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70 道试题
20-21高一下·江苏南通·开学考试
1 . 官僚制度是古代中国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支撑点,是古代中国极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

材料二   唐代宰相共有三个衙门,当时称为三省:一中书省,二门下省,三尚书省。……政府一切最高命令,皆由中书省发出。……待门下省主管长官侍中及副长官侍郎接获此项诏书后,即加予复核,这是对此项命令之再审查。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   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变化表

朝代东晋北宋
比例4%17.2%24.5%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为实现君主“独制”而推行的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
(2)指出材料二反映的唐朝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的宰相制度的特点。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官僚制度在中国古代政治中所起的作用。
(4)概括材料三反映出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及积极影响。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2 . 材料:   王淦昌(1907- 1998),中国科学院院士,两弹一星元勋,被誉为“中国核武器之父”。1931年,王淦昌在德国期间,提出可能发现中子的试验设想,1934年王淦昌回国,培养出一批杰出青年物理学家(如李政道)。20世纪50年代王淦昌领导并参加了有关宇宙线的研究,筹建中国第一个高山宇宙线实验室,研究了奇异粒子性质,使我国在宇宙线方面的研究进入国际先进行列。1956 年9月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任研究员,先后发现了反西格马负超子、观察到在基本粒子相互作用中产生的带奇异夸克的反粒子、发现超子的反粒子,引起国际学术界轰动。1961 年,受命秘密地参加到原子弹的研制工作,1964年独立提出激光驱动核聚变的建议,中国激光核聚变研究开始起步,1978年以后,在其直接领导下,先后开展强流电子束惯性约束核聚变和氟化氪激光惯性约束核聚变的基础性研究工作,为后来的惯性约束聚变获取核能做出了开创性工作。1986 年3月,王淦昌与王大珩等联合向中央提出“863”计划,为中国高科技发展开创了新局面。

——整理自百度百科《王淦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概括王淦昌在科技方面的成就和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王淦昌等老一辈科学家体现的优秀精神品质。
3 . 战国初期,各诸侯国的变法内容可归纳为:废国野、废井田、废分封、废世卿世禄、限宗法、强君权、设郡县、建军制、开星殖、建官制、立成文法、举举才、调赋税、通贸易等。据此可知当时(     
A.各诸侯国民富国强B.阶级矛盾得到缓和
C.社会进入转型阶段D.基层管理进一步强化
2022-04-27更新 | 237次组卷 | 18卷引用:西藏林芝市第二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4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在芸耨,妻在机杼,民无二事,则有储蓄。……春夏夫出于南亩,秋冬女练于布帛,则民不困。

——《尉缭子·治本》

材料二   “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

——《孟子·腾文工土》

“至秦则不然,用商鞅之法,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卖买。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者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   金宝庐舍,转瞬灰炽,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

——陶煦《租核.推原》


(1)依据材料一,归纳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指出与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长期在我国古代存在的主要政治制度和主流思想。
(2)材料二中两段材料反映了某土地制度的变化,请问该土地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该土地制度的变化对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021-10-21更新 | 92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2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0年代英国妇女的反核和平运动,深受60、70年代欧美女权运动的影响,她们将妇女争取权利斗争中所期望获得的目标,纳入到和平运动的组织原则中。将妇女反核运动与反权威、反官僚和反父权制联系起来,是这次妇女和平运动的又一特征。一些参加过50、60年代和平运动的妇女认为,在那种男女混合的组织中,女性缺少发言权,从而丧失了在反核和平运动中的独立自主性。

引发80年代英国妇女大规模反核和平运动的直接导火索,是北约在1978年12月的一个所谓的双轨决定:如果美国在同苏联所进行的限制中程导弹谈判不成功,1983年底起,北约将在英国联邦德国、荷兰、比利时和意大利部署美国新的导弹。英国妇女对部署美国该导弹的反应出人意料,请愿、组织压力集团游说议员、发行小册子宣传反核立场、举行大规模的群众集会,游行示威、静坐、封锁导弹基地等,这些抗议形式,是一种标准而又传统的施压策略。大规模的和平运动,没有能够阻止北约按计划部署美国导弹的决心,进入1984年以后,反核和平运动开始走向衰落。

——摘编自熊伟民《20世纪80年代初期英国妇女的反核和平运动》


(1)根据材料,归纳20世纪80年代英国妇女反核和平运动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80年代英国妇女反核和平运动爆发的背景
2021-03-11更新 | 295次组卷 | 2卷引用:西藏拉萨市拉萨中学2021届高三第八次月考文综历史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柳卸林、葛爽、丁雪辰《工业革命的兴替与国家创新体系的演化——从制度基因与组织基因的角度》


材料是学者对三次工业革命领先国家的国家创新体系演化进行的归纳。从材料中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2021-01-17更新 | 338次组卷 | 6卷引用:西藏拉萨市第二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A卷)
7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

——摘编自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愿陛下令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史记》

