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9 道试题
1 . 有学者品鉴古代书艺谓:“书以晋人为最工,亦以晋人为最盛。晋之书,亦犹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尚也。”晋代开始盛行并确立的书体是
A.篆书B.隶书C.楷书D.行书
2018-06-01更新 | 2572次组卷 | 39卷引用:四川省成都市新都一中2021届高三9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2 .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2019-01-30更新 | 2305次组卷 | 64卷引用:四川省广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3 . 法国作家斯坦尔夫人强调:“怎么能把写诗技术称为‘诗’呢?”“漂亮的句子并不等于诗”,诗人的“才华”在于“诗人受到自身观念的影响,把凡人朦胧的希望变为光辉夺目的形象”。由此可知,斯坦尔夫人的作品
A.侧重对社会现实的抨击
B.崇尚语言上的完美性
C.具有强烈的主观性特征
D.突出了对自然的向往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史记•儒林传》记述了当时的学术源流:“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言《尚书》自济南伏生,言《礼》自鲁高堂生,言《易》自淄川田生。言《春秋》于齐鲁自胡毋生,于赵自董仲舒。”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A.秦始皇焚书坑儒的结果
B.西汉政府政策调整的结果
C.齐鲁之地经济最为发达
D.百家争鸣历史格局的遗留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丘逢甲(1864-1912),又名沧海,字仙根,祖籍广东嘉应,出生于台湾苗栗县。1889年中进士,因无心仕途,回台湾主讲台中、台南各书院。中日战争爆发后,丘逢甲首倡组织义军,防范日军进犯。《马关条约》签订的当天,“凶耗达于台,台人骤闻之,若夜午暴闻轰雷,惊骇无人色,奔走相告,聚哭于市中,夜以继日,哭声达于四野。”清政府劝令全台绅民“免滋事端,致碍大局”。清政府漠视台湾民众权益,割让台湾的行径立即激起了全台绅民的愤慨,由此掀起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割台运动。这次运动的重要领导人正是丘逢甲。

割台消息传至台湾,丘逢甲立即请台湾巡抚唐景崧代奏,质问朝廷:“自闻警以来,台民慨输饷械,不顾身家……臣等桑梓之地,义与存亡,愿与抚臣誓死守御。设战而不胜,请俟臣等死后再言割地。”清廷以和议已成,不听。台湾绅民完全绝望。5月,丘逢甲提出“自主保台”,成立抗日救亡政权,与绅民共议推举唐景崧为领导人,丘逢甲任台湾义军统领。此时,日本任命桦山资纪为台湾总督,率军侵占台湾。丘逢甲率义军殊死抵抗。后由于唐景崧逃走,引发溃乱,丘逢甲痛哭怒斥:“景崧之肉,其足食乎!”终因力不能支,率义军退至台中一带继续抗击日军。日军对丘逢甲“嫉之甚,严索之”,丘逢甲不得不辗转离台,临行前写下悲愤的《离台诗》,其中写道:“卷土重来未可知,江山亦要伟人持。成名竖子知多少,海上谁来建义旗?”表明他仍然对台湾回归祖国寄予无限期望。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台湾人民掀起反割台运动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丘逢甲为保卫台湾作出的努力,说明其精神内涵。
6 . 宋代是我国科技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当时文人看来,“这种文学形式”是“小道”,不是载道的工具、治国平天下的手段。但是,在诗歌走上“雅正”道路而较少表现纯粹的个人生活情感,特别是男女恋情的情况下,它正是以其娱乐艺术的性质,不够堂皇正大却也较少拘谨的地位,而弥补了诗的不足,获得意外的兴旺……苏轼……作为士大夫集团的成员,比任何人都更敏感更深刻体会到强大的统治思想对个人的压制,而走向对一切既定价值准则的怀疑、厌倦与舍弃,努力从精神上寻找一条彻底解脱出世的途径。

——骆玉明《中国文学史》

材料二宋朝是一个科技进步的时代……但宋朝的经济不能用以改革社会,是导致发明不能作有系统增进的一大主因。从西方的经验看来,必须商业的影响力远超过农业生产的影响时,上述的突破才能发现。中国在现代历史初期,谈不上符合所需要的准备程度。宋朝的商业……平铺在亿万农民头上,就为效至微了。……这种种条件都无助于开展各种发明以推广其成果之用心设计。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宋朝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生产力最高和最发达的国家”,但是“由于种种不利因素的影响,使这一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指出“这种文学形式”是什么,并概括宋代主流文学的特点。
(2)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技进步的表现,并据材料二,指出作者为什么认为宋代难以“开展各种发明推广其成果”。
(3)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材料三中导致宋朝“发展势头未能继续下去”的“不利因素”。
7 . 英国汉学家蓝诗玲解释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为《鸦片战争》是因为“这场战争关键就在鸦片”,“直到第二次鸦片战争,对华鸦片贸易依然是英国财政的重中之重”。英国政府之所以重视鸦片贸易,主要在于
A.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打开中国市场
B.英国政府急需鸦片贸易扭转贸易逆差
C.鸦片贸易捍卫了英国“自由贸易”原则
D.鸦片贸易对于英国的政治影响力至为重要
2018-01-24更新 | 442次组卷 | 23卷引用: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铧强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6月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下图为中国漫画先驱丁悚《百美图》中的一幅,画中诗为“佳期约定故迟迟,转眼宵深到子时。壁角电铃微响处,暂凭一线话相思。”这材料反映了当时中国

A.妇女社会地位普遍提高B.民众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改变
C.传统伦理观念彻底颠覆D.社会生活习俗日趋文明开化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9 . 下图所示装置由东汉太守杜诗发明。它实现了供风形式的革命性变化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这种装置主要用于 (  )
A.冶铁B.制瓷
C.灌溉D.纺织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10 . 有学者据司马迁的《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认为诸子百家之书被烧了;而另有学者据东汉王充《论衡·书解》中“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认为秦始皇并没有烧诸子百家之书。对此说明正确的是
A.司马迁作为史学家的记载最可信
B.《论衡》作为哲学著作缺乏史料性
C.两部著作中的记载可以相互佐证
D.史料不同得出的历史结论也不同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