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77 道试题
1 . 明清时期的江苏盛泽镇“居民悉逐绫绸之利”,下表是明朝初年至清朝光绪年间盛泽镇人口变化的数据统计。
时期明朝初年明嘉靖年间清康熙年间清光绪年间
户数五六十户居民百户一万余户二万余户
规模小型村落巨镇
出处《盛湖志》《吴江县志》《吴江县志》《吴船日记》
据此可知,该集镇(     
A.已经出现新的生产方式B.逐渐成为江南商业中心
C.商业领域分工日趋繁细D.经济发展带动人口增加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1987-2014年科技投入财力分析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网站,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

材料二   40年来,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到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改革成为改革开放大战略的一个缩影,发挥了先锋、引领和试验田作用。我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步入快速发展轨道,有举国体制下研制“中国神药”青蒿素类抗疟药的协同攻关;有“神舟”飞天创造的“中国高度”,“蛟龙”潜海成就的“中国深度”,“复兴号”标准动车组刷新的“中国速度”……科技实力伴随经济发展同步壮大,中国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摘编自《改革开放40周年科技成就撷英》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加大科技资金投入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改革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由如表数据可知(     
中国近代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农户数统计(1837年,1894年)
1837年1894年
产量(万市亩)260.5468.17
种植面积(万亩)521936.36
茶农户数(万户)130.25234.09
茶农人口(万人)651.351170.45
A.茶业在世界市场占据优势B.茶业生产仍是传统模式
C.茶业生产专业化程度提高D.自然经济形态逐渐解体
4 . 如表所示为近现代学者对1933年中国工厂分布状况三组信息的统计(单位:个)。据表可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1933年《中国工业调查报告》1947年《中国国民所得,一九三三》2022年《20世纪30年代全国制造工厂的区域布局——兼论后发大国工业化的空间及规模质量提升进程》
有工厂的省份172127
有工厂的县市1266(注)391
工厂总数243538414372
注:该研究报告中,仅有不到13%的企业登记了厂址所在县的信息,集中于6个县市。
A.大数据技术助推考古学发展B.认识更新得益于新史料的发掘
C.时代最接近的统计更加准确D.后期的研究只是对早期的增补
2023-10-30更新 | 130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特许公司是指享有政府授予特权的商业组织。在16- -19世纪间,欧洲的大部分特许公司都是商人创建的,在英格兰、苏格兰、荷兰共和国、西班牙、葡萄牙、法国及其他地方的都一样。他们谋求充分利用某个特定的贸易范围的各种商业机会,这种贸易范围通常是这个世界的某个特定的部分。该现象反映了16世纪以来欧洲与非洲、美洲和亚洲的贸易的增长,有许多特许公司在世界上的这些地区专门从事商业和其他经济活动。总的来说,特许状都授予公司垄断特定范围的商业的权利(诸如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与印度和亚洲的贸易),所以特许公司变成了帝国扩张和控制的机构。

——摘编自王加丰《西方历 史上的特许公司》

材料二     1993 年,联合国对跨国企业的划分标准为:在本国设有母公司,并在海外广泛设有子公司,年营业额在十亿关元以上者。跨国公司最早出现在19世纪下半叶,但那时的国际影响力很小。二战后,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交通、通讯技术的革命,推动了传统国际企业向现代跨国公司的飞跃性转变。《中国产经新闻》分析数据显示,2006年世界500强企业的营业收入总值相当于联合国统计暑所汇总的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的GDP总量的63.9%。企业分布从1995年的26个国家和地区扩展到现在的33个国家和地区。巨型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如在汽车行业中,10家最大汽车公司的产量占全球汽车产量的近80%。类似的情况同样出现在其他传统或新兴行业中。

——摘编自刘旭东《全球化背景下跨国公司的权力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特许公司诞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特许公司与当代跨国公司的异同。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有制工业企业总产值比重变化情况表



年份
全国工业
企业总产值
(亿元)
其中:公有制经济公有制企业占比(%)
国有企业
(亿元)
集体企业
(亿元)


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19534501931742.93.8
1955534273414
51.1
7.7
195770437813453.619.0

——根据《新中国六十年统计资料汇编》数据整理

材料二   21世纪之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发展的常态。2004年和2008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的资本结构分别为65:35和52:48;非公有制经济GDP产出占比则分别为63%和70%,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强化。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有利于不同所有制经济各展所长,共同促进生产力发展。

