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美利坚人”是历史变迁过程中逐渐融合形成的新人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201780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估算:)(单位:人)

项目/年份162016801720175017701780
白人2,282144,536397,346934,3401,688,2542,204,949
黑人206,97168,839236,420459,822575,420
总数2,302151,507466,1851,170,7602,148,0762,780,369

——据美国商业部国情调查局《美国历史统计:殖民地时期至1970年》

材料二 自17世纪初开始,欧洲移民和非洲裔强制移民源源不绝地到来,并在这里扎根生息,使北美变成一个多种族社会。与此同时,土著印第安人却急剧减少,这和白人对其生存环境的破坏以及天花、麻疹等流行性疾病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英国政府鼓励有技术的外国人到英属美洲定居。移居各殖民地的非英格兰移民,均能取得合法身份。1740年英国议会专门制定了殖民地外国移民的入籍法。到18世纪,大量德意志人、爱尔兰人、苏格兰人、苏爱人、法国人和意天利人纷纷到来,与原来的英裔、荷裔、瑞典裔和芬兰裔居民—起,构成—幅五彩缤纷的族裔风情图冷从人种学和民族学的角度看,众多族裔居民之间的通婚混血,遥就了一个不同于欧洲任何单—民族的新人种——“美利坚人”,但掏成“美利坚人”的主体仍然是英格兰裔居民。英裔居民具有强烈的种族意识,对印第安人进行持续的文化征服,对黑人则实行严厉的歧视和奴役,少数种族和族裔始终处于北美社会的边缘。英裔居民基于对人种、文化和宗教差异的理解,逐渐使种族观念演化为种族主义,为种族歧视的合理性制造了依据;而种族歧视的强化,又使种族主义更_多地进入北美居民文化心理的深层结构之中。

——据李剑铭《美国殖民地时期的人口变动及其意义》


(1)根据材料一,概括1620-1780年间英属北美殖民地的人口变化趋势并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利坚人”形成过程中呈现出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新人种”形成产生的历史影响。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颁布济贫法修正案(又称新济贫法),第一次全面以社会政策的方式规定接受救济的人应给予一种比独立的劳动者低的生活标准;在全国兴建济贫院,要接受救济的人只能进入济贫院接受统一管理,而进入济贫院要经过严格审查,只有真正的赤贫之人才能进入。中央成立济贫法部的行政部门,有权颁布施行济贫条例;成立督察组专门监督中央条例在地方上的执行情况。院外救济的申请者在家接受救济,这些人往往都是些寡妇、暂时性残疾的人、老年人等。1905年英国政府成立了皇家调查委员会,颁布《失业工人法》,1908年颁布《养老金法》,1911年颁布《健康保险法》,自此正式建立起新型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

——摘编自崔明远《英国贫困问题解决探析——以新旧济贫法实施为例》

材料二   德国的俾斯麦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该制度规定:围绕着劳动者在年老、疾病、工伤、失业等方面的风险设置保险项目,并用以保障劳动者在遭遇这些事件时的基本生活;劳动者享有的劳动保险待遇水平与缴纳劳动保险费的多少和个人收入情况相联系;雇主与劳动者个人缴纳的劳动保险费形成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等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遭遇保险事件时,享受相应的社会保险待遇,社会保险基金在受保成员之间调剂使用。

材料三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了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既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本,导致这些国家在对外经济竞争中处于劣势。国民对福利的过度依赖导致工作积极性不高和劳动力市场僵化,“福利经济”培养出一批坐享其成的懒汉,诱发了长期困扰西方社会的福利道德问题。

——摘编自代恒猛《全球化与欧洲“福利国家”:一个理论研究视角》


(1)根据材料一,归纳近代英国济贫的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英国贫困问题产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特点,指出这一制度实施的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福利制度带来了哪些社会问题?
(4)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实施社会福利政策有何认识?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3 . 社会救济是民生问题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廓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已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的、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材料四 邓小平从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新的社会环境,创造性地提出了扶贫救济模式……我国从八十年代开始对贫困户、贫困县的救济从“输血型”转变为扶持发展的“造血型”,仅1988年一年,全国各级民政部门扶持贫困户1106.8万户,当年脱贫337.8万户、脱贫率为30.52%,到1990年,使全国人均年纯收入在200元以下的贫困户已从1.1亿人减少到4000万人。

