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53 道试题
1 . 据统计,民国初年新兴的公开党(会)共有682个,其中政治类的就有312个,有人甚至认为“今日之中……实乃由党、会、社诸团体集合而成之中国也。”这一现象(     
A.实践了自由民主政治原则B.得益于封建制度的根除
C.限制了袁世凯的独裁统治D.促进了责任内阁制形成
2022-10-28更新 | 129次组卷 | 4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检测历史试题
2 . 下表是1843年前后中英两国部分进口货物进口税率变动数据,这一变化(     

货物

单位

(1843年)前旧税率

(1843年)新税率

新税率较旧税率减少百分数

棉花

24.19

5.56

77.02

棉纱

13.38

5.56

58.45

头等白洋布

29.93

6.95

76.78

二等白洋布

32.53

6.95

78.64

本色洋布

20.74

5.56

73.19

斜纹布

14.92

5.56

62.72

A.损害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B.刺激了西方对华的资本输出
C.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D.促进了中国自然经济的解体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当清王朝统治正当性未曾动摇时,“革命”一词很少提及;但1901年以后,“革命”一词被激活,代表彻底变革和用暴力推翻旧王朝的“排满革命”、“政治革命”、“经济革命”、“女界革命”等词在激进知识人群中传播,几乎开始扫荡一切观念领域。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传播B.清政府已沦为洋人的朝廷
C.康梁维新变法思想的推动D.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兴起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甲午一役,马关痛局,震撼了整个士林,也触痛了麻木不仁的清廷,自此人心思变,不变则亡,成为庙堂与江湖上下一致的政治共识。”这一政治共识(     
A.为维新变法奠定了基础B.改变了传统的政治体制
C.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D.迎合了清末新政的需要
2022-10-28更新 | 146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因官军在“靖乱”方面的无力,朝廷不得不大量用士绅办团练。最初起用的基本是缙绅(即在籍官员)如曾国藩、李鸿章等,后来就逐步扩大到一般的绅衿,其结果是起义被成功镇压。从国家治理角度来看,这一现象(     
A.推动新阶级力量的崛起B.强化了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
C.导致了中央权力的下移D.为洋务运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奏折制度是清代重要的政治制度,内外官员直接向皇帝奏报,让皇帝得以垄断了上行重要政务信息。但随着清末新政的推行,责任内阁奏事权剧增、奏折内容范围缩小、奏折在内阁总理大臣处先行集中,成为一个既定的趋势。这一变化(     
A.动摇了清朝的统治根基B.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有利于延缓革命的爆发D.客观上削弱了专制的皇权
2022-10-28更新 | 214次组卷 | 5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自宋以降,仗义死节之士远轶(超过)前古,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重建了人们的价值信仰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C.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
2022-10-28更新 | 284次组卷 | 122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检测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8 . 南朝时期,出身经常被视作社会地位的合法标准,当时精英圈子的共识是,非显贵出身的人不宜担任某些官职,甚至不能与特定人群通婚。这一社会现象的盛行(     
A.基于察举制的实施B.旨在维护世家大族特权
C.强化了中央的权威D.为门阀政治奠定了基础
2022-10-28更新 | 190次组卷 | 3卷引用:甘肃省张掖市高台县第一中学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九次检测历史试题
9 . 董仲舒把“天”作为人间秩序合理性的背景,并对这套解释自然与历史的宇宙法则予以充分的论述,为儒家学说的重建奠定了庞大的理论框架,并使之转化为民族国家的意识形态。董仲舒的思想(     
A.以格物致知为实践路径B.旨在强化社会伦理和道德秩序
C.实现了儒学思想的思辨化D.迎合了大一统时代的政治需要
10 . 下表是先秦史籍中对周王朝部分政治事件的记载,这说明,周王朝(     
《周礼•司寇》国有大事,则集万民于王门。一日询国危,二日询国迁,三日询立君。
《左传•哀公元年》吴之入楚也,使人召陈怀公。怀公朝国人而问焉。曰:欲与楚者右,欲与吴者左。陈人从田,无田从党。
《国语》(周)厉王虐,国人谤王,王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召公曰:“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王弗听,于是国人莫敢出言。三年,乃流王于彘。
A.最高王权未能实现绝对集中B.政权的贵族色彩较为浓厚
C.中央决策的民主化程度加深D.天子的行政大权日渐衰落
首页6 7 8 9 10 11 12 13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