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政府已经命令人民解放军从今天起停止对金门等岛屿的炮击。……首先应当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台湾当局之间的商谈结束这种军事对峙状态,以便为双方的任何一种范围的交往接触创造必要的前提和安全的环境。

——《告台湾同胞书》(1979年)

材料二 数字澳门。


材料三 在未来两岸关系发展中,一国两制方针也将不断丰富和发展。在一国两制方针实践上,香港走出第一步,许多困难是过去从未遇到的,这些经验都可以在交流交往中提供给台湾同胞,以便今后做得更好,设计得更好。

——《访全国人大常委会香港基本法委员会副主任梁爱诗》(2011年)


(1)根据材料一,大陆对台湾问题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指出“一国两制”构想与港澳问题、台湾问题之间的关系。
(3)综合以上材料,从理论与实践的关系角度谈谈你对“一国两制”的认识。
2021-08-28更新 | 3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教材】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中外历史纲要同步优质课件和导学案(统编版)-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导学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材料二   第一条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

第二条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第四条   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

第五条   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第六条   人民得享有左列各项之自由权……第十六条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节选

材料三   民国初年,全国报纸发行机构高达500余家,不少报纸以“民主”“民权”“民国”“国民”命名;全国报纸发行总数达4200万份,“读报者虽限于少数人,但报纸发表之意见,有公众的或私人议论,几乎下等之苦力,亦受其宣传”。


(1)材料一中,孙中山对同盟会的革命纲领做了怎样的概括?
(2)根据材料二,谈谈你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解。
(3)据材料三,分析辛亥革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真题
3 . 读史阅世,提升历史学科素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谈教育者,示可不知孔子。其收徒讲学,传承礼乐文化,倡“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影响至深且远。汉兴,选用儒学之士,设立太学,由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隋唐以降,实行科举,“社会孤寒之士,亦得平地拔起,厕身仕宦。”岁月如歌,回顾历朝选士之路,漫步于故宫保和殿,谁能想到这里曾是儒生向往的“天子堂”!

——据《中国政治史大纲》《历史·选修》整理

材料二   关于科举制,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①以往流行的看法认为,以科举考试为目的的应试教育,严重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了创新精神。②20世纪末叶,一些学者发现以前对科举制的看法,过于简单化。放在古代的历史上考察,它打破了社会、阶级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使平民子弟通过苦读,也有可能成为状元、榜眼、探花。仅凭这一点,都应该为它谱上一曲赞歌。

——选自李伯重《八股之外》等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孔子“收徒讲学”与西汉“设立太学”办学性质的不同,概括孔子的教育目标。说明保和殿成为儒生向往的“天子堂”的原因。
(2)在历史的变迁中,科举制留下深刻的烙印。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您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
2021-04-18更新 | 1296次组卷 | 7卷引用:浙江省2015年10月普通高中招生选考科目考试历史试题
4 . 宋明理学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顥、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①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②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践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燕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   理学在中国哲学的诸多历史发展阶段中是最重视终极关怀和超越性的,因为①它吸收了以往的思想特别是佛、道二家的理论,在对宇宙论,本体论、心性论的把握和体证上,都比前代更为深刻,②特别是由于科举的推动,理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俗世性。其中,王阳明的诗句“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更是典型地表现了理学“超越性”特点。它从关怀、体证作为宇宙和人性本源的超越性出发,着眼于追求超越的过程中精诚、热情与勇气的培养,对社会中坚力量——③士大夫群体的精神修雄和人格塑造,所起作用很大。④宋明理学乃至整个中国文化的这种品格,对克服功利主义、个人主义,纠治人类社会的诸多弊端,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摘编自张学智《宋明理学中的终极关怀”问题》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程”和朱熹所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儒学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理学“最重视终极关怀和超越性”的原因。联系王阳明的心学,谈谈你对“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这一诗句的理解。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指出理学在个人“修身”和国家“治国”上的积极作用。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介绍二程和朱熹所构建国家哲学的内涵。
材料二:对理学和心学做了总体的评价。
信息解读
材料一:①指出了天理是每个人内心都具有的;②说明了“存天理”和“灭人欲”的内涵及其作用。
材料二:①说明了理学吸收了道教和佛教思想;②指出了科举制能够推动理学的发展;③说明了理学能够修炼士大夫的精神品格;④说明了理学能够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
历史结论理学在我国古代思想史化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能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2019-06-15更新 | 65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三高二上册预习卷第3课 宋明理学
5 . 鸦片战争后,作为第一批开埠通商城市的福州及其周边农村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清末,马铃薯开始引入福建,种植面积很快扩大,主要①销往国外市场。《闽海关十年报告(1892~191年)》载:“福州周围农村生产很多马铃薯,运往香港和新加坡售卖。但是在35年前,当地很难买到马铃薯,外国人餐桌上的马铃薯要从澳门或者汕头运进来。”到20世纪20年代,“栽种马钤薯已经越来越普遍了,并且获利颇佳”。

