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时期,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自认为是一种世界性的主导力量,因此对苏联及其盟友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而现在,随着“东升西降”的态势显现,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无力采取进攻性遏制政策,转而构筑不同议题的防御性铁幕以保护自己与盟友。

材料二   近年来,美国推动大国竞争回归,但和平发展大势未改;全球化进程虽受挫折,但其趋向仍然是积极的,新型全球化必将体现超越性和先进性;新冠肺炎疫情持续肆虐,使得全球性问题越来越突出,联袂应对全球挑战的呼声愈加强烈;地区合作受到更大关注,地区意识和地区认同愈加强烈。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人民网《多极化世界加速向我们走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进攻性遏制政策”的一个表现,谈一谈中国该如何面对“防御性铁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推动国际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22-07-05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冷战期间美苏的粮食贸易始于196310月。尼克松上台之后推行对苏缓和,美国对苏粮食出口量得到大规模提升。除了卡特政府期间短暂的中断外,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出口一直延续至苏联解体。在这一时期,美国在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中采用“联系战略”,将经济议程与其它议程联系起来,通过相互“挂钩”的方式以绑定经济交易和政治交易。

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成就了苏攻美守的冷战对峙格局,为苏联的对外扩张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后盾,但同时掩盖了苏联内部的一系列问题,并形成了苏联经济单一依赖能源出口的经济模式。至1984年时,能源出口的收入已经占到了苏联外汇收入的54.4%。之后苏联的外汇甚至有三分之二要依靠向西方国家出售石油;而与此同时,粮食已经占到苏联进口商品的四分之一。“石油—外汇—粮食”构成了苏联粮食贸易的脆弱链条,而苏联对粮食进口的极度依赖,又必将威胁苏联的国本。

材料二   19858月,里根政府实施了“逆向石油冲击”战略,迫使中东产油大国沙特阿拉伯猛然将产量提高了一倍多,这导致国际油价在不到五个月时间里从每桶三十美元跌至每桶十二美元。苏联短期内损失了一百亿美元的硬通货,并忍受着油价每下跌一美元就要损失五至十亿美元的绝境。然而此时苏联来不及通过增加产量来弥补损失,1988年苏联石油产量达到峰值之后就开始下降;与此同时,苏联也没有其它可以替代石油的外贸产品了。为了维持基本的生存需要,苏联不得不向西方求援以获得粮食援助和贷款,以至于要通过政治改革来满足西方的附加条件,最终走向了改革失控和解体。

——摘编自《冷战中后期美国对苏联的粮食外交与美苏博弈》


(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美国在冷战期间对苏全面战略博弈的主要做法。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对美经济博弈失利的历史原因,并谈一谈美苏经济博弈的历史启示。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商代已经使用木朱等农具,二人或多人共同耕种,相互协作,商汤曾派毫人帮助葛人种地。卜辞是商代占卜的记录,其中,“求而”“求睛”“求禾”等关心农业生产丰歉的占卜现象屡见不鲜。甲骨卜辞中多次见到“其受年”(能获得丰收吗)的问语主要的农作物参,稷、麦,稻板(豆类)等,都见于卜辞。

——摘编自张卫亚《先秦重农抑商思想发展浅析》

甲骨文现代汉字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商代农业的特点。

材料二

鱼嘴
位置选择:岷江流速腺减地带
施工方法:借鉴古代用竹笼装卵石的方法制成杩槎,挡水节流,第一次排沙
作用:分水。将岷江水分成内江、外江。内江灌溉、外江泄洪。
飞沙堰
作用:第二次排沙。最大排沙量可达98%
宝瓶口
在玉垒山伸向岷江的长脊上开口
作用:自动控制内江的进水量,起到节制闸的作用。
(2)都江报这一吉代水利工程体现了中国劳动人民的智慧。请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此工程的认识。

材料三   卷一:耕田、收种、种谷;

卷二:大豆、大小麦、水稻…

卷三:种蒜、种韭、种首蓿…

卷四:栽树、种枣、种木瓜…

卷五:种桑、养蚕…

卷六:养牛、马,养羊…

——摘自(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目录(节选)


