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40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朝代选官制度标准办法选官权
夏商西周世卿世禄制血缘亲贵合一,世代相传奴隶主贵族
战国军功爵禄制军功军功、养士、客卿国军、贵族
汉朝察举制品德、才能察访人才,举荐做官地方官员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门第品第士人,按品授官中央官员
隋唐科举制才学分科考试,以成绩优劣取舍朝廷、中央

——摘编自邵长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

材料二   由于科举考试科目由朝廷设置、考试内容由朝廷确定并由朝廷最终决定应试者的去留取舍,从而从根本上剥夺了地方的取人用人权,垄断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职。科举制不再唯门第、财产是问,而是通过公开考试、平等竞争、择优取士来选拔官吏,这就在较大的社会范围内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才能之士通过科举进入仕途提供了一个比较公平的竞争平台和机会,客观上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上下流动创造了条件。同时,科举制下不断定期的、几乎面向全社会的开科取士,使大批中小地主及平民百姓的优秀子弟通过科考脱颖而出,参与国家政权。

——摘编自王自周《浅论科举制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以来中国选官制度演变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科举制在封建统治方面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将表中所缺内容补充完整
学派代表人物思想主张
儒家孔子
道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A.①“仁”;②老子③“兼爱”“非攻”;④“以法治国”
B.①“仁政”;②庄子;③“相生相胜”④“礼法并用”
C.①“仁”;②庄子;③“兼爱”“非攻”;④“礼法并用”
D.①“仁政”②老子;③“相生相胜”;④“依法治国”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3 . 如图为南宋手持罗盘的陶俑。这一实物可用于研究
A.造纸术的改进B.印刷术的进步C.方向测定技术D.天文仪器的发展
2022-02-11更新 | 42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玉林市容县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中书门下两省虽相互制衡,却往往意见相左,互相推诿。于是产生了中书与门下长官共同议事的制度和机构,即“政事堂”。政事堂初设,仅仅是宰相集体议事的一个场所,而后逐渐成为唐王朝最高决策机关。据此可知,政事堂的发展有利于
A.提高行政效率B.避免出现决策失误
C.分割宰相权力D.体现近代民主议政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先秦儒家的政治文化学说中,“仁政”是其核心部分,仁义道德作为为政之基和立国之本是其重要特征。儒家以性善论作为仁政的哲学基础,通过对人的内在恻隐之心的揭示而为仁政寻找内在的心性根源。儒家学说所关注的首要问题是社会,而关注社会的核心则是“人”,无论是个体的人还是共性的人都要求以“礼”来修身养性,强调在“克己”的基础上“爱人”,反映到政治上则为以“仁政”治天下。儒家仁政还表现为圣王对人民的物质关爱、道德教育与政治管理。仁政设计是从上层官吏的立场出发的,儒家认为统治者只有施行仁政,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才能王天下。至孟子时期,儒家仁政思想的核心立场发生了实质性的改变,由“民好”“民恶”变为“民本”。

——摘编自惠黎平《试论儒家仁政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材料二   如果说儒家以贵仁著称,墨家则以贵义著称,《墨子·天志》曰“顺天意者,义政也”,将天的意志作为义政的理论基础和来源。墨家提出“义者,正也”,希望执政者用善政来匡正天下,通过“兼相爱,交相利”的思维来改变战国的乱世,反对当时社会上国与国、家与家之间的兼并战争,反对恃强凌弱,反对力政所主张的“处大国攻小国,处大家篡小家,强者劫弱,贵者傲贱,多诈欺愚”。墨家认为,顺从天志而施行义政,可以使天下安定,让上帝、山川、鬼神有祭主,使人民得到利益,从而实现“刑政治,万民和,国家富,财用足,百姓皆得暖衣饱食,便宁无忧”。在墨子看来,义政的目标和归宿是实现“上利于天,中利于鬼,下利于人”,即以兴天下之利为目标和归宿。

——摘编自金小方《墨家义政思想的内涵、特质及其现代价值》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儒家仁政思想和墨家义政思想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家仁政思想及墨家义政思想产生的共同背景及现代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6 . 有研究者指出,古希腊人往往能以一种比较轻松的态度来对待神。古希腊哲人所塑造的神具有常人的喜怒哀乐情欲、嫉妒、争斗,甚至古希腊哲人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否定神——神也不能违背自然规律。这反映出古希腊哲学家
A.弱化人与神的界限B.否定神灵的客观存在
C.具有人文主义情怀D.普遍追求精神的自由
2021-12-26更新 | 123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7 . 据统计,1978~2000年,我国公派留学的人数占留学生总数的70%以上;但自2000年后,自费留学人数比例迅速上升,至2013年,这一比例已增长至93%。这一变化得益于
A.出国留学选择范围的扩大B.国家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增加
C.我国居民收入的普遍提升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2021-12-26更新 | 10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贵港市平南县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8 . 1842年,魏源编著完成了《道光洋艘征抚记》,魏源在书中详细地论述了鸦片战争的经过和得失,热烈地赞扬了以林则徐为首的抗战人物的抗敌事迹和献身精神;他以政治家的眼光,提出“严武备”“以守为战”“以逸待劳”“调夷之仇国以攻夷”“师夷长技以制夷”等主张。这表明魏源
A.倡导“中体西用”思想B.具有浓烈的爱国情怀
C.抛弃“天朝上国”观念D.广泛关注世界的变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据《明清传奇史》统计,明代68个传奇戏目中,就有41种是从宋元旧戏和金元杂剧改编而来的。这表明,明代传奇戏
A.适应了经济转型的需要B.重视对戏剧情节的表达
C.借鉴了小说创作的手法D.继承了传统戏剧的元素
10 . 朱熹曾说“学问须严密理会,铢分毫析”“但求众物比类之同,而不究一物性情之异,则于理之精微者有不察矣”。朱熹在此强调
A.经世致用B.知行合一C.发明本心D.格物致知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