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99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9世纪,资本主义的经济和政治制度已基本在西欧一些国家确立下来,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大量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社会矛盾日益高涨和尖锐,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思潮便随之出现。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和恩格斯周密地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矛盾,批判地继承了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法国圣西门、傅立叶和英国欧文)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论,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

——摘编自刘琪《浅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发展前景》

材料二   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指引下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十月革命推翻了旧政权,第一次建立起无产阶级的国家政权。在经济上,布尔什维克实行了针对包括银行在内的大型企业的国有化措施,确立了公有制的地位。同时,加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监督和管理作用,巩固了工人在生产中的主导地位。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坚决同党内外否定共产党领导权的思想作斗争。列宁认为,只有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才能帮助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克服从旧社会中带出来的缺陷和不足,才能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

——摘编自卢迎春《论十月革命对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和制度的开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推动马克思和恩格斯“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为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而采取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十月革命对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意义。
2 . 英国下议院开会时,会议大厅里只有一张桌子,这张长条桌子从中间将大厅一分为二,执政党和反对党各坐一边,隔桌相望。更特别的是,两边前排就坐的议员连头衔都一一对应。该现象本质上反映了(     
A.民主的保障与有限B.政党的对立与竞争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阶层的分化与较量
3 . 唐朝曾经有-项谏官随宰相入阁议事的制度,即宰相入宫内议事时,必须有谏官跟随,预闻政事,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该项制度的出现说明唐朝(     
A.具有一套完善的监察体系B.有效地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C.谏官有很高的地位和权力D.皇权一定程度上受到限制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4 . 睡虎地秦简《语书》中论及“良吏”的判定标准:其一,明法律令;其二,人臣之忠。这种判定标准最能说明秦朝(     
A.治理国家遵循以法治国B.以品行作为选官标准
C.官员评价服务专制统治D.重视官员的法律素养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西周时期小宗世袭为大宗家臣,异姓亦可世袭为家臣。到春秋,家臣势力逐渐增强,由西周的“宗法性家臣”发展成春秋后期“执国命”的“陪臣”。这一变化推动了(     
A.官僚政治的形成B.世卿世禄的终结
C.专制王权的衰落D.宗法观念的崩溃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元廷进一步改善了南北之间的运河交通。民用的大部分粮食就靠商人从南方经大运河贩运而来。此外,商人们也通过大运河使南北的其他货物得以交流。另一方面,大运河的畅通也使元廷同南方的联系更加便利了。在大运河流经的地方,随着水运的发展,经济生活都比较活跃。当时的通州:“市井复喧嚣,民风杂南朔。”当时的淮河口:“水次千家市,蛮商聚百艘。”大运河成了它所流经地方的经济命脉。

——摘编自黄时鉴《元朝史话》


(1)结合所学,简析元朝改善“运河交通”的政治和经济原因。
(2)根据材料,概述元朝运河发达的意义。
2022-12-05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7 . 清政府对边疆地区采取“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的政策,从而稳定了相关地区的局势,也促进了地区的进步与发展。下列各项能佐证的是(     
①收复台湾并设府管理                 ②在蒙古族地区实行盟、旗制度
③在西南推行“改土归流”政策   ④专设理藩院掌管蒙古族、藏族民族事务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③④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形势图


(1)观察《战国形势图》,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填空
①____(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
②____(该地区使用的货币名称)
③____(周朝的都城)
④____(北方少数民族名称)
(2)根据图中信息的提示,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重要现象。

材料二   公元前384年,秦献公即位,掀开了秦国变法改革的第一页。献公推行了一系列新政措施,为秦孝公时的商鞅变法打下了基础。秦国没有严格的宗法制,同族人被重用的不多,而外来的大量人才却能获得信任和重用。卫国人商鞅携《法经》入秦,向孝公进说富国强兵之术,大获孝公之赞赏。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商鞅实行两次变法。秦国所变之法,大都取法于齐、魏、楚国的改革措施,但无一不在秦国的改革中推之极致。结果,将秦国的政治设置、经济制度、乃至社会组织等全方位地纳入到富国强兵、兼并征战的轨道。商鞅变法后,秦国后来居上,国力骤然强盛。

——王家范等《大学中国史》


(3)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简析商鞅变法能使“秦国后来居上”的原因。

材料三   (秦孝公)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于是以鞅为大良造。为田开阡陌封疆……居五年,秦人富强……秦孝公卒,太子立。……商君亡之天下,欲舍客舍。客人不知其是商君也,曰“商君之法,舍人无验者坐之。”商君喟然叹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秦惠王车裂商君以徇,曰:“莫如商鞅反者!”遂灭商君之家。太史公曰:商君,其天资刻薄人也……卒受恶名于秦,有以也夫!(注:是有来由的啊!)

——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4)阅读《商君列传》片段,提炼司马迁对“商君”的历史评价,并结合所学概括指出《史记》在我国史学史上的显著地位。
2022-12-05更新 | 134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9 . 宋代的人们在思想文化领域展开多样化地全面开拓,创造出“郁郁乎文哉”的文化盛象。下列各项中共同构成宋文化盛象的内容是( )
①话本小说盛行                    ②绘画风格重法度,成就斐然
③杂剧成为成熟的戏曲艺术   ④士大夫著名词作广泛流传
A.①②B.①④C.①②④D.②③④
2022-12-05更新 | 77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浙东北联盟2020-2021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梁启超评价王安石推行的某一措施“颇有类于官办之劝业银行,荆公惠民之政也。”这一措施(     
A.力图通过向农民提供农业贷款以减轻农民负担
B.恢复“兵农合一”的征兵制取代之前的募兵制
C.政府设置专门机构来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
D.改革科举制度立足于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人才
首页4 5 6 7 8 9 10 11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