——《社会主义研究》2004年第02期《浅论毛泽东、邓小平的社会保障思想》


请回答:
(1)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
(2)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
(3)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
(4)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中邓小平提倡的“造血型”救济有何发展?你认为我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救济问题的方法是什么?
2020-02-12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华侨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封建的统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也已经不是封建性的诸侯列国并存,而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郡县制度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元代行省的职权,在元世祖时期主要是钱粮、户口、屯种、漕运等事务。成宗即位后,颁给行省长官虎符,使其统领本身军队。各行省的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则需呈报枢密院。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官员既不能更改赋税,也不能调动军队。

——摘编自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洪武九年(1376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地方废除元旧制——行省制,代之以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和提刑按察使司,三司分别行使原行中书省的行政、军政和司法之权,三司既相对独立,又相互牵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出材料一的核心观点并运用史实加以说明。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元代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概括明代对地方管理方式上有何变化,并分析其作用。
(3)综合以上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地方治理的认识。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在共产党员被选为某一行政机关之主管人员时,应保证该机关之职员有三分之二为党外人士充任。共产党员应与这些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不得一意孤行,把持包办。

——摘自《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材料二 《陕甘宁边区选举条例》规定,除汉奸、罪犯、精神病患者外,“凡居住本境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和文化程度的差别,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选举在极其广泛的基础上进行,参选率高达80%,有的县达到95%,有的村、区达到100%;就是在游击区,参选率一般也在70%以上。针对边区的群众大都居住在农村和偏远山区,文化底子薄,文盲占绝大多数的事实,党的各级地方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灵活多样的选举办法,如画圈法、画杠法、画点法、投豆法、投纸团法以及背箱法等等,尽量使边区的每一个符合条件的公民都能投上一票。

——摘编自刘启春杨路《“三三制”政权: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的试验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陕甘宁边区民主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民主改革的意义。
2020-12-09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海南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社会保障是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

材料一 宋朝建于五代十国变乱之后,加上与北方少数民族的争战不断,难民较多,需要以社会福利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同时宋朝奉行以文立国的国策,将儒家仁政思想贯彻于一些政策诏令中,重视通过福利救济进行风俗教化。因而,官方慈善事业比较发达。与前代相比,宋朝的救济对象扩大到了社会各个阶层,政府按照财富的多寡来划分社会阶层,对其中的贫民和穷民进行重点救济。从救济项目上看,宋朝在救灾备荒的常平仓和义仓的基础上创立了专门的济贫仓种——广惠仓。宋朝还创立了多种济贫机构,其职能分工比较明确。有专门济贫的养济院,有以收治病人和养老为主的居养院,有慈幼的慈幼局等,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

——摘编自赖风林《宋朝政府性社会福利救济》

材料二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始于俾斯麦执政时期。德国统一后,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工人运动高涨,俾斯麦政权在镇压工人运动的同时,也积极促进工人的福利,改革社会弊端。面对日益迫切的社会保障需求,德皇威廉一世于1881年11月发布诏书,要求“最大限度的保障需要帮助的人”,首次提出了建立“社会保险制度”的构想。在俾斯麦的推动下,议会先后通过了《工人医疗保险法》《事故保险法》和《养老保险法》。这既是德国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雏形,也是世界范围内现代社会保险制度的萌芽。德国是世界上首创立法实施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不但历史悠久,而且体系完善,为后来德国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保障与改善,社会的稳定与团结,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也为很多国家所借鉴。

——摘编自李愚昊《德国社会保障制度简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重视慈善事业的原因,并概括其主要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德国开创社会保险事业的背景,并分析其历史地位。
2020-11-24更新 | 121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国兴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临时约法》的制定机关参议院代表的广泛程度颇为不同:参议院到院议员人数为49人,其中同盟会成员占38人,占比为77.55%;有留学日本和欧美经历的为40人,占比81.67%;42名已知出生年份的议员中,40岁以下的议员有37人,占比88.10%,35岁以下的有30人,占比71.43%。这些人有革命的热情,有向西方学习的强烈愿望,在制定约法时,意见往往“高度一致”。

