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35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古代各民族在长期的碰撞与交融中,逐渐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观念。《史记》运用先秦以来的典籍资料,广泛搜集各地传说,梳理、创建了一个支系庞大而主线清晰的族谱体系。在该体系中,传说中的黄帝是夷夏各族共同的始祖。

至明代,云南哈尼族传说认为先祖躲入葫芦中逃脱大洪水后生下五子,分别成为哈尼、彝、汉、傣和瑶族的祖先。南甸土司自其十六世祖开始有“呈祥”“守忠”“定国”等汉化名字出现。云南乡式名额也由洪熙元年(1425)的10名,增至万历末期的47名。沐英镇滇十年,“练兵劝农,兴学化俗”“民知草长养老而兴其孝弟矣”。

——《明代云南地区的民族融合》

材料二   193810月,东南亚48埠华侨齐聚新加坡,宣告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代表大会成立。陈嘉庚作为主席发表演讲:“吾侨均为炎黄子孙,素有‘革命之母’之名誉、爱国精神见重寰宇;七七以来,与我四万万同胞敌忾同仇,输财纾难,统计不下一万万元……盖国家之大患一日不除,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愿我八百万侨胞……作我政府后盾,踊跃慷慨,加紧出钱出力……使我物力愈充,使我战力愈强,使国家得籍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使民族得精吾人力物力一报九世之仇,抗战胜利必属我国。”

——《赤子丰碑》

材料三   1949年,中国共产党通过多种渠道动员海外人士回国参加建设。青年核物理学家朱光亚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后,毅然决定放弃在美国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用自己的科学知识投身于新中国建设。他起草了《给留美同学的一封公开信》,动员更多的留学生回国参加建设。他说:“我们都是靠千千万万终日劳动的中国工农大众的血汗供养长大的。现在他们渴望我们,我们还不该赶快回去,把自己的一技之长,献给祖国的人民吗?”回到祖国去,成为当时广大留美中国学生的追求和选择!19504月,朱光亚历尽艰辛回到祖国怀抱。他把毕生所学献给了祖国,为中国的国防科技事业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朱光亚作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名列“感动中国”2011年度获奖者榜首。

——《朱光亚传》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史记》中民族观念的核心内涵,并归纳明代云南少数民族认同汉文化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陈嘉庚演讲的主要内容。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朱光亚为代表的海外赤子毅然回国参加建设的缘由。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认识。
2023-04-07更新 | 1810次组卷 | 13卷引用:2022年新高考重庆历史高考真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天津城市变化


注:①修建在南北运河与海河交汇处的天津卫城;②紫竹林商业中心;③大胡同商业中心;④经济中心;⑤政治中心

——据张秀芹、洪再生《近代天津城市空间形态的演变》

材料二19世纪上半叶,伦敦律师查尔斯·皮尔森发现,由于当时的通勤只能依靠步行,因此,他计划修建一些城市边界的铁路线,并将其中心路段设置在中央城区街道的地下,他希望新路线可以帮助人们搬离城中心的“窝棚”,在花园围绕、空气清新的居住环境下生活。1863年1月,全长7.5千米的地下铁路宣告完工,遗憾的是,皮尔森已于完工前一年9月离世。经过一个又一个的开拓者在地下铁路开发的道路上接力前行,一群富有远见的人打造了伦敦地铁,让它不仅仅是一种交通体系,更是伦敦得以发展到现有规模不可或缺的关键机制,如皮尔森所愿,地铁延长了人们的居住距离,同时也保持了中心城区的紧凑和开放。伦敦地铁成了伦敦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摘编自【英】克里斯蒂安·沃尔玛尔著《铁路史——火车、工程师与工业文明的故事》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天津城市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地铁修建对于伦敦的意义。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影响近代城市空间发展的主要因素。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个时代,机械力代替了人力……工厂制度战胜了传统的小生产体制,成为主导的生产体制,在此体制下,工人以专业化和分工的方式结合起来,进行有纪律的机械化大生产……经济生活由以乡村为主转变为以城市为主,导致大型城市兴起;生产和消费彻底分离,自然经济被完全打破……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

