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488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表格,图表内容反映出的共同历史背景是
有关国家废除奴隶贸易和奴隶制时间表
宣布废除奴隶贸易法律生效日期宣布废除奴隶制
英国18071808.1.11833
法国1792;181818181848
美国18081865
葡萄牙18361858;18691878
西班牙18201878

——郑家馨《殖民主义史:非洲卷》

A.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
B.欧美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C.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
D.民族解放运动的大发展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2 . 一位非洲学者对近代以来欧、亚、非三洲的人口变化作了如下统计(单位:百万人),他制作了如下这张表格,最有可能是为了说明

A.非洲人口长期停滞在一亿人左右
B.欧洲殖民者推行种族灭绝政策
C.黑奴贸易给非洲人口带来惨重损失
D.非洲人口在世界总人口比重下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从下面表格信息可以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A.开元年间南方经济发展迅速
B.开元至天宝初农业较为繁盛
C.唐中期农业商品化趋势加强
D.安史之乱未对农业造成破坏
4 . 下面表格内容为《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部分)》。它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的重要特点是
遗产项名称批准时间
传统桑蚕织技艺2009年10月
宣纸传统制作技艺2009年10月
雕版印刷技艺2009年10月
中医针灸2010年11月
中国珠算2013年12月
二十四节气2016年11月
A.技艺先进
B.实用性强
C.体系完整
D.注重实验
2017-07-01更新 | 716次组卷 | 33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简阳市阳安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5 . 对建国初期《人民日报》中有关词汇使用频率的变化进行计量分析,可以从一个侧面分析新中国外交方针的确立与调整。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表格。

材料“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这一词汇的使用频率不断下降,到60年代,该词汇数量上下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从1950年到1956年,“独立自主”一词的使用频率呈现出一个“V”字的形态,1950年到1953年之间呈下降趋势,1953年至1956年之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1950年“帝国主义”一词的使用频率达到了高点,到了1953年至1956年,该词汇的使用频率大幅度减少,而且呈现稳定的趋势。

——摘编自张颖、潘敬国《对建国初期新中国外交方针变化的计量分析》

请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关键词汇的使用频率的变化进行说明并提出合理的解释,将答案按序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关键词频率变化合理解释
“一边倒”1949年的使用频率最高
50年代后使用频率不断下降
“独立自主”中苏同盟关系确立;朝鲜战争爆发,中国与西方关系降到冰点。
中国外交走出国门,呈现新的姿态;独立自主是新中国外交的核心内容;“一边倒”不是无条件地倒向苏联。
“帝国主义”1950年使用频率达到了高点
1953~1956年使用频率大幅减少

6 . 阅读下列表格

鸦片战争师夷长技以制夷甲午中日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实业救国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马克思主义

从表格中选出三个关键词,提炼一个与近代中国思想史相关的主题进行阐释。(要求:主题立意明确;关键词选择准确并运用这三个关键词对该主题进行简要文字说明,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7 .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竺可桢关于中国气候的变迁表
气候变化阶段
时间范围(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
第一温暖期
3000B.C.——1000 B.C.
商、西周初年
第一寒冷期
1000 B.C.——850 B.C.
周代
第二温暖期
770 B.C.——公元初
秦汉时期
第二寒冷期
公元初——600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第三温暖期
600——1000
唐朝
第三寒冷期
1000——1200
宋代
第四温暖期
1200——1300
元朝
第四寒冷期
1400——1900
明清时期

综合上述表格中的信息及所学知识分析气候的变化与中国历代王朝治乱兴衰的关系?并用史实加以说明。
8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是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表现,既与文明发展的程度相关,也与文明的发展和交流关系密切。
序号
历史材料
1
公元前11世纪,我国水稻传到朝鲜、日本、越南。公元5世纪,传到西亚,后经非洲传到欧洲、美洲以至全世界。
2
西汉时,印度的黄瓜、地中海的香菜、西亚北非的蚕豆传入我国。16世纪,辣椒传入中国湘、鄂、川等省份。
3
公元6世纪,我国蚕桑技术传入古诃陵园(今爪哇岛),男子用丝绸做筒裙遮体,改变了裸体习俗。秦汉时,中国筷子传到日韩,减少了“病从口入”的机会。
4
新航路开辟后,美洲的烟草、玉米、马铃薯、花生等传到欧洲、亚洲和非洲,改变了饮食结构,欧洲的马、牛、山羊改变了印第安人的生活习俗。
5
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贵族食用的茶、巧克力等平民化。生活节奏变快,华丽不实用的衣服被淘汰。
6
19世纪末,电报、电话和电影的产生,使人们足不出户即可了解资讯。地铁、电车便于人们前往运动场、娱乐公园和舞厅,享受生活。
7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装、饮食和婚礼在一些城市流行。20世纪初,汽车、电车在中国出现。1912年,民国政府公布《礼制》,规定“男子礼为脱帽鞠躬”。
8
20世纪中期以来,计算机成为人们生活的帮手,出现了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等新的生活方式,现代化通讯手段,缩短了人们之间的距离。
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食物种类丰富,讲究营养。住房面积扩大,设施现代,环境优美。休闲娱乐、注重环保、讲究卫生成为大众生活新时尚。


选取上述表格中的历史材料(至少3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文明与生活习俗的关系提炼主题,并加以简要论述。(要求:填写“材料序号”和“主题”两个空格:论述不得照抄材料)
9 . 阅读“第一次世界大战以来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特征及部分原因表”,根据表格分析下列观点准确揭示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规律的是
阶段民族工业状态原因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短暂春天欧洲列强放松侵略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萧条列强卷土重来
抗战时期遭摧残日本的经济掠夺
解放战争时期陷入绝境美国商品的涌入

A.国家独立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前提
B.近代民族工业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与剥削
C.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缓慢
D.列强侵华态势的变化是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10 . 1607年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采购中国武夷茶,经爪哇转销欧洲各地。几十年后,武夷茶已发展成为一些欧洲人日常必需的饮料。下表是荷兰每磅武夷茶售价的变化。这些变化表明(     

年份(年)

1684

1689

1701

售价(荷兰盾)

80

7.75

2.32

A.价格革命来势汹汹B.中国自然经济解体
C.商业革命不断发展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最终形成
2024-04-02更新 | 215次组卷 | 53卷引用:四川省宜宾市叙州区第一中学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试题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