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38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苏联在德国进攻前作过不少备战工作,如在西部边境建立“东方战线”;在东面与日本缔结《苏日中立条约》以避免两线作战等。但是,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对德国闪击战的认识不足;对德军主攻方向做出错误判断;国境线的推进使旧防线废弃而新防线构筑尚未就绪,这些因素使苏联的战备远远落后于形势,因而处于非常不利的被动挨打地位。苏德战争爆发,英美当局认识到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是德国称霸世界的前奏,苏联如果被灭亡,他们也自身难保。因此,英美立即宣布支持苏联,把“粉碎希特勒”作为“首要任务”,呼吁齐心协力打击法西斯。1941712日,苏英签订关于在对德作战中共同行动的协定。美国也决定对苏联进行军事、经济援助。

——摘编自吴于廑等主编《世界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争初期苏联处于被动地位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苏德战争爆发的影响。
2021-06-06更新 | 10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严复是中国近代教育的先驱。他认为当今中国所患者为愚、贫、弱三者,故当务之急乃“愈此愚、疗此贫、起此弱”。“是以讲教育者,其事常三宗:曰体育、曰智育、曰德育,三者并重。”他很看重体育,认为,“今者论一国富强之效,而以其民之手足体力为之基”,他敏锐地意识到国民体质不单纯是一个生物学问题,更是一个与社会发展和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关于德育,严复认为德育的目的是教育国民去奴性,讲民主。“欲进吾民之德,于以同力合志,联一气而御外仇,则非有道焉使各私中国不可也”。他批评八股科举具有三大害处:“锢智慧”、“坏心术”、“滋游手”,“其破坏人才,国随贫弱”。同时,严复对张之洞等洋务派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理论也进行了批判。“中国所本无者,西学也,则西学为当务之急明矣。”严复批评了清末学部对教科书未能及时重视,而任凭坊局随意出售教科书的状况。他主张改国定制为审定制。

——摘编自王艳玲《论严复教育救国思想的理性色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严复的教育思想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严复的教育救国思想。
3 . 英国的乡村振兴最早发端于15世纪末至16世纪初的圈地运动,大量的家庭农场建立。

经历工业化时代,英国完成了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作为最早完成农村现代化的国家之一,早在18世纪中期英国就开始了农业教育现代化工作。20世纪初期,英国颁布《福斯特教育法》,许多农村居民逐渐享受到接受正规教育的机会。由于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较大,加上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城市化进程加快。英国从工业革命之前的重要粮食生产国转变成为进口国。二战结束后,英国调整经济发展战略,例如,通过颁布“绿化带”政策保护农业用地和农村土地;1949年颁布的《国家公园与乡村通达法》要求英国政府设置“国家公园”及其管理机构,以保护乡村土地和自然景观。20世纪60年代欧洲共同体的创立减少了欧洲发生战争的威胁,城市居民在享受城市现代生活的同时,人们更向往回归自然的乡村美景,“逆城市化”现象逐渐出现。英国的农业政策和农村经济逐步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乡村地区休闲娱乐开发与自然资源保护之间的平衡。

——摘编自沈费伟《赋权理论视角下乡村振兴的机理与治理逻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英国乡村建设的政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影响英国乡村建设政策的因素。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世纪中后期,英国殖民者来到澳大利亚。最初,英国将澳大利亚作为流放罪犯的场所。19世纪,英国殖民者在澳大利亚掠夺原住民的土地,建立牧场。1851年,人们在澳大利亚发现了金矿,采矿业迅速发展起来。1788年英国库克船长在悉尼登陆时,居住在澳洲的土著有30万人,500个左右的部落,人们从事狩猎和采集,通过以群体的家族集团形式居住在一起。到了19世纪中叶,澳洲土著只剩下5万多人,白人已经成为当地的主要居民,欧洲文化成为当地文化的主流。