——摘编自张霞《关于第一次工业革命》

材料二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德国人从理论到应用的过程比英、法等国要快3至5年。正是德国人对最新科技的敏感性,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从世界工业产业所占的比重来看,1870年时德国为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已达到16%,仅次于美国(35%)。德国成了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摘编自李富森《论德国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与特点》

材料三



(1)根据材料一,指出工厂制度的特征及“这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过去的时代”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概括德国开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并归纳第二次工业革命对德国发展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说明图1、图2现象共同依托的技术支撑,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技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从科技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变化的角度谈谈给你的启示。
4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材料一封建政府利用户籍制度将人口控制在特定地域范围中,限制其流动,甚至把任意离开户口所在地视为一种犯罪而加以惩处一-人身束缚导致整个社会的封闭,从而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同人口的地域流动一样,人口的等级、职业也被户籍标志得清清楚楚;不同等级、职业间的流动受到制约,户籍是世袭的,而且还被划分为特权户种、民籍户种和贱籍户种等类别,这几种户籍地位逐级降低,界线分明。政府还通过户口管理对人口活动进行控制和制约。宋代以后出现了保甲制,户籍管理制度进一步被赋予了社会治安功能。

——摘编自金裕凤《中国古代户籍制度及其特点》

材料二汉代起实行的“编户齐民”制度,直接把户口与土地、赋税、徭役联系起来,被历代封建王朝效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基本的户籍制度。而早在春秋前期,齐国管仲将居民按职业分为士、农、工、商四民,不迁不移、恒业不变,秦汉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十分严厉的互相监督、互相检举的连坐制度,“脱籍”不仅本人要治罪,而且亲属乡邻以及执掌户籍的官吏都要治罪,统治集团借此将每一座城镇、每一个村庄、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毫无遗漏地编入国家行政网络之中。

——摘编自王凌云《论中国古代户籍管理制度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历史作用,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2023-01-04更新 | 101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荆州市八县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历史试题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妇女争取选举权的方式从温和的宪政方式发展到激烈的“战斗”方式。但英国政府长期对妇女的政治诉求充耳不闻,使得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陷于僵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妇女们很快从和平反战转为支持和参与战争,从舆论宣传到实际参与,从工厂到志愿者工作,从办公室到战地服务,妇女们全面积极地参与战争,这使得英国男性不得不承认女性在各个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从而改变了首相强硬的反对态度,使议会在立法形式上的分歧逐渐消亡,同时,妇女运动也由激烈的“战斗”转向平和。1918年,英国年满30岁的女性户主获得了选举权。

——摘编自陆伟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英国妇女选举权运动》

材料二   进入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英国议会的职能与权力出现了重大变迁。1911年通过的《议会法》规定,下院(平民院,议员由选举产生,任期5年)通过的财政法案无须经过上院(贵族院,议员由世袭贵族充任,无固定任期)的赞同,上院在收到财政法案的一个月内,需呈送国王批准;下院连续通过的多数公议案,若连续三次遭到上院否决,下院可直接将其呈送国王批准。1949年的《议会法》又将上院对下院通过的议案的拖延期由2年缩短为1年。按照惯例,首相必须来自下院。据估计,在二战后历届政府中任职的贵族只有1520名(截至2006年)。20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所有重大的政策都由与首相关系密切的阁僚商量决定,且内阁决定政策时从不进行表决,全由首相决定。

