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7 道试题
1 . 历史教授章百家认为:在新中国第一阶段的外交中,关于如何处理与不同类型国家的关系,既可以看到主张和平共处的观点,也可以看到坚决同“帝、修、反”斗争的观点,其结果是,这一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取向日趋激进,直到70年代初发生戏剧性的转折。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中国外交基本方针得以改变B.中国外交政策开始走向成熟
C.国际格局已发生了根本变化D.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2021-09-27更新 | 1138次组卷 | 18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期中期末复习提高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14课当代中国的外交
2 . 法和律自古以来就不同。夏、商、西周直至春秋时期称法律为刑;春秋战国之际,改称法律为法;商鞅变法时进一步改法为律。此后,自秦汉至明清,除宋朝律典称刑统,元朝称通制、条格等外,其它各个朝代基本都称法律为律。古代“刑→法→律”演变趋势的合理解释是
A.反映法律名称的变化B.表明社会的本质变化
C.体现法律制度的发展D.说明治国思想的质变
2021-05-12更新 | 937次组卷 | 19卷引用:2021-2022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点对点专项训练(选择性必修一)-第8课中国古代的法治与教化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通过总结经验,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井冈山道路。但其“特”之形成需要克服诸多困难,尤其要打破党内陈独秀、李大钊等一批杰出人士长期以来推演出的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秋收起义失利后,毛泽东等率领工农革命军向罗霄山脉进军,到达三湾村后,确立了“支部建在连上”的原则。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做了大量社会调查,形成了《兴国调查》等著名长篇调查报告针对当时红军中的旧部队习气严重问题,对部分地区的党组织进行了重组。共产党人坚持人民立场,颁布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法令,实施了许多有益于老百姓的举措。在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光辉篇章,运用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探索并成功实践了井冈山道路。

——摘编自孙伟《井冈山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联系》

材料二   1980年普遍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的经济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利条件。1984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应该紧紧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把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检验一切改革得失成败的最主要标准。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强调:“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重视群众切身利益,及时总结群众创造出来的实践经验。”据统计,从党的十八大闭幕到2017109日间,习近平到基层考察调研50次,累计151天,纵横跨越中国版图。党的十八大以来,城乡居民收入增速超过经济增速,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8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摘编自王东京《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


(1)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与“俄国人的道路”的不同之处,并简析“党内对俄国革命范式的盲目尊崇”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与建设道路的同一性。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变化趋势。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宋代以文书御天下,“堂札子”(宰相处理政事的文书)在宋代文书中较为常见,它由唐代的“堂帖”发展而来,最初由宰相独立使用,宋太宗以后“堂札子”一律须经“奏请”方能下行。这一变化反映了
A.专制皇权的强化B.相权分散的趋势
C.中枢机构的异化D.行政效率的提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在宋代,“事无巨细,非经两府不得施行”,皇帝的命令要与“两府”讨论后才能施行。“凡事与大臣佥议”,“方为诏敕”。这种做法
A.反映宋朝具有一定的权力制衡倾向B.表明中央决策方式发生根本性变化
C.表明“两府”权力已凌驾于皇权之上D.反映出国家决策民主化的发展趋势
7 . 东晋时期,门阀世族政治上有实权,而且还掌握兵权,如王、谢、庾、桓四大家族都掌握政权和兵权。南朝刘宋及以后,门阀世族在政治上、社会上、经济上都还有地位,但已没有兵权。这一变化反映了
A.皇权趋于加强的趋势B.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
C.士族安于现状的心态D.门阀世族实力的增强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87~1936年间,农业占国民收入的比重高达60%以上,在近半个世纪里比重仅仅下降了5.13%;期间,服务业比重略有下降,工矿交通运输业有所发展,其比重增加了5.43%。到1949年,农业占到了国民收入的68.4%,而工业仅占12.6%。在工农业总产值中,农业占70%,工业占30%。在广大农村,拥有1~10亩土地的贫农占农户总数的44%,加上拥有10~30亩的少地户,合计占农户总数的68%,这种现象长期得不到改变。

——摘编自邹晓娟《近代中国产业结构变动的回眸与反思》

材料二   下面是中国1978~2008年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


——摘编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变化和经济增长周期的回顾》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产业结构的状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形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产业结构变化的因素。
2021-05-11更新 | 64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8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秦汉至晚清二千多年间,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各有大致不变的方面,但就总的趋势而言,这些方面又并非没有变化。例如,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维持不变,但土地私有日益发展,农业生产水平不断提高。这些变化是平和的、渐进的和累积的,从变化迅速的现时代或短时段的眼光看,社会不免呈“停滞”或“缓进”之象,但它的内部实在又酝酿并产生了相当的变化。

——改编自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结合所学知识,就中国古代历史某一方面的“变与不变”加以阐述。(要求:自拟标题,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阐述时不能抄写材料所举事例。)
2021-06-08更新 | 7132次组卷 | 66卷引用: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十年(2012—2021)历史高考真题(选择性必修1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10 . 2008年,针对农民工进城生活状况,某记者在江苏昆山采访了来自安徽、四川的共400名农民工(见下表)。据此可知
进城生活满意度占比14%很满意62%基本满意21%不满意3%很不满意
满意的主要原因占比38%认为收入高于种田34%认为可以接触新事物21%认为利于子女教育7%认为生活好于农村
A.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发生改变B.农业产值呈现不断下降趋势
C.市场经济改变以往生活习俗D.择业情况折射价值取向变化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