
77
67
43
52
63
46
68
47
73
68
44
53
64
47
69
48
45
69
45
54
65
48
46
49
65
70
70
52
55
52
48
47
50
60
53
62
64
56
53
49
48
51
61
54
63
65
49
57
56
64
68
62
46
63
66
50
58
56
65
69
63
47
36
66
51
67
57
66
51.3
62.4
58.9
66.1
58.6
54.6
59.1
58.5
57.4
巡抚江苏
安徽
山东
山西
河南
陕西
新疆
浙江
江西
湖南
广西
贵州
湖北
广东
云南
江淮
奉天
吉林
黑龙江
46
59
42
40
63
43
64
77
74
59
59
73
40
64
41
53
47
65
41
56
44
65
78
75
60
60
74
41
65
53
54
55
66
60
48
45
64
48
58
59
61
43
42
57
54
55
56
67
61
49
46
65
49
67
60
44
59
67
58
55
66
57
45
62
50
57
66
50
64
44
45
56
59
56
51
60
46
60
60
58
58
63
68
58
57
48
52
61
47
64
61
59
59
64
44
39
32
59
47
47
47
66
65
61
52
59
59
60
53
46
40
33
60
48
48
48
67
49
62
53
71
60
61
48
47
41
34
61
49
41
49
50
50
43
41
72
61
62
49
48
42
35
62
50
42
50
51
51
44
42
58
62
60
50
49
55
48
53
43
51
52
50
69
52
55.5
55.2
53.2
53.8
58.8
54.0
62.2
58.1
58.2
50.6
46.2
58.9
47.5
60.6
50.8
56.0
48.5
44.2
49.5

——摘自李细珠《地方督抚与清末新政:晚清权力格局再研究》

依据表1~表5的内容推断清朝末年督抚任职情况对清末新政的推行产生的影响。(明确写出推断结论;提取材料信息,加以说明)。
2022-11-14更新 | 58次组卷 | 2卷引用:2024届山东省济宁市高考二模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主观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宋应星(1587-约1666)青年时曾考取举人,后来连续六次赴京参加进士考试,均名落孙山。45岁以后,面对明末流民遍地的现实,宋应星不再追求科举功名,转而探求“致富”之术。他全面搜集整理传统农业、手工业技术,撰成《天工开物》-书,书名取“天工人其代之”“开物成务”之义。正如宋应星在该书的序言中所说,“是书与科举功名毫无关系”,当时士大夫对这部书不屑一顾。后来乾隆时鳊《四库全书>,不予收录,民间因此更不敢印行。这部书在19世纪传入欧洲后,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是我们今天探讨古代科技成就的重要文献。
——摘编自潘吉星《宋应星评传》等
材料二
牛顿(1643-1727)自幼喜欢钻研科学。1687年,他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阐述了其后被视作真理的物体运动三大定律。该书受到学术界的赞颂,很快销售一空。同年,牛顿被选为国会议员,后被封为爵士,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和法国皇家学会会员。当时他被公认为活着的最伟大的科学家,英国有学识的人都把牛顿“奉为他们的首领,承认他是他们的主帅和大师”。伏尔泰全面接受了牛顿的自然哲学,并与人合作发表了一本关于牛顿力学体系的通俗著作。18世纪中期,牛顿的理论体系在欧洲各国得到广泛认可,对整个欧洲和世界的科学与哲学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詹姆斯·格雷克《牛顿传》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宋应星、牛顿二人科技成果的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技成果命运不同的原因。
2019-01-30更新 | 4503次组卷 | 62卷引用:海南省琼海市嘉积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B卷)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英国政府谋求强化对北美13个殖民地的管理和控制。鉴于此,殖民地民众展开了一场影响深远的政治大辩论。这场政治大辩论从伸张殖民地居民的权利开始,逐步发展到否认英国对北美的宗主权,他们阐述了反对英国政策的理由,为进行革命寻找理论根据。通过这场辩论,北美民众对殖民地的地位和命运的认识更为清醒,维护自由和争取独立的信念逐渐明确。欧洲的政治哲学在辩论中转化为北美民众的常识,初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政治自由主义。

——摘编自李剑鸣《美国独立战争爆发前的政治辩论及其意义》

材料二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上出现了“弗吉尼亚方案”“新泽西方案”“康涅狄格妥协方案”。“弗吉尼亚方案”提出“各州在国会的投票权应按照各州财力贡献的大小或自由民多少的比例进行分配”,“完善中央政府的组织,国会设两院,国会外增设行政和司法机关”,试图通过一场平静的革命,把陈旧无能的体系扔在一边。而“新泽西方案”则主张统一赋予联邦国会征税权、管理商业权、司法权,同时保留邦联条例关于大小州有同等表决权的规定。此次制宪会议最终通过了“康涅狄格妥协方案”:中央的权力受到一定的限制,但不得受地方侵犯;各州立法不得与中央相违背;两院制立法机构中,众议院每州代表数目由州内自由民加上五分之三的奴隶数目决定,每州都有两名参议院代表。该制宪会议辩论进行了近4个月,最终达成的宪法草案对美国宪法、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深刻影响。

——摘编自张友伦等《美国通史:美国的独立和初步繁荣(1775—1860)》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60年代中后期英属北美殖民地开展“政治大辩论”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概括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具体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的意义。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广泛发展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关系。下图是“与中国建交国家数量增长情况”表。

根据材料并结合新中国外交的史实,以“大国外交”为题目,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内容应包括;“题目-论述-总结”三个部分,请务必完整;论述要表述成文,叙述完整,要分阶段论述;每一阶段要包括时间、背景、内容、影响等,不要写成问答题的形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语言简洁。)

2024-03-22更新 | 1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丽江润泽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9 . 【长江文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党的二十大以来,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是新时代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任务。某同学参加了学校主题为“讲好长江故事”的研究性学习小组,他形成如下学习笔记

笔记一202011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强调:“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
笔记二荆楚文化是 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地域文化。在中华文明早期,湖北以其丰富的生态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特征,逐渐形成了崇尚 自然、富于浪漫想象、人与自然深度和.谐的文化理念:在近代历史变革中,湖北也是长江流域的首倡之地,处于时代潮流的中心。在同西方接触过程中,湖北人精研西学,走出长江,勤劳付出,为近代中国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

——摘编自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长江国家文化公园背景下打造荆楚文化

大品牌的思路与建议》

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围绕“讲好长江故事”,自拟题目,写一篇短文。(要求:古今不限、论题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论证有力)
2024-03-13更新 | 24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云学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联考历史试卷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下为某书中有关中国近代史部分的目录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15课____

16课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

18课辛亥革命

19课____

第七单元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20课____

21课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

22课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

23课全民族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

24课____

根据目录前后的内在逻辑,选取目录中的任意一处空白处,编写该课的标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标题予以阐释。(要求:补充的标题符合历史事实;阐释可以从背景、内容、过程、影响等角度论述)
2024-01-27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