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6 道试题
1 . 票证供应制度是我国传统计划经济时代一项重要的消费分配制度,除人民币外,各类全国通用票证是当时唯一在全国流通的支付方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中国票证供应制度大事记

时间大事
195311政务院颁布《关于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的命令》,新中国粮食统购统销制度正式确立,规定粮食统一由居民凭借购粮证或户口簿在国营商店购粮。
19543城镇粮油统销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普遍实行。
19549全国发行通用布票。
19558国务院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四证三票制度”,即: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证、工商行业用粮供应证、市镇饲料供应证和市镇居民粮食供应转移证;全国通用粮票、地方粮票和地方饲料票。
19559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部的名义印制的1955年版全国通用粮票开始在全国发行使用,同时印发油票。
19577商业部印发肉票,此外还对烟酒糖票、蛋票、豆制品票、糕点票以及各类副食进行计划供应。
1959发行各类日常工业品消费券。
1961凭票供应“放松”,人均供应量增加。
1962在全国范围内发放日用工业品消费券,如火柴、肥皂、暖壶、脸盆等,此后逐步发放手表票、收音机票、缝纫机票、自行车票、电视机票等。
19661976凭票供应的商品种类与范围拓宽。
1980各地相继开始取消糕点票。
1983121商业部宣布取消布票。
19851国家正式取消农产品的统购统销制度。
19881990国家先后取消烟酒票、肉票、蛋票及糖类等副食票。
1992各省市相继放开粮食价格。
199341国务院在《关于加快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中正式宣告取消粮票和油票,实行粮油商品敞开供应的举措,“四证三票”随之全面取消。

——据高倩《凭票供应制度对居民消费的影响(1953-1978)》、李崴《票证:家国巨变的方寸记忆》等整理

材料二   


——选自李三台《票证里的中国》

材料三   4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粮票、布票、肉票、鱼票、油票、豆腐票、副食本、工业券等百姓生活曾经离不开的票证已经进入了历史博物馆,忍饥挨饿、缺吃少穿、生活困顿这些几千年来困扰我国人民的问题总体上一去不复返了!

——摘自习近平《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12月18日)


(1)根据材料一、采用一个合适的时间尺度,对新中国票证供应制度的演变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分别说明划分依据。
(2)材料二、三对我们深入了解改革开放前后城乡居民消费状况有何帮助?
2024-02-04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聊城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2 . 现代化

材料一   英国历史大事年表(部分)   

1215年,国王签署《大宪章》,确立法律至上和王权有限原则
1628年,国会通过《权利请愿书》,限制国王的征税权
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
1721年,沃波尔成为英国第一任内阁首相,主持内阁
1765年,工业革命开始
1832年,第一次议会改革
1836年,洛维特领导成立“伦敦工人协会”
18361848年,宪章运动
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
18841885年,第三次议会改革

材料二   1945年,成立了协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成立时的运行机制是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并帮助维持黄金与美元基本固定的汇率,由此形成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1948年,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开始临时运行,其主要职能是为了促进国际贸易而逐渐降低各国的关税。凭借新产品和新技术的大量涌现、国际贸易的自由化以及世界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战后制造业的发展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

主要西方国家GDP年均增长率统计表(%)   

年份
国家
195119591960196919701979
法国4.85.74.1
美国3.34.23.2
日本7.211.66.1
联邦德国6.95.03.3
英国2.63.02.3
意大利5.56.63.2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概括影响近代英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发展的因素。
(2)20世纪50—70年代初被称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评析这一现象。
2023-04-01更新 | 447次组卷 | 5卷引用:北京市房山区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3 . 下表所示为拓跋推寅至拓跋珪时鲜卑民族大事记(部分)。由此可知,这一时期鲜卑民族的发展(     
时期大事
拓跋推寅从大兴安岭、嫩江地区南迁到大泽
拓跋诘汾在匈奴故地游牧
拓跋力微迁居定襄之盛乐(位于今山西)
拓跋珪建立北魏,挥师南进,消灭了夏、北燕、北凉儿个政权
A.推动了黄河流域的重新统一B.极大缓和了胡汉民族的矛盾
C.导致了经济重心转移至南方D.推动了农耕文明的不断拓展
2024-01-13更新 | 21次组卷 | 1卷引用:吉林省部分名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4 . 某研究小组以“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为研究对象,制作了如下大事年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20世纪上半叶世界大事年表

序号时间事件
1905年伊朗爆发立宪革命
1916年德法在凡尔登地区激烈交战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2年埃及宣布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1930年甘地进行“食盐进军”运动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1933年桑迪诺领导武装斗争迫使美军撤出尼加拉瓜
1937年苏联宣布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1939年德国以“闪击战”突袭波兰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1)根据材料,参照示例,把表格填写完整。
研究主题与研究主题相关的历史事件
示例:世界大战与动荡②⑦⑩⑪
(2)任选一个研究主题,说明其研究价值,并设计一组研究问题。
(3)若要进一步研究“20世纪上半叶的世界”,你认为还需要补充哪一方面的材料并说明理由。
2023-01-12更新 | 178次组卷 | 3卷引用:山东省滨州市惠民县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变与不变”。

