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03 道试题
1 . 雍正二年(1724年)颁发圣谕,要求每逢朔望(农历初一和十五)宣讲乡约。雍正七年(1729年)设约正(地方基层组织领导),派其同乡耆(乡里中年高德之人)一起讲解乡约。这反映出当时清政府(     
A.乡约具有巨大约束力B.注重对基层的教化
C.民间宗法势力的膨胀D.地方治理体系完善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沈阳虽然较早地迈入近代化行列,但它与中国大多数较发达城市一样,不是经过工业革命,而是伴随着外力的侵入而快速发展起来的。近代沈阳在日本殖民势力、中央政府、奉系军阀三者之间的博弈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板块式的城市空间形态。

近代沈阳城市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由军事、政治发展需求,带来的阶段性用地规模的扩张。日本殖民者、晚清中央政府、奉系军阀和地方政府等多方主体在同一地区相互对抗,扩张势力,从而带动了沈阳城市建设的迅速发展,奠定了今天沈阳城以盛京古城、满铁附属地、商埠地、张作霖时期扩建区、铁西工业区等为基础的板块式空间发展格局,并促使沈阳进入一个超常规的城市化、工业化发展时期。

——摘编自孙鸿金《近代沈阳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981945)》

材料二 在新中国的建设史上,沈阳具有东方鲁尔之称号和共和国工业的长子之美誉。194811月沈阳解放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完成这一时段内,妥善接收城市并迅速恢复各项功能之后,在大规模工业化建设的影响和推动下,沈阳城市发展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不仅建设成为国家重点工业城市和东北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城市,而且对此后城市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摘编自李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研究(19491957)》

材料三 沈阳在国民经济恢复和一五计划中,建成了具有高工业化水平的重工业基地,为支援全国工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以后,老工业基地开始逐渐陷入体制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集中爆发所造成的发展困境,面临着经济增长衰退,国民经济地位急剧下降,大批企业濒临破产,工人大量失业待业的严峻的挑战。

——摘编自李响《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研究(1949195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沈阳城市形态的形成特点,分析近代沈阳城市发展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成立初期沈阳城市发展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振兴“老工业基地——沈阳”的具体举措。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间概况
1834年英国《济贫法》规定,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的条件比最低工资收入的自由劳动者还要恶劣得多。
1883年德国《疾病保险法》规定:工人,不包括农民,保费由雇主承担三分之一、工人自己承担三分之二,工人生病时的医疗和药品都是免费。
1935年美国《社会保障法》规定: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废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作出妥善的安排。
二战后英国率先构建包括家庭津贴、养老、疾病、失业、伤残和死亡等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实现全民覆盖。此后,北欧,西欧等国都建成了福利国家。但过度的社会保障加重了国家财政负担,容易助长懒惰行为。
20世纪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不同程度的“滞胀”危机时,减少福利成为欧美各国“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0世纪90年代后出现了福利“第三条道路”理论,强调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协调,以国家、个人和社会共同责任为核心。

——摘编自《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教师教学用书)


根据上述材料,围绕“社会保障”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西晋时太原高门王济看到一位兵家子很好,想把妹妹嫁给他,便征求母亲的意见。王母看了那位兵家子后,也承认王济的眼光不错,但因为当时兵家子地位低微,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爬上高位,最终阻止了这门婚事。这反映当时(     
A.社会阶层流动不畅B.士庶之间严禁通婚
C.门阀制度达到鼎盛D.统治基础受到削弱
2023-06-29更新 | 8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培正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地方管理体制,中国古代探索了几千年。现代学者认为美国联邦制是一套比较理想的制度,“联邦制通过宪法保障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分权,既保证国家的统一性,也保证地方政府的地域性。”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一次联邦制的制度试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读封建论致郭老》诗:劝君少骂秦始皇,焚坑事业待商量。祖龙魂死秦犹在,孔学名高实秕糠。百代都行秦政法,“十批”不是好文章。熟读唐人《封建论》,莫丛子厚返文王。(子厚,柳宗元的字,《封建论》作者,主张中央集权)

材料二   民国时期的联省自治运动,全盛于1920年到1922年间,军阀、学者、政党(包括中共)都参与其中。“联省自治”包含两种意思:(一)是容许各省自治,由各省自己制定省宪,依照省宪自组省政府,统治本省;(二)是由各省选派代表,组织联省会议,制定联省宪法,建立联邦制国家。192310月,颁布的《中华民国宪法》明确规定了国家联邦制的性质,曾被称为“联省自治宪法”。湖南、广东等省都颁布了省宪法,开展自治运动。