(3)(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较为完整的农书。从材料三看,称(齐民要术)》为“农书”是否全面、合理?简要解释你的回答
2022-12-20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柳州市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国家思想的淡漠是中国社会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型中,传统的“天下”观念与现代“国家”观念发生冲突的必然表现,也是梁启超和20世纪初期的先进分子们在政治变革和社会变革中所遇到的共同问题。究其原因,梁启超认为“我国幅员寥廓,交通不便,国家统一之观念,本已未能深入人心”,加上几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的摧残,以致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出现“人民与国家休戚漠不相关”的悲哀。

——摘编自石培玲《梁启超视野中的民族国家与公民意识》

材料二   从最初的1314世纪近百年的积淀,西欧主要封建国家如意大利,法国,德国内部的工商业得到了初步的发展,市民阶层逐渐从封建地主阶级中分离出来……于是一场以文化思想,艺术领域的改革——文艺复兴,便催生了最初的民族主义。1718世纪的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是西方民族主义的第一次高涨时期。可以说,资产阶级革命催生出民族主义思潮第一次高潮的到来,极大的推动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革命发展,人们的民族意识空前发展,也促进了民族国家形成。

——摘编自网络资料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国家思想的淡漠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国家观念兴起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欧洲民族主义兴起的原因,并概括近代中西方民族主义的差异。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民族国家观念的认识。
2022-07-05更新 | 180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北海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5 . 材料一20世纪30年代前期,南京国民政府发动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开发西北”运动。19282月,南京国民政府设立了一个负责国家全面经济建设的机构,定名为“中华民国建设委员会”,以便按照孙中山先生的建国大纲与实业计划实施国家建设。“一·二八”事变后,许多爱国人士,如胡应连、马鹤天和郭维屏等人均发出了“开发西北”的呼声。19333月,中国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正式通过了“以洛阳为行都,以长安为西京”的决议。同年5月,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了以张继为委员长的西京筹备委员会和以褚民谊为主任的该会驻京办事处,公布了《西京筹备委员会组织章程》,确定每月拨款3万元以作办公费用。

——摘编自谭备战《南京国民政府对西北电力工业的开发与建设》

材料二 西北建设的结果,正如《大公报》所说:“夫西北建设。原则上须中央主持.惟就事实考察,目前中央能以助西北建设之力量恐少,而西北各省社会经济困穷之程度则深。”西北问题的解决还要靠西北各当局“自行节约,尤其减少军费,以此节得之金钱,恢复民力及举办最急之建设工程,西北各省目前之真正出路在此”。由于当时既有外部的中日民族矛盾,又有内部的统一问题,所以政府对西北建设必然力度不够....故“开发西北“半途而废。

——摘编自贾晓慧《评抗战前的西北开发》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国民政府“开发西北”运动的政治及经济考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民政府"“开发西北半途而废"的原因,并谈谈你对边疆开发的认识。
2022-06-04更新 | 303次组卷 | 3卷引用:广西来宾市合山高级中学2022届高三下学期仿真模拟文综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直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真理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确立。长征途中,红军面临着凶恶残暴的追兵阻敌,面临着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还面临着同党内错误思想的激烈斗争。经过长征,党和红军不是弱了,而定更强了,因为我们党找到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找到了指引这条道路的正确理论。

——摘自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长征是一次检验真理的伟大远征”的理解。
2022-05-25更新 | 54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流市富林中学普通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各个地区相比,中原物产最为丰富,经济文化最为发达而各边疆地区的经济往往比较单一、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使得各边疆少数民族都有与其他地区,特别是与中原地区进行经济交流的迫切愿望。中原地区因此也得到了自己所缺乏的畜牧业等产品的补充。这种交流既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有朝贡、赏赐、互市等各种形式。这种经济上的联系,形成了一种自然的凝聚力,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是几千年来四边少数民族都向中原发展的动力,也是中国各民族之间关系日益密切的基础。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在中国这片广袤、丰腴的大地上生活劳作的各族人民,统称中华民族。至近代,“中华”则逐成为指认全中国的一种文化符号。由“民族”与“中华”组成的复合词“中华民族”,出于晚清。经过近代以来历史进程的长期熏染,“中华民族”的含义确定为中国诸族之总称,对内强调民族平等,对外力争民族解放国家独立。近代民族国家观念觉醒,既受启迪于世界新思潮,又深植于中国诸族在数千年历史进程中形成的共同命运和近似文化心理。