材料:英国东印度公司大事年表(节选)

时间事件
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正式成立。英王颁布“特许证”,授予公司贸易独享权,司法权、媾和权等政治权利。
1657年公司初步确立合股制度,股东数量爆增。
1689年公司提出要在“领土霸权的基础上”保卫公司的“商业霸权”。
1720年公司将中国的瓷器、茶叶等商品运往欧洲,获利颇丰。
1757年公司发动普拉西战役,并占领了印度的孟加拉地区。
1773年国会授予公司出口茶叶到北美的专利权。
1813年国会授权英王颁布“特许状”,规定取消公司对印度贸易垄断权,给予公司对华贸易及对茶叶和鸦片贸易垄断权。
1833年国会授权英王颁布“特许状”,规定取消公司的全部贸易特权,仅作为行政机构继续殖民统治。
1857年国会正式剥夺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各地的统治权,收归英国政府进行直接统治。
1874年公司解散。

——据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整理


(1)阅读上表,从公司职能“变”的角度,对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历程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理由。
(2)马克思说,“在印度斯坦造成社会革命完全是受极卑鄙的利益所驱使,而且谋取这些利益的方式也很愚蠢。但是问题不在这里。问题在于,如果亚洲的社会状态没有一个根本的革命,人类能不能实现自己的命运?如果不能,那么,英国不管干了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请结合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变与不变”予以阐述。
6 . 拿破仑与清仁宗

拿破仑·波拿巴(1799-1815)与清仁宗嘉庆(1795-1820),两位同时代的统治者,其命运和历史遗产大相径庭。

材料一:四年……大学士和珅有罪,及尚书福长安俱下狱鞫(审问)讯。

九年……以搜捕三省馀匪(白莲教)净尽……

十年……御史蔡维钰疏请查禁西洋人刻书传教。得旨:一体查禁。

二十年……两广总督蒋攸铦疏陈查禁鸦片烟章程。得旨:“洋船到澳门时,按船查验,杜绝来源。官吏卖放及民人私贩者,分别治罪。”

——《清史稿·仁宗本纪》

材料二:

波拿巴……及其追随者决定诉诸武力,实行雾月政变(1799年11月9日)。

1804年,……波拿巴则以法国皇帝拿破仑一世的姿态出现于世。拿破仑诸法典……还把一向存在的法兰西特征固定下来,这就是社会方面的资产阶级、法律方面的平等主义……

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最终正式的、无可挽回的解体了。拿破仑……把他的德意志附庸国组成……莱茵联邦。

1812年,法兰西皇帝进入莫斯科……(法国)大军不复存在了。

1815年,……滑铁卢会战……拿破仑……被再次流放。

——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

拿破仑……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     

——恩格斯《德国状况》

1814年,一位意大利爱国者写道:“……看到法国人离开时还是有一种巨大的、说不出的欢乐。”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四:嘉庆……较诸拿破仑大起大落的生涯,可谓运气极好。但他们在东西两半球留下的历史遗产呢?恰好相反。……嘉庆帝的统治,却使富甲全球的中国,“内囊里将尽”……

——朱维铮《重读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二,完成大事年表。
时间清仁宗事迹拿破仑事迹
1799发动政变,扳倒权臣和珅发动雾月政变,建立军事独裁




明令禁止西洋人刻书传教





进攻莫斯科战役大败
1815


(2)根据材料二、三,归纳拿破仑的面相。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所学,请你谈谈对“嘉庆运气极好,拿破仑大起大落,但他们在东西两半球留下的历史遗产恰好相反。”这句话的看法。
2023-12-13更新 | 32次组卷 | 2卷引用:上海市虹口区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7 . 主题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材料一 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大预备会议的报告中说:“决议案上把好事都挂在我的账上,所以我对此要发表点意见。写成代表,那还可以,如果只有我一个人,那就不成其为党了。”后来,“毛泽东思想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成为全党、全社会的共识。党的十九大通过的新党章也明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把它理解成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要充分认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过程中的巨大作用。我们不仅要回顾历史、从纵向上对比十八大前后党心民意的变化,同时还要环顾世界、从横向上对比中国上行发展和西方发达国家下行衰弱的反差。通过这种对比不难发现,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来之不易。

——摘编自石仲泉《新时代新理论新征程》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以来,创造了全球范围内的“扶贫奇迹”。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利用行政手段对生产资料进行再分配,实现了农民土地所有制,彻底铲断了造成贫困的经济根源,为农民摆脱贫困创造了物质条件。通过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使亿万农民走上合作经济发展道路,建立起以农业合作社为组织形式的农村公有制经济体制。同时在农村建立“五保”供养制度、储备粮制度等初步的社会救助体系,缓解了农村地区极度贫困的局面。

——摘编自白晋博《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扶贫工作的发展历程、基本经验和未来展望》

材料三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从根本上解决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升的贫困问题,致力于解决过往扶贫过程中存在的识别对象不准、后续动力不足、到户困难、机制不顺等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核心的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贫困治理新理念、新战略,形成独特的习近平贫困治理观。