——摘编自祁建平《英国议会制度的变迁:从“议会主权”到“行政集权”》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20世纪英国议会民主制发展变化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其作用。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推动英国议会民主制不断发展的因素。
2023-05-21更新 | 184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南省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下南洋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年前的汉代,一直到明清时期才越走越宽,呈现大规模的迁徙潮。从汉朝到明清时期,每当新老政权交替之时,不堪战乱的百姓与没落的权贵的一部分会移居海外。“闽广人稠地狭,田园不足于耕,望海谋生”,因此凭借着地缘上的毗邻关系,东南亚成为中国移民特别是闽广移民的迁徙地和避难所。有资料记载,鸦片战争之前下南洋经商谋生的华人就已有150万人之多。鸦片战争之后,清政府被迫接受纷至沓来的不平等条约,此时殖民统治下的南洋,正处于加速开发过程中,对劳动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因此出现了马来西亚联邦给予移民足够的免费土地等优惠措施以吸引华工的现象。“下南洋”的华人与华侨或工或商,胼手胝足,打下了华人的一片天地。

——摘编自高荣伟《下南洋: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人口大迁徙》

材料二   19世纪,欧洲农业在机械化的普及下,农业人口迅速减少,资本主义农场的发展又使得越来越多的雇工丧失生计;工业领域中,伴随着捣毁机器的“卢德运动”、英国宪章运动的接续发生,许多工人逐渐感到失望与厌倦。为了缓和人口激增等矛盾,诸国政府也纷纷废除了限制移民的规章,因此人口外流趋势加强。而同时期的美国,农业上大量国土有待开发,加之工业革命席卷各个产业,大型工厂纷纷建立,使得美国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大大增加。1863年,国会通过了《鼓励移民法》,林肯总统和国务卿等也发声呼吁美国驻欧洲官员宣传美国的高工资,以此吸引欧洲的科研技术领域的专业人士。

——摘编自王喆《19世纪西欧人口赴美移民的历史原因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下南洋”现象的特点,并分析推动“下南洋”现象出现的因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世纪西欧赴美移民的原因,并指出与鸦片战争后华人“下南洋”的不同点。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美国独立前,北美殖民地实践了长达150多年的民主政治。独立战争前后,由于大量的欧洲先进的政治和法律学说传入美国,而这些学说和思想,极易为美国人民接受并与美国人民已经具有的共和、民主、限权理念融合在一起,从而使美国人逐渐形成了较强的人权意识和民主、共和、限权等政治要求。宪法为美国缔造了一个崭新的政府体制,为美国建立了一整套民主制度,第一次把联邦制、分权制、制衡制等抽象理论变成了现实,保证了美国政局的稳定,为美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环境。

——摘编自彭澎《论1787年美国宪法的宪政理念及其影响》等

材料二   辛亥革命前,首先站出来追求政治近代化的是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以西方启蒙思想为理论武器,要求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变封建专制为君主立宪制。维新派在与封建顽固势力的较量中败下阵来,政治体制的改革没有实现。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接受西方的民主共和思想,采取武装革命的方式追求政治的近代化。辛亥革命建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确认了资产阶级的民主原则。《临时约法》规定设立国务总理,实行责任内阁制;“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法院之审判,须公开之”,“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参议院有立法权、财政权、任免权、外交权、顾问权,有对大总统和国务员的弹劾权。

——摘编自李建忠《辛亥革命与中国的近代化》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国政治近代化的历史背景和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孙中山等革命派实践政治近代化的原因及意义。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5年,英国议会颁布了《市政法》。根据该法英国建立了民选的自治市议会,改变了早期自治市通过向国王购买特许状获得自治权的状况。根据这一法律,在178个较大的市镇建立了由选举产生的市议会.议员由纳税3年以上的成年男子选举产生。任期3年。该法剥夺了地方教会的行政管理权,由市议会总揽地方事务,并接受居民监督,建立综合性的地方政府。

——摘编自孙宏伟等《论英国地方自治体制的发展与变革》

材料二   依据宪法,美国政府体系由联邦、州和地方(包括县、市、镇、学区和特区)三级政府组成。在大多数乡镇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要求当地政府提供的各种服务越来越多。而这些是州或县没有办法完全提供的,因此就只有把这些权力下放给镇,镇在发展的过程中就逐渐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县作为区域内范围较大的地方政府单位。对县域内其他政府单位有协调作用,但乡镇在职权范围内不受县的直接干预。

