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4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我们考查19世纪末叶以来湖北出现的新的经济土壤、新的社会阶级和社会思潮,追溯湖北革命党人在长达十年期间,遵循孙中山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便会发现: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摔下来的幸运之果。

——据冯天瑜《辛亥武昌首义是现代文明所赐》

材料二   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中华民国成;总统成,皇帝灭,旧内阁灭;新官制成;新教育兴,旧教育灭,弓矢灭;新礼服兴;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阴历灭;鞠躬礼兴

——据1912年3月5日《时报》刊载的文章《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说“武昌首义决非一只从云端掉下来的幸运之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影响。
2024-01-03更新 | 91次组卷 | 17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2 . 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许多地区的植物种子被带回欧洲,经培育改良成为欧洲人的食物原料,如玉米、土豆等。欧洲人也将欧洲的一些植物种子带到殖民地进行培育生产,最终成为殖民地人民的重要食材。这说明新航路开辟(     

A.未给殖民地造成任何的打击和破坏B.有利于世界各地文明的交流与融合
C.带来的物种交流助推新旧大陆发展D.促进新旧大陆经济互补而共同发展
2023-04-25更新 | 290次组卷 | 66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3 . 康乾时期,广东地区种植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的农户相互竞争,弱者被排挤而日益贫困以至破产沦为雇工,强者则成为“家有荔枝千株”的大户,甚至雇工经营。这表明当时的广东地区
A.新的经济因素向农业领域扩散B.农业和商业发展相互促进
C.农产品的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D.传统的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2022-05-30更新 | 482次组卷 | 48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
4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就社会转型问题曾说:“人心有了改变,政令法律也有了改革,文明的基础才能建立起来,至于那些衣食住等有形物质,必将随自然的趋势,不招而至,不求而得。”按照他的观点,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进程应该是
A.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B.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C.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戊戌变法——洋务运动
2022-03-05更新 | 195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5 . 1916年有位学者指出:“盖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纵一时舍旧谋新而根本思想,未尝变更,不旋踵而仍复旧观者,此自然必然之事也。”在此,这位学者强调要
A.弘扬民主B.提倡科学C.解放思想D.革新政治
2022-03-05更新 | 4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6 . “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迈出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第一步,但从称西方国家为“夷”这一角度看,其思想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A.藐视西方思想成就B.藐视西方科学技术
C.主张全盘西化D.未放弃天朝上国观念
2022-03-05更新 | 136次组卷 | 2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化,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正是中国古代文明,即那些传教士花费毕生精力,在努力教化中国人的过程中传播过去的文明,曾经成为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的有力武器。

——辜鸿铭《中国人的精神》

材料三:在19508月召开的中华全国自然科学工作者代表会议上,中共元老吴玉章说:“在我们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里,科学工作不再依靠私人的提倡或所谓‘慈善’性的援助,而是明确地成为国家的事务。19508月制定的《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暂行组织方案要点》中提出科普的目的第一条是“使劳动人民确实掌握科学的生产技术,促使生产方法科学化,在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建设中,发挥力量”,这为中国科普规定了日后的发展方向;第二条是“以正确的观点解释自然现象与科学技术的成就,肃清迷信思想”,因此反迷信、反伪科学是科普的一贯基调。在200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第八条明确提出“科普工作应当坚持科学精神,反对和抵制伪科学”。

——摘编自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传播》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科技最主要的发明与应用成果。并且这些成果传到欧洲后,在“打碎欧洲中世纪文明”过程中发挥了什么作用?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学传播的作用。
2022-03-04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汉代董仲舒以先秦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了法家、阴阳家、黄老等各家思想,发展了适应封建中央集权的新儒学思想体系。其提出:“表章六经,罢黜百家”的建议城汉武帝采纳,当汉武帝意识到儒学经典及其核心价值观的政治意义之后,儒学成为统治思想,更强化了两汉历任皇帝“好儒尊经”的政学之风,并开始了儒学核心价值观构建的制度化之路。汉代博士制度、官学制度、选官及考核制度便奠定了儒学核心价值树观的主导地位。“独尊儒术”之后,汉代统治者修订了侧重道德的官吏考核和奖励制度,维护了君主专制的封建中央集权。

———摘编自杨汉民《汉代官制与儒学核心价值观的构建》

材料二: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求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儒家思想与法国大革命》

材料三:新文化运动期间,作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的李大钊,主张“打倒孔家店”,但他并不是全盘否定孔子,他反对的是被历代封建帝王塑造成“专制政治之灵魂”。李大钊认为东方文明是“静”的文明,西方文明是“动”的文明,——在他看来,博大精深的东方文明能够融会注重物质的西方文明,“以创造新生命而演进于无疆”,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表现出极大的自信。

——摘自《李大钊全集》第12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时期儒学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并分析这一时期儒学成为正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3)依据材料三,分析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对东西方文化的态度。
2022-03-04更新 | 104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杞县高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人)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同日本的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曾国藩

康有为

孙中山

陈独秀
(1)分别指出材料一中所述的“三次灾难性战争”及起止时间。
(2)分别指出材料二中历史人物领导的中国近代救国探索活动。
(3)结合材料二,总结近代进步国人西学的历程经历了哪三个层面的发展。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举世都为之震动。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明治维新也膛乎其后。

——《字林西报》

材料二   百日之间,维新之诏,联翩而下,变法神速,几有一日千里之势。

——黄鸿寿《清史纪事本末》

材料三   在这百天之内,康有为及其同志推行了不少的新政。其中最要紧的有两件事。第一,以后政府的考试不用八股文,都用政治、经济的策论。换句话说,以后读书人要做官不能靠虚文,必须靠实学。第二,调整行政机构。康有为裁汰了许多无用的衙门和官职……同时他添了一个农工商总局。……他们(指读书人)费了多少的心血,想从“之乎者也”里面升官发财,一旦废八股,他们绝望了。难怪他们要骂康有为洋奴汉奸。至于被裁的官员更不要说,无不切齿痛恨。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四   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不在于变法的内容和策略上,而在于当时没有出现一个变法成功的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强大的促进改革的政治和经济力量。

——马洪林《略谈戊戌变法的“保守”与“激进”》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时人对变法的“节奏”所持的看法并作出评价。
(2)根据材料三,概括百日维新的政治措施,并指出这些措施的主要意图。
(3)请具体解读材料四中对变法失败根本原因的认识。
2022-03-04更新 | 5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开封市五县2021-2022学年高一12月月考联考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