——摘编自陈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比美国1787年宪法更进步吗》

材料二   在总统之外复设总理,是为总统制改为责任内阁制的标志。但规定的责任内阁制并不完备,其要害在于改制之后,未能确定总统府与国务院孰为最高行政中枢。由于总统府和国务院都被赋予了相当的行政权,而《临时约法》又“并未说明内阁是对总统或是对议会承担责任”,于是导致了一国之内同时具有两个行政中枢的二元化政体格局。……从民初政治的实践上看,斯时真可谓政争不断。

——杨天宏《论<临时约法>对民国政体的设计规划》


(1)据材料一,概括《临时约法》制定者的构成特点。
(2)据材料二,概括中华民国政治体制的特征,并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价该政治体制。
2020-11-30更新 | 90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海口市第四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材料一 唐朝边疆地区有突厥、回纥、吐蕃、南诏、渤海等地方政权。唐朝政府与它们都保持着良好关系。……贞观十四年(640年),文成公主入藏;景龙四年(710年),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之间还数次会盟。南诏的13个王中有10人经唐朝加封,南诏王曾多次遣子弟入唐学习。唐朝的边疆管理机构主要是大都护府、都督府、羁縻州……都督府都督、羁縻州刺史由各民族首领担任,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

——摘编自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材料二 唐朝确立了羁縻府州制度,以各边疆民族部落的分布范围作为羁縻府、州行政区划的基础,并在众多的羁縻府州基础上设立都护府,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为了维护辽阔边疆地区的安定,唐王朝还确立了军镇屯戍制度。唐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对边疆民族总体上讲是以怀柔、招抚为主,以改善或加强与边疆民族的关系。为了巩固对边疆的统治,唐王朝也采取了积极开发的政策,其主要内容是发展屯田、开辟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唐朝与边疆各民族进行交往、交融、交流的主要方式。
(2)根据材料二概括唐朝治边政策的特点。
2020-11-20更新 | 137次组卷 | 1卷引用:海南省儋州市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英国开创了近代议会制度,有“世界议会之母”美誉。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1688年革命所能作的最高赞颂乃是:它是我们的最后一次革命。在所有诚实的、善于思考的头脑中,有一种随着经验的积累而与日俱增的信念,即影响宪法所需的每种改进都可在宪法本身内部找到。

——摘编自麦考莱《英国史》

材料二   从此以后,国王靠议会生活的新时代开始了,根本改变了英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国王只能在议会限制的范围内行使权力。19世纪中期,英国的选举改革是相当保守的,但它毕竟向旧的议会选举制度打响了第一炮,开始了贵族政治瓦解的过程,是英国议会君主制发展史上的又一重大转折点。

——摘编自程汉大《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三   英国国王与议会的权力争夺从激烈的武装斗争转向立法的手段,这是英国逐步走上资产阶级议会民主与法治道路的重要转折。

——摘编自李红兵《英国政治制度的演变》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88年革命”所指事件,并说明“最后一次革命”的含义。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时代开始了”和“重大转择点”的标志及其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近代英国政治制度演变过程的主要特点。
10 . 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书院(有别于官学的另一种教育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地方官学、国子监的课程设置相近,以四书五经为主。
19世纪60年代起,我国出现一批新式学堂,开设了外语翻译、轮船驾驶、天文、测算、军械、行军布阵等课程。
(1)洋务运动时期的新式学堂与清代学堂相比,发生了哪些变化?
材料二       1912年1月蔡元培出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总长,主持制定“壬子癸丑学制”,实行废除读经等改革措施。
袁世凯上台以后,规定“各学校均应崇奉古圣贤,以为师法”,“中小学均加读经一科”。
(2)蔡元培和袁世凯对于读经的做法,具各自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       1917年北京大学开始改革时,陈独秀刚满38岁,胡适26岁,钱玄同30岁,刘半农28岁,鲁迅36岁,李大钊29岁,蔡元培41岁。同年,林纾已经65岁,严复已经63岁,奉鸡铭60岁,段祺瑞53岁 北大的新旧之争就不奇怪了。
(3)根据材料概括当时北大教员构成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原因。
材料四     明治以来,日本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制度   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近代国民教育机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   1900年开始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1907年就学率达到了惊人的99%!小学之上,有男女分校的5年制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然后是专门为男学生设的3年制高中和3年或4年制大学、改革教学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
(4)根据材料说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的特点。
材料五   《论语·述而》:“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朱熹集注:“述,传旧而已;作,则创始也”)
(5)你足如何看待孔子的“述而不作,信而好古”思想的?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