——摘编自杨春学,杨新铭《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一种综合性的解释》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建国初期国民经济的发展趋势并简述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变化”的含义。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所有制结构调整与国民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认识。
2024-01-16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门荫制度长期存在于中国古代社会之中。科举制为隋代所创建,唐代初步发展但不甚完善,加之魏晋以来的门阀大族死而不僵,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唐代门荫入仕在选官途径之中占有相当的比重。唐中期以后,随着科举制的日益完善,社会对科举出身人士越来越重视和推崇。根据学者对于唐代宰相等高官出身的数据统计:“除少数入仕途径不明者外,门荫出身者共177人以上(有隋代受荫承袭至唐的),其中位至宰辅的有48人,占唐宰相总数369人的13%。如果以宪宗朝为界把唐分为前后两期,前期门荫出身的宰相有45人,占唐朝门荫出身宰相的90%,宪宗以后则寥寥无几。高级官僚中门荫出身比重的下降,从一个方面反映了门荫制度衰落的趋势。”

——摘编自陈禹澍《唐代门荫入仕制度探析》

材料二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七月,清政府诏废八股,改试策论,要求各省均于省城改书院为大学堂,各府、厅、直隶州均设中学堂,各州、县均设小学堂。同年10月,政务处会同礼部奏定《学堂选举鼓励章程》,规定凡学堂考试合格毕业者,均给予贡生、举人、进士等出身;对成绩优秀的举人、进士,在进行殿试后,“酌加擢用,优予官阶”。自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清政府共举行留学毕业生考试七次,大量留学生借此跻身仕途。为筹备立宪,清政府对资政院、谘议局议员的选聘均仿行西方的代议制度,实行选举制。清政府制定了《资政院议员选举章程》《各省谘议局议员选举章程》等,对被选举人的资历、身份、财产均作了严格的规定限制。活跃在清末资政院中的议员罗杰、雷奋等人,借此进入政治领域,并在推动清政府的改革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鞠方安《试论清末选官制度的改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前中期门荫入仕制度存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唐代相比,清末选官制度创新的表现,并简评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2023-11-20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楚雄州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自然经济的条件下,人口和耕地是首位的生产资源,直接关系着一个社会的盛衰,所以,历代的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实行了“户籍相伍”制度,在农民的户籍中增加了年纪和土地占有状况。由于西晋末年的腐败政治和内战,以及十六国的北方混乱,引起北方人民大量流亡江南,到达长江流域的总数不少于70万人,滞留山东境内的达20万人。北方农民的南下,带来了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使了南方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南方的人口亦有较大增加。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便出现了天下田无荒弃的现象,按“黄册”登记的户口,户达16 052 860,口达60545 812,每户平均3. 77口。康熙五十年时宣布“滋生人丁,永不加赋”,不存在像前朝那样隐漏户口的情况。

——摘编自叶瑞汶《中国历代人口和耕地走势的分析》

材料二:

说明:隋612年的数据是偏走的,在20多年里耕地增长了36.5亿亩,这个增长速度是不可靠的。春秋战国、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三个时期因为处于国家战乱分裂时期,资料记载很少,没有找到比较准确的数字,所以在图表上没有计入。

——摘编自梁方仲《中国历代户口、田地、田赋统计》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人口数量与耕地面积变化的特征,并说明促使这些特征形成的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某一历史时期,就“人口、耕地与社会生活”展开论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对农民的调查

1989年,无锡县委宣传部采用调查问卷等方法对该县35个乡镇的万户农民进行了调查。如图是本次调查问卷问题的整理,表6是其中当时四个备受关注问题的调查数据统计情况。

调查问卷问题

一、近三年的家庭收入情况              六、你进一步富裕需要的条件

二、近三年的家庭收入来源              七、你认为现在农村中最富的人是谁

三、你富起来主要靠什么                    八、你对先富起来的人持什么态度

四、你富裕之后的追求                    九、你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是否满意

五、对子女读书要求                           十、你意见最大的问题

下表

问题三致富原因党的政策勤奋劳动有技术运气好亲朋帮助
累计率57.24%48.89%30.45%11.94%8.42%
问题四你富裕之
后的追求
改善物质
生活条件
丰富精神生活提高自
身素养
渴望别
人理解
需要
安全感
累计率56.5%36.64%20.14%7.96%4.9%
问题五对子女读书要求高中或中专大学小学或初中不读书也行
比例50.97%24.37%16.16%8.4%
问题八对先富起来的
人持什么态度
应给予支持要一起富应有所限制其他
比例36.6%33.5%29.6%0.3%

——据朱文华《改革大潮中的农民心态一瞥——对无锡县万户农民的调查》


(1)本次调查为何如此设计问卷问题?
(2)表中数据反映了农民怎样的主流心态?
10 . 下表是“1947——1948年邯郸市(解放区) 经营情况统计(部分)”,表中数据反映了(       

年份

坐商(有固定店面的商户)山货药材店

煤炭店

磁器店

首饰店

酿酒作坊店

烟膏店

1947

1169户

20家

2家

11家

20家

11家

5家

1948

1668户

50家

15家

23家

1家

7家

0家

A.战略决战胜利在望B.工作重心转向城市
C.社会面貌良性改变D.土地改革成效显著
2024-01-26更新 | 220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