——摘编自冯天瑜等《中国文化史》

材料三   会徽主体图形由腾飞向上的龙、凤及两侧的色带组成:龙凤形似阿拉伯数字“11”,恰为本届运动会的届次,又寓有“龙凤呈祥”之意,两侧旋转成半圆的橙色与蓝绿色的色带分别代表着黄河与长江,寓意天南地北各民族的团结凝聚。会徽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似,龙凤相依相伴腾飞之势,突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中国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的方式。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华民族”的内涵,分析近代中华民族意识觉醒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理解。
2022-12-06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朱峙三(1886—1967年)湖北鄂城县人,1904年参加科举考中秀才,1905年考入一年制武昌县师范学堂,1906年秋考取两湖总师范学堂,直至1911年10月毕业。朱峙三一生留下60多年的日记,作为一名普通的读书人,朱峙三的求学经历与清末废科举、兴学堂的教育大变革相始终,从他留下的日记可见一斑。如:

1901年10月4日的日记里,朱峙三写道:“朝廷近日已下诏改科举制度,不用八股诗赋取士师命以后每夕读《古文观止》。”

“前日(1905年9月2日)报载有上谕,立即停止科举……今日科举已成历史上陈迹矣。许多醉心科举之人。有痛哭者矣。”“吾邑成内人一入学便自大。不读书,预料科举不久即度,欲求时务之学,自以住学堂为有出路。”

“(两湖总师范学堂)下午第一、二堂物理学……教习三泽力太郎,日本博士也……因余为初听物理学之人,甚快意,笔记特详。“予前住速成师范,无理化二科,今日初看试验,颇感兴趣。”“余喜音乐课,余时觅风琴练习之”“今日上课,堂中授三角。去冬几何已教完,小代数亦快教完,以后或可教大代数。予每以算学为苦。”

——摘编自胡香生辑录、严昌洪编《朱峙三日记(1893—1919)》


作为历史的亲历者,朱峙三的日记有何史料价值?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晚清教育大变革的认识。
2022-12-06更新 | 243次组卷 | 4卷引用:广西三新联盟2022-2023学年高二11月联考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汉时期的长久统一为农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保障。秦、汉政府鼓励农民垦荒,调动了农民开发土地的积极性,而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也使更大面积的土地开发成为可能。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此外,黄河流域出现了水稻的种植,麦、菽也在南方有了一定推广,单位粮食生产量较先秦时期也提高了3倍左右。黄河套区、河湟谷地、河西走廊、天山南部以及长江中下游等地区逐渐成为新的粮食产区。

——摘编自王双怀《关于秦汉农业的若干问题》

材料二   西晋末年,北方陷入了少数民族割据混战的局面,中原地区人民被迫四处流迁。而东晋的建立,为南迁百姓提供了一个庇护所。在南迁人民的影响下,南方农业的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获得了较大的提高,使得南方自然条件的优越性得以体现。此外,麦、菽等北方农作物在南方大量种植,使江南地区由水稻一收转向稻麦双收,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长江流域成为重要的粮食产区,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也日益提高。

——摘编自刘璐《试析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汉时期农业快速发展的具体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时期江南地区成为重要粮食产区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认识
2022-03-05更新 | 476次组卷 | 20卷引用:广西玉林高级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3月月考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由于土地问题所生的弊病,欧美还没有完善办法来解决。我们要解决这个问题,便要趁现在的时候。如果等到工商业发达以后,更是没有方法可以解决。解决土地问题的办法,各国不同。现在我们所用的办法是很简单、很容易的,这个办法就是地价由地主自己去定,政府照地价收税和照地价收买。但是我们的办法,就要以后所加之价完全归为公有。因为地价涨高,是由于社会改良和工商业进步。推到这种进步和改良的功劳,还是由众人的力量经营而来的,所以由这种改良和进步之后所涨高的地价,应该归之大众,不应该归之私人所有。至于将来民生主义真是达到目的,农民问题真是完全解决,是要“耕者有其田”,那才算是我们对于农民问题的最终结果。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归纳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该主张的客观因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解决土地问题的主张对当时中国民主革命有何积极影响,并谈谈孙中山的经济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启示。
2022-02-22更新 | 3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西河池市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