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62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如图是英国棉花进口量(按原产国分列的年平均百分比)数据分布图。据此可以推知(  )
A.美国棉花出口刺激领土扩张B.殖民地是英国棉花进口首要区C.英国棉花进口即将面临危机D.英国棉纺织业的规模世界领先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学者罗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土耳其后,还渴望将势力范围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却并不希望如此。罗素强调的是(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是引发一战的重要因素
C.巴尔干地区成为一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D.德俄两国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2023-05-28更新 | 352次组卷 | 49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清朝入关后,抛弃了明朝乡约中的乡村自治内容,改以宜讲“孝敬父母,恭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的《圣谕六训》为主,到康熙年间,又发展到宜讲“圣谕十六条”。清廷此举旨在(     
A.促进程朱理学的广泛传播B.扩大地方宗族势力的影响
C.加强对基层社会的控制力D.发挥乡约教化百姓的功能
2023-02-25更新 | 203次组卷 | 19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4 . 东汉实行察举制,“郡察孝廉,州举茂才”,州、郡都必须定期向朝廷举荐一定数量的人才,而判断孝廉、茂才的标准包括对儒家经典的熟悉程度和道德声望的高低等。这客观上(       )
A.推动了独尊儒学局面的出现B.促使社会阶层趋于固化
C.打破了世家大族对政权的垄断D.动摇了郡县制的基础
2022-09-06更新 | 1183次组卷 | 149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5 . 据统计,在中东和非洲等地区,难民问题依然严峻。到2009年,全球的难民和准难民有近4200万人。2009年纪念世界难民日(6月20日)的主题是“活生生的人,活生生的需要”。由此可知(     
A.恐怖主义是当今世界和平的头号敌人
B.安全问题仍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
C.人类的生存环境日益恶化
D.民族和宗教冲突愈演愈烈
2022-07-17更新 | 94次组卷 | 14卷引用:重庆市巫山县官渡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宋明理学研究的哲学化,学者们过分注重理学家们形上思维的“义理”之辩,恰恰又冷落甚至丢失了宋代理学的另外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关于基层社会的设计与管理的方面。事实上,宋代理学家们所倡导的“理学”,并不完全只是道德与政治的上层意识形态方面。朱熹和宋代理学家们的努力,在宋代以及后世产生了重大与深远的影响。张载、程颐、朱熹等人极力倡导的重建民间家族制度和建立祠堂的主张,在宋以后的社会里已经成为推行家族制度的理论依据;欧阳修、苏洵等人创立了民间私家修撰族谱、家乘的样式,为后代所沿袭;《朱子家礼》的设计,至今还在不少地方影响着我们的日常行为。宋代所提倡的敬宗收族、义恤乡里以及“义仓”“义学”“义冢”等等,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摘编自陈支平《朱子学·理学:唐宋变革与明清实践》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儒学影响社会基层教化的方式有哪些?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儒学对社会基层教化产生的影响。
7 . 宋被元灭后,相当多的南方士人或以“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之主也”,或以“士人若不至京师,便不足以昌行其道”为由北上仕元。而明清鼎革之际,殉明士大夫就达3800多人,而选择自我放逐的明遗民为数更众。这种变化表明
A.经世致用思想影响逐渐增强B.官方哲学逐渐走向异化
C.清朝统治者打击汉族士大夫更甚D.元朝统治者的文化政策积极有效
8 . 清初,地方官员大多为军旅出身,很多官员甚至不识汉字,不通文墨。这些官员往往会聘请幕僚参与文字撰写和地方事务,由此幕僚在清初大为流行。清初幕僚的盛行
A.威胁了君主专制统治B.缓解了满汉民族矛盾
C.有利于提升地方行政效率D.为中央集权的加强奠定基础
9 . 唐诗更注重形象和情绪,而上升到哲理性的诗到了宋代则慢慢多起来。宋代诗歌更富有哲理意蕴,哲理内涵与诗歌本身相互融合,其巨大魅力是在事理感悟中蕴含情趣。宋诗出现这一特点主要是由于
A.科举制度的完善B.中央集权的强化
C.商品经济的发达D.儒学思想的创新
2022-03-26更新 | 92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共十二篇三十五卷五百条,其篇名为: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唐律疏议》认为“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即礼是本,而刑不过是礼的辅助。礼的核心——三纲五常便成为唐律的立法根据。凡是违背礼仪规定的,都要严加惩处。如《唐律·名例律》规定:“祖父母父母在,(子孙)别籍异财者”,列为“十恶”的“不孝”重罪,加以严惩。长孙无忌等人注疏唐律,往往直接引证于礼。如《名例律》疏解“大不敬”罪曰:“礼者,敬之本;敬者,礼之舆。”故《礼运》云:“礼者,君之柄,所以别嫌明微,考制度,别仁义。责其所犯既大,皆无肃敬之心,故曰‘大不敬’。”自辽宋金元迄于明清,刑法律条基本上都以唐律为蓝本。古代朝鲜、日本、越南等国的立法,多半从模仿唐朝法制而来。

——摘编自曾宪义主编《中国法制史》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摘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律疏议》的特点,并分析其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2022-03-26更新 | 88次组卷 | 1卷引用:重庆市主城区六校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