材料三   孙中山晚年对联省自治乃至于联邦皆抱敌视态度,主张中央集权式政治体系。1926年蒋介石发动北伐战争,进而统一中国,联省自治失败。

“蒋介石说中国不能搞民主,中国需要的是一个中央集权的政府,使中国走向稳定,只有稳定了,中国才能走向富强。这是什么强盗逻辑啊!以稳定为由拒绝民主,充分暴露了蒋介石这个独裁者的本质。谁搞专制独裁,谁就不得人心,谁就会被热爱民主的人民打倒。”

——周恩来1946年对民主人士讲话《新华日报》

材料四   盲论之士,往往以主张“分治”,即为破坏“统一”,曾不知“分治”与“集权”,本为对称之名词,于“统一”何与?北美合众国成例俱在,岂容指鹿为马!民国以来,正坐盲论者误解“集权”为“统一”,于是野心者遂假“统一”以夺权。

——陈炯明回答问题


(1)材料一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是指什么制度?“莫丛子厚返文王”是什么意思?
(2)据材料二、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时期联邦制试验失败的原因。
(3)毛泽东所说“百代都行秦政法”实质是为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寻找历史依据。新中国实行中央集权制有没有现实合理性?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2023-06-10更新 | 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东莞市光明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6 . 1814年3月,《肖蒙条约》规定:今后二十年同盟将为维持欧洲和谐而同心努力,并提供相互保证机制以防止法国破坏正在形成的和平安排。这样就把反法联盟变成了对付法国革命的同盟组织,目标是执行同法国的和平条件,捍卫会议上进行的对领土的分配。这一规定的影响在于(     
A.构建了大国协调的国际关系B.消除了启蒙思想的影响力
C.打破了欧洲大陆的均势局面D.打击了欧洲封建顽固势力
2023-06-04更新 | 184次组卷 | 7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广东仲元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1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宋代枢密院的下属机构主要是各个房,宋初有兵、吏、户、礼4房,后来陆续增加,最多时达到25房。此外,还有若干司,如承宣司、兵马司等,南宋时,又添设宣旨院和省马院。由此可见,宋代枢密院的机构设置(     
A.消除了地方割据基础B.提升了军队作战能力
C.反映了崇文抑武策略D.加强了君主集权统治
8 . 随着大量爱吃马铃薯的爱尔兰人迁入北美的英国殖民地,他们开始在北美种植马铃薯。这样,来自南美洲安第斯山的马铃薯经过欧洲,就以逆向输入的形式定居在北美大陆了。这说明(       
A.马铃薯成为欧洲地区的最主要食物
B.马铃薯的引进改变了美洲食物结构
C.欧洲在马铃薯推广中起着重要作用
D.早期殖民扩张给美洲带来了新物种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时期内容
公元1500年前除亚欧大陆及其非洲大陆的部分地区交往相对频繁外,其余地区整体上处于封闭状态。
15世纪末到19
世纪
西方国家主导了人类交往的进程,美洲、大洋洲以及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进入欧洲人的视野。西方人通过殖民主义,拓展了人类的活动空间。文明的交往广度、深度有所增加,部分文明也湮灭于人类发展的长河之中。
20世纪前半期两次世界大战以战争的方式把全世界纳入统一的发展轨道上,使得人类的命运在世界范围内以联盟和敌对的状态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两场战争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人类命运息息相关。
20世纪后半期美苏为代表的不同政治制度的“文明”开启了竞争并存的模式,世界文明在动荡的进程中又有所突破,不同地域的文明比之前任何时期的联系都有所增强。
21世纪以来一方面,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日益加深,和平与发展的大势不可逆转;另一方面,世界局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依然突出,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

——摘编自程美东《世界文明进程中的人类命运》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拟定一个论题并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述时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10 . 20世纪80年代开始,世界银行在推行援助、减贫等工作中加入了过多的“政治因素”,将受援国的民主、法治和人权状况与援助直接挂钩,世界银行的贷款形式从传统项目投资贷款转向以支持借款国的结构改革和政策调整为目标的调整贷款。这说明世界银行(     
A.注重消除南北国家间差距B.助推世界政治新秩序建立
C.援助伴随西方价值观输出D.以发展会员国经济为目标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