——摘编自《澳洲土著民族的历史与现状》等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葡萄牙、英国、美国等国的殖民者往往迫使华工签署契约,让华工以未来若干年工资支付运输费用。中国东南沿海的穷苦百姓,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被诱骗、绑架成为苦力。据1939年版的《加州志》载:“今天位于南部的肥沃三角洲地区……在未开垦前,一些失意的淘金者集居于此,保值糊口。及1870年,中国工人于建造了中央太平漳铁路后,又接受低工资担任开垦三角洲地区的工作。他们推着单轮车筑起堤防,逐渐全部四十二万五千英亩水草丛生的沼泽地被开拓了。”

——摘编自杨国标、刘汉标、杨安尧《美国华侨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殖民澳大利亚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晚清时期华工出国的历史背景。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留美华人的历史贡献。
2021-05-20更新 | 693次组卷 | 4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2021届高三三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宋代,中国科学技术的发展进入黄金时代,科技成就走在世界的前端,法国汉学家谢和耐称它为“中国的文艺复兴”。这一时期,在数学、传统医学、传统天文学、法医学、传统农学等方面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政府推动出版了一系列的科技作品如《梦溪笔谈》《圣济录》《洗冤集录》《统天历》《农书》等。四大发明指南针用于航海、火药用于军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促进了科学知识的传播。李约瑟博士在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以罕见的篇幅来讨论朱熹的科学思想。

——摘编自刘芹《儒学与中国古代科技——以宋明为例》

材料二辛亥革命后的政治转变,为近代科技体制化的完成起着重要作用。詹天佑等人倡导成立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出版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学报》;留美科学家任鸿隽等创立中国科学社,发行《科学》杂志;1915年,中华医学会也宣告成立,并发行《中华医学》杂志。同时,各种全国性的研究机构也相继建立,如丁文江创设的国立地质调查所,中国科学社在南京设立的生物研究所等等。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科技的近代化历程》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在众多领域走在世界前列。以“复兴号”为代表的新一代高铁技术、特高压输变电技术、“神威·太湖之光”超级计算机、“蛟龙号”载人深潜器、载人航天和探月工程、国民大飞机C919、世界上最大单口径射电望远镜FAST(天眼)等,都展示了中国自主研发和制造的实力。

——摘编自统编版《中外历史纲要上》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科技发展的特点,并结合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发达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国初期科技发展的作用。
3)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发展科技的启示。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6 . 材料       六世纪末,隋文帝先后在经济制度上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开皇元年(公元 581 年),朝廷规 定“除入市之税,罢酒坊,通盐池盐井与百姓共之,铸五铢钱,统一市斗市尺,所在流布,百姓便之。”在农业发展方面,开皇三年,行均田令,“丁男永业露田,皆遵后齐之制”,又改 21 岁为入丁,缩短丁男受田时间,扩增受田人员。同年为了减轻赋税,令“受田农民,一夫一妇,每年纳租粟三 石、调绢二丈”。九年,诏“河北河东田租,三分减一,兵减半”。十年,认为“宇内无事,益宽徭赋”。 为打击豪强庇护,将民户划为上中下三等,依次序而少税,注册造籍。下户尽“蒙减税之征,愿意 脱离豪强户籍,为编户,奉公上。”在社会救济方面,令诸州百姓及军队,共立义仓。收获之日, 出粟及麦,于当社造仓窖贮之。当有饥馑者,即以此谷赈给。后人唐代杜佑赞扬“隋代资储遍天下, 近代以来未之有”。