材料二   ②建立原料基地,设立农产品加工工厂也是农业生产结构性变动的一个表现。福建沿海平原盛产蔗糖……商人施景辉等人集股票20万元,在……闽侯尚干乡办起了“华兴机器制糖公司”。该公司以高价采购甘蔗,“各乡闻风而起,遂多种蔗,即以新洲而论,所种视往年增三分之一,各乡略同”。

材料三   19世纪末,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数约500家,散布在福州市内及附近各村……大机坊备有布机30部,年产量1万匹;小机坊也备有数部,年产量500匹。他们接受布庄行的委托而织制,庄行将原料棉纱分送给各厂织制,织成的布再由染坊收回,贴上本庄招牌出卖。这些③新兴的农家手工业从属于近代工商业资本的厂商、行号。农民或自置织机,或从厂商处租机,并领取原料,织成后交给厂商,论件给资。

——以上材料均选自林星《近代东南沿海通商口岸城市城乡关系的透视——以福州和厦门为个案》


(1)依据材料,概括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引起以上变化的原因有哪些?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如何认识上述变化。
【读史指导】

材料主旨
材料一: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的新特点。
材料二、三;开埠通商后福州周边农村经济呈现出新特点的原因。
信息解读
材料一: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①说明销往海外市场。
材料二:农产品加工工厂的出现。②说明原料基地的建立。
材料三:以福州为中心的机坊的成立。③新兴的农家手工业的兴起。
历史结论开埠通商带来了西方工业文明,推动了开放城市周边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2019-06-15更新 | 38次组卷 | 1卷引用:人教版必修二高一下册预习卷第9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6 . 若夫终日驰骋,劳神苦形,罢车马之用,抏士卒之精,费府库之财,而无德厚之恩,务在独乐,不顾众庶,亡国家之政,贪雉兔之获,则仁者不繇也。——司马相如《上林赋》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乐府《江南》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行行重行行》
谈谈阅读上述诗赋的感受体会?
材料分析题 | 较易(0.85) |
7 .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在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途中,红军表现了英雄气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一   红军突围

材料二



图二 遵义会议   图三 飞夺泸定桥

材料三   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么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


(1)根据材料一,简析红军长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图二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图三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8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1956年,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在生产资料私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改造。……我国的工业总产值(不包括手工业产值,下同),在五年计划的前三年共增加了177亿元,而1956年这一年就增加了139亿元。正是由于这种迅速的发展,1956年的工业总产值达到了586亿元,超过了五年计划所要求的1957年的指标。从主要工业产品看,钢产量前三年共增加了150万吨,而1956年就增加了161万吨。……此外,如电力、煤炭、石油、化学肥料、水泥等重工业产品,1956年的产量比前三年的年产量都有较多的增加。喷气式飞机、载重汽车、大型发电设备和单轴自动车床等重要新产品也都是在这一年制造成功的。——《1957年政府工作报告》(周恩来)
材料2:农村人民公社化的实现,为生产力的更大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使我们在1958年和1959年取得了农业生产的连续“大跃进”,粮食两年增长46%,棉花两年增长47%。……充分发挥农村人民公社这种社会组织形式的优越性,动员全国农民和全国人民从各方面进行坚持不懈的斗争,我们就完全有可能继续保持农业生产和建设的跃进速度,也就完全有可能提早两年或者三年实现原定在十二年内实现的农业发展纲要。——《1960年政府工作报告》(谭震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归纳这一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2)材料2所制定的目标是否达到?原因何在?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工作基本原则的认识。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