——摘编自李文《习近平贫困治理观的理论渊源与实践价值》


主题二 综合国力显著提升

材料四 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实现由过去长期量变到阶段性质变的转变,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新时代10年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10年。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言,过去我们更多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注重的是“摸经验和规律”;新时代我们更加注重“顶层设计”,侧重于总结经验和把握规律,蹄疾步稳推进改革开放向纵深发展,不断开创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摘编自贺新元《新时代十年:改革开放史上的里程碑》

材料五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基本的长期战略,不仅关乎中国,也关乎全人类的生活质量和未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已将之纳入宪法,2012年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指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这与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以及国际合作直接联系到了一起。生态文明迫切呼吁中国和世界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至关重要,一旦处理不好,则会危及社会和国家。

——卢卡斯·古铁雷斯 ·罗德里格斯《中共对生态文明的承诺与担当》


主题三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材料六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围绕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主线,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不断推进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发展全球伙伴关系,拓展全球发展格局,改革全球治理体系。中国外交秉承大国担当,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大国外交。

——摘编自赵可金《坚持走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之路》

材料七 2017年1月18日,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主旨演讲《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开启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治理的新篇章。此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先后多次写入联合国决议,涉及社会发展、人权、国际安全等众多议题,成为全球治理的核心原则。

——摘编自张群《真正的多边主义:破解全球治理困局的中国方案》

材料八 人类命运共同体,顾名思义就是每个民族、每个国家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良好稳定的外部环境是所有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来说更是如此。我们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不断改革完善全球治理体系。我们要创设全人类共同发展的良好条件,共同推动世界各国发展繁荣。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材料九   “一带一路”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为周边各国民众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带来更多样的发展机遇,缩小世界经济的南北差距。“一带一路”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以实际行动建设更加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也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勾画了新愿景。以下是“一带一路”建设大事年表。

时间事件
2013年9、10月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年10月包括中国、印度等21个国家共同决定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2015年3月中国政府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以上材料摘编自李颖《细节的力量新中国的伟大实践》


*基础测评*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史实说明“十八大以来中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2)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列举新时代10年中国式现代化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并分析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作用。
*能力提升*
(3)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现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
(4)据材料六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着眼点和中国方案。
(5)依据材料七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全球治理过程中如何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6)根据材料八,概括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
(7)请结合材料九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如何影响世界。
*历史纵横*
(8)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建国初期开展扶贫工作的特点。
(9)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习近平贫困治理观的时代意义。
2023-11-19更新 | 129次组卷 | 1卷引用:30·纲要上第30课·学科网-【一题打天下】同步教学新方案
8 .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以“掌握历史主动,创造历史伟业”为主题开展党史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任务一】群英结党救中华

材料一


何红舟、黄发祥油画作品《启航——中共一大会议》(2009年)


(1)“以画为体,以史为魂”,绘画作品可以生动再现历史场景。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图为什么以“启航”命名。
【任务二】改天换地兴伟业

材料二   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历史大事记(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颁布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参加日内瓦会议中共八大召开
19491950195319541956
(2)材料二是某同学梳理的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改天换地兴伟业”的大事记年代尺,但是内容还不完善。请为该年代尺补充一件“大事”(包括时间和事件名称),并结合所学知识为该“大事”写一段解说词。(要求:所写内容可以围绕背景、过程、影响等方面展开)
【任务三】踔厉奋发向未来

材料三       “数”读非凡十年(20122022年)

序号内容
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114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18.5%,稳居世界第2
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
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960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
人均预期寿命增长到78.2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5100
基本养老保险覆盖10.4亿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稳定在95%
改造棚户区住房4200多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400多万户

——据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一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1016日)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表4中任选两项相互关联的内容,提炼出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谈谈你的感想。(要求:写出关联内容的序号,主题明确,表述清晰)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近代山西在发展中前行,传承中创新。从下面大事年表所列“第一”中,能提炼出最恰当的主题是(     
主题:
1882年第一个官办近代企业——太原新药局(生产弹药)
1892年第一个民用工业企业——太原火柴局1901年第一所高等学府——山西大学堂
1905年第一所师范学校一山西师范学堂1907年第一条铁路线——正太铁路(建成通车)
1908年第一所测绘学堂——陆军测绘学堂……
A.获得新生的军事工业B.工业化建设中的山西
C.发展新式的近代教育D.近代化探索中的山西
2023-10-26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向明中学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22-23高三·全国·单元测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下表是根据新华通讯社国内资料组编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1980》整理的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相关“大事”(部分)。表格内容反映了该时期我国外交(     
时间事件
1953年进行抗美援朝战争,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1954年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年中印、中缅发表联合声明倡议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
1964年中国与法国正是建立外交关系,法国成为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1965年周恩来应邀率团参加在印尼召开的第一次亚非会议十周年庆祝活动

A.灵活与务实的特点.B.促成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C.彻底摆脱了外交困境D.完全突破了意识形态束缚
2023-04-26更新 | 102次组卷 | 2卷引用:自创单元讲练测(选必1)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讲)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