——摘编自赵昭《隋文帝的经济改革及其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概括隋文帝经济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隋文帝经济改革的作用。
2021-05-11更新 | 5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董必武(1886-1975年),湖北黄安(今红安)人。1914年,他东渡日本,在私立大学法律科学习,接受了比较全面的西方法律制度和学说的教育。1928年,在党组织的安排下,他赴莫斯科中山大学系统学习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法的学说。回国后,董必武到中央苏区领导司法工作,查办了一些影响很大的案件。19489月,他当选为华北人民政府主席,在此期间,领导制定颁布了200多项法令、法规、训令、通则等,在新生政权依法行政方面做了诸多开创性的尝试。新中国成立后,董必武担任政法委员会主任,参与1954年《宪法》的起草工作。同时他还致函政务院并转毛泽东主席,提出筹备建立中央政法干部学校,请示学校校务委员会的任命名单,最终政务院正式批准成立中央政法干部学校。1956年,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提出必须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董必武是中国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家和法学家。

——摘编自王均伟《董必武法治思想的形成及其启示》


(1)根据材料,概括董必武对我国法制建设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董必武为我国法制建设做出贡献的原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拓跋焘(408452),鲜卑族,北魏太武帝。他率军征战,统一中国北方。他在汉人地主官僚崔浩和道教首领寇谦之支持下,进行了一些汉化的初步改革。他大量任用汉人,创造了北魏一次任用汉人最多的记录。并下诏让鲜卑功臣“以爵归第”“更举贤俊,以备百官",北魏政权中鲜卑贵族势力有所削弱,汉族地主势力有所增长。他下诏“蠲除烦苛,更定科制,务从轻约,除故革新,以正一统”“宜宽徭役,与民休息”,要求收税时“不得纵富督贫,避强侵弱”。他以道教为国教,又提倡儒学,建立了太学并祭祀孔子,下诏“宣文教”,要求王公以下百官,其子弟都要到太学学习儒经。拓跋焘死后,文成帝拓跋溶、献文帝拓跋弘、孝文帝拓跋宏相继实施了改革。

——摘编自朱绍侯等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概括拓跋焘治国理政的举措。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拓跋焘治国理政举措的历史意义。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冼夫人(约522-602年)是俚人(族),历经梁、陈、隋三朝。冼夫人在俚人族群(母系氏族阶段)中“世为南越首领”,能抚循宗族部众,执掌军事指挥,善于行军用师,威武压服诸越。536年,冼夫人成为高凉郡太守汉族人冯宝的夫人,冯宝如鱼得水,由夫人“诚约本宗,使从姓礼,每与夫(冯)宝参决辞讼,(但人)首领有犯法者,虽是亲属,无所纵合”。冯冼联姻实际上起到政治联盟,保境安民的作用,冼夫人还对地方上恶势力逐个翦除,对反抗反叛者能协助朝廷镇压瓦解而平息战乱。冼夫人的政治、军事势力威望从高凉郡扩大到雷州和海南、儋州、崖州,从此“政令有序,人莫敢违”。隋朝文帝因天贼除乱皆有大功,封冼夫人为“谯国夫人”。冼夫人在岭南地区被尊称为“岭南圣母”,以冼夫人精神为核心的信仰已经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摘编自陈摩人《冼太夫人与俚族女权社会》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冼夫人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设方面的贡献。
(2)冼夫人作为“岭南圣母”被泛信仰,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对其信仰的特点。
2021-05-02更新 | 43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九江市2021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经历了简政放权,政企分开;外贸承包,财政包干;取消补贴,自负盈亏;汇率并轨,宏观调控四个阶段。19947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正式施行,它标志着中国在外贸管理上靠行政管理和一事一议时代的结束,以法律为准绳的规范统一时代开始。1994年实行汇率并轨制度,使中国对进出口的行政性控制转变为利用汇率工具的市场化调节,这是外贸管理控制与激励方式上的一个重大变革。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以来,原来十几家国营外贸公司垄断进出口的体制被打破,全国直接从事进出口业务的企业达到18万家,其中有外贸经营权的内资企业7000多家,外商投资企业17万多家。通过改革,深化了外贸企业内部机制的改革,推动了外贸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摘编自仲鑫《我国外贸体制改革进程的特点与政策性思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影响。
2021-04-27更新 | 88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一中学2021届高三高考押题卷(四)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