——摘编自王玉龙《美国乡镇建制及运作》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835年英国《市政法》的主旨,并分析该法案对英国政治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美国地方白治的突出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特点形成的原因。
(3)综上,谈谈你对英美两国的基层治理模式的认识。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被认为是中国古代第一部完备成熟的法典,全面制定了有关性别与婚姻的法规。《唐律》对离婚有三种规定,一是“出妻”,指由夫方提出的强制离异。在《礼记》中为出妻规定有“无子、不顾父母、妒、淫、哆言、窃盗、恶疾”七条理由。妻子若犯了其中一条,丈夫就可名正言顺地休妻。二是“义绝”强制离婚。“义绝”包括夫对妻族、妻对夫族的谋害罪、奸杀与殴杀罪。官府判断一方犯义绝,必须强制离婚。三是受鲜卑族法律的影响,唐朝还存在“和离”的情况。从敦煌文书的“放妻书”样文看来,“和离”不仅双方自愿,而且还有对妻子再婚的祝词,“愿妻娘子相离之后,……选聘高官之主。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摘编《从<唐律·户婚>看唐代婚姻的双重性》

材料二1950年《婚姻法》是新中国成立后正式颁布的第一部法律。《婚姻法》规定:“实行男女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权利平等、保护妇女和子女合法权益的新民主主义婚姻制度。”党和政府利用报纸、广播、书籍等方式进行大规模宣传活动,还通过集体婚礼、评选模范夫妇等形式宣传《婚姻法》。各级法院对于因干涉婚姻自由而伤害妇女或逼致妇女自杀的罪行给予严厉的法律制裁。《婚姻法》的贯彻使受封建婚姻制度束缚、压迫的妇女纷纷向政府和法院申请解除不合理的婚姻关系,妇女提出的离婚案件迅速增加。妇女获得婚姻自由后积极参加了基层政府以及生产互助组织的工作。伴随着婚姻自主意识的增强,青年的择偶标准也发生了改变。

——摘编《论1950年<婚姻法>》


(1)根据材料一归纳唐代的婚姻观念,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50年《婚姻法》的核心理念,概括其贯彻实施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226月,中国共产党便邀请国民党等革命民主派召开联席会议,商讨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的问题。1923年,中共三大最终确立了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政策。1924年,以邹鲁等人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分子公开反对国共合作,对此,陈独秀等共产党人发表了一系列文章坚决予以驳斥和回击。在黄埔军校里,周恩来、叶剑英曾分别担任政治部主任、教授部副主任,聂荣臻、萧楚女等人先后在军校任教,他们不断宣传革命思想,培养了一大批军事素质强、政治觉悟高的学员。国民革命中,工农运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如火如荼:从192610月到19274月,仅武汉地区的工人罢工斗争就达三百多次,数十万人参加。上海工人连续发动三次武装起义,并最终在周恩来等共产党人的领导下取得了胜利。192611月,在毛泽东的领导下,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份掀起农运浪潮。

——摘编自赵建栩《如何认识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作用》

材料二 还在19277月初,即汪精卫领导的武汉政府还没有对共产党人下逐客令的时候,无论是共产国际还是中共中央,都已清楚看到国共关系全面破裂的前景了,大家基本上一致认为破裂后的形势对共产党人不利。蔡和森、毛泽东等人明确认为只有“上山”一途,即依傍山地避开国民党各路大军的围攻,伺机发展壮大。然而.随着陈独秀辞去总书记职务,共产国际指派不满30岁的格鲁吉亚人罗明纳兹前来担任新的国际代表,苏共中央出钱欢迎宋庆龄、邓演达等前往莫斯科商谈另立革命的国民党问题,武汉政府麾下第二方面军总指挥张发奎声言:“第二方面军无论如何决不反对共产党,不与共产党分家。”共产党人对形势的估计又明显地变得乐观起来了。

——摘编自杨奎松著《中国近代通史·第八卷》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共产党在国民大革命中的主要作用。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国共关系彻底破裂前,共产党人“又明显地变得乐观起来了”的原因。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