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战国时期,各国在边境修筑大规模的、互相连接的防御工事,称为“长城”;秦朝建立后,拆除战国时各国在边境所修城防,但对秦、赵、燕诸国北边城防加以修正连贯。这一变化(     
A.遏制了匈奴对中原的侵扰B.消除了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C.埋下了秦王朝灭亡的隐患D.适应了政局变化的客观需要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西汉末已出现纸的雏形,用飘絮时积留在箔上的残丝制成,但价格仍贵,难以大量使用;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进一步改进造纸术,用树皮、麻头、破布、渔网之类低成本原料造纸成功,纸的使用逐渐普及。据此可知当时(     
A.文化发展推动技术革新B.技术革新蕴含了经济原理
C.新的书写材料完全普及D.技术革新易造成环境污染
2022-02-16更新 | 13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枣庄三中、滕州一中、枣庄十六中等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周代,陕西的口语作为通行全国的标准语言被称为“雅言”;唐宋时期,洛阳话被奉为“正音”;金元以来,北京口语的影响力不断扩大。中国标准语的变化(        
A.阻碍了文化交流B.与经济中心的南移有关
C.不利于国家统一D.受政治中心变迁的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太甲(生卒年不详),子姓,名至。商汤嫡长孙,太丁之子,外丙和仲壬之侄,商朝第四位君主。

《尚书》记载“太甲既立。不明。伊尹放诸桐。三年。复归于亳。”

《史记》记载:“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于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战国时期魏国史官所作的《竹书纪年》记载:“伊尹放太甲于桐而自立也。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


(1)通过上述材料可以认定的史实是什么?
(2)《史记》和《竹书纪年》关于太甲放逐的记载有何不同?并从史料实证的角度分析原因?
(3)如果要考证“太甲放逐”事件的真伪,你认为还可以参考哪种史料,并阐述理由?
2022-02-16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三中、滕州一中、枣庄十六中等四校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孔子由凡入圣的历程

孔子是儒学的创立者,但他生前并未受到统治者重视。战国时期儒学成为显学,孔子的地位在统治者的利用和儒学学派的推崇下日益提高。但这时他还主要是作为一个学者受到重视。秦始皇焚书和汉初黄老思想的盛行曾使儒学一度受到排挤,但随着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政策的实行,儒学成为国家的统治思想,孔子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其形象逐渐被神化,不断被各代统治者加封。西汉时孔子被称为“褒成宣尼公”,两晋时被称为“先师,南北朝时被称为“文圣尼父"”、“先王”,隋文帝尊孔子为“先师尼父”,唐太宗改称孔子为“先圣”,唐玄宗则将其追谥为“文宣王”。两宋时孔子地位进一步提高,宋真宗封孔子为“至圣文宣王”。元成宗封孔子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朝进一步加强专制集权,更加重视利用儒家的思想控制功能,明世宗封孔子为“至圣先师”,并明令全国各府县学都祭祀孔子。清朝统治者对孔子的崇奉大大超过以往任何朝代,这时孔子被称为“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清朝的几个皇帝还亲自到曲阜向孔子致祭。至此,孔子已不再是普通的人,而成为关系国泰民安的圣人。

-----岳麓版历史教材《文化发展历程》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孔子成圣”这一历史现象。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元朝历代皇帝均信奉吐蕃喇嘛教,尊喇嘛教萨斯加派僧侣为帝师,仁宗、英宗时还下令在地方广设帝师殿,祭祀第一任帝师八思巴,其规模制度超出孔庙。这一现象(     
A.改变了中国主流意识形态B.迟滞了元朝的汉化进程
C.保证了蒙古文化的纯洁性D.维护了元朝的长治久安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在古代雅典,公民大会至高无上,公民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投票,即使结果证明是一次错误的表决,他们也不会受到任何惩罚。这一状况表明
A.公民拥有完全的自主权B.直接民主体现了优越性
C.雅典公民责任意识淡薄D.城邦决策缺少理性机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宋贫寒书生章氏兄弟,严冬衣着单薄,宰相沈该的子弟嘲讽他们冬天就穿春天的衣服,可后来沈该去世,其子弟只得变卖家产以维生,此时的买主恰恰是当年受到嘲讽的贫寒书生。时人感慨当时社会是“贫富无定势,贵贱无永时”。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A.经济重心的南移B.国家抑制兼并政策
C.选官制度的变化D.商业活动不受限制
2022-01-12更新 | 10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枣庄市滕州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学段模块考试(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美国学者布雷伍德指出:“因为人类学会了生产食物——而不是采集、狩猎或收集食物——把食物储藏在粮仓里和牲圈里,他们不得不而且也有能力大批地定居下来。”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原始农业和畜牧业开始分离B.人类在采集和狩猎过程中学会了种植农业
C.人类很早就学会了收藏食物D.能够生产食物是人类定居生活的重要前提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0 . 15世纪末以后,伴随着欧洲人的全球流动,天花等传染病的病原体出现了跨区域大范围的传播。据图“天花传播路线图”,天花传播
A.起源于太平洋贸易的兴起B.反映了全球联系初步建立
C.加速欧洲征服世界的进程D.体现出资本主义的野蛮性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