材料三   大部分行省的辖区包括今天的二到三个省,远远超过以前王朝的一级地方行政区。这种情况适应了元朝疆域辽阔的特点,避免了中央与地方空档过大状况的出现,做到上下结合、浑然一体。行省于地方事务,凡军、政、财权无所不统,与宋朝分割地方权力的制度明显有异。这种情况很大程度上渊源于元朝特殊的民族征服背景。中央只有加重行省权力,才能够及时并有效地镇压反抗行动,同时也能对分封在边疆地区的诸王贵族进行节制。行省官员中仅有主要长官能掌握军权,而这类职务通常不授予汉人,因此地方权重之弊可以通过民族防范、民族控制得到部分弥补。

——张岂之《中国历史·元明清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时期的什么制度?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这一制度会造成什么后果?列举汉武帝“矫秦县之失策”的具体措施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元代在地方设置行省的原因?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中叶英国著名法学家威廉·布莱克斯通对英国政体的论述:由此可见,英国政体实有优越之处.它使各方面互相牵制。在立法机构中,人民牵制贵族,贵族牵制人民。两院则防止行政机构越权……就这样,我们国家机器的各个部件,支持着其他方面而又得到其他方面的支持,控制着其他方面而又被其他方面所控制……好像三种权限不同的修理工,他们在各自不同的方面,各尽其能,协力发动国家机器。

——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   托马斯·潘恩对英国政体的论述:……如果我们耐心考察一下英国政体的组成部分,就会发现他们是……两种暴政的残余。第一,由国王所体现的君主政体暴政的残余。第二,由上议院所体现的贵族政治暴政的残余。第三,由下议院所体现的新的共和政体的成分;而英国的自由便是以下议院的效能为基础的。

——《潘恩选集》

材料三   1844年恩格斯对英国政体的论述:在这个国家里,真正的贵族目前还尽可能地在人民意识较为充分发达的条件下维护着自身地盘,因此,在大陆上人为地恢复起来的并艰难地支撑着的立法权的三位一体,在这个国家里却不折不扣地存在着。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1)恩格斯所说的“三位一体”分别指英国立法机构的哪些部分?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归纳布莱克斯通和潘恩各自的观点。
(3)分析 1844年以前英国政体演变的特点。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秦在开疆拓土的过程中,灭义渠后在西北地区设陇西等三郡;开岭南,在南越之地设置南海等郡。汉王朝亦然,在匈奴故地陆续设立敦煌郡等,在西域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都护是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的最高军政长官,其职责主要是维护当地秩序,保障丝绸之路西域南北道的安全和畅通。秦从匈奴手中夺得河套地区后,就以“益田一顷,益宅九亩”的“拜爵”方法,将数以万计的中原汉族军民,“戍以充之和迁去开垦土地”。有汉一代,更是大规模实行屯田戍守、徙民实边的政策。自汉代起,“汉人”作为华夏民族的称谓已为境内外普遍接受。华夏民族与周边民族的融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内地居民迁入边地,对这些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也有重要的影响。

——摘编自徐杰舜《秦汉民族政策特点初论》

材料二   19499月,《共同纲领》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1956年,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把民族关系列为第六大关系,又强调指出:“我们必须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巩固各民族的团结”。1979年,中共中央批转的《新的历史时期统一战线的方针任务》指出:“为了胜利地向四个现代化进军,一定要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加强各民族团结。”2009年,胡锦涛在讲话中指出:“党中央确立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民族工作主题,还强调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基础、物质基础、思想基础、群众基础、制度基础等日益深厚牢固。”

——摘编自肖锐《新中国60年民族政策的主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并说明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60年来民族政策的主线,并说明围绕这一主线新中国采取的措施。
2022-01-17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西藏拉萨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53年9月,上海小刀会起义,响应太平天国革命。之后,海关工作停顿,外商拒绝关税。1854年,上海成立的英法美“关税管理委员会”控制了中国的对外贸易关税的征收。这是中国第一个由外国人管理的海关。1861年4月英国人赫德正式担任总税务司。这样,外籍税务司逐渐成了各地海关的实际管理者,华籍海关监督则完全被外籍税务司架空。辛亥革命前,海关税款的保管和支付,由中国政府委派的海关监督按清廷户部的指示办理。但袁世凯为总理大臣的清政府竟不惜进一步出卖海关权。1912年英国为首的“债权国家银行”决定把海关汇交给汇丰、德华、道胜三家银行。由税务司按期通知拨付有关各国。关税税款的收支保管权的被攫取,标志着中国海关主权的完全丧失。

——摘编自寇钰晶《中国三个时期的关税政策与对外贸易》

材料二   1987年以来在完善国内立法的同时,我国海关还不断出台政策规章,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中国海关参与国际规则制定的能力不断增强。由中国海关提出的“登机桥”“普洱茶”“三氯蔗糖””油压或气压传动阀”“新能源汽车”“微生物油脂””集成电路检测设备”等《协调制度》修订建议被采纳。近年来,我国不仅实现多次降低服装、箱包、鞋靴、特色食品和药品等消费品的进口关税,还积极推进和贸易伙伴之间的制度性合作建设,把签署自贸协定上升为对外开放的国家战略。截至2018年底,中国已对外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和区场贸易协定18个,中国给予最不发达国家的零关税待遇多及42个国家。

——摘编自蔡岩红《70年从弱到强关税变迁见证对外贸易发展历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中国海关主权丧失的过程及其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87年以来中国海关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