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80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市场的形成与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进程相一致,在生产力得到最初发展的阶段一新航路开辟时期,“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随着机器大生产代替了工场手工业,资本主义为进一步发展而“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放,到处建立联系”,由此形成了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市场。大工业所开创的世界历史,打破了各国之间的壁垒,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大工业“把世界各国人民互相联系起来,把所有地方性的小市场联合成为一个世界市场”,部分国家闭关自守的状态被打破,各民族间的相互依赖性大大增强。人们必须通过与他国建立联系才能满足消费需要,其生产和消费都带有世界性,所有国家都被卷入了世界市场。

——摘编自张毓颖《马克思世界市场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近代史的知识,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7-22更新 | 519次组卷 | 10卷引用:历史-2022年秋季高三开学摸底考试卷02-全国卷地区专用-2022年秋季高三历史开学摸底考试卷(多卷区)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改革

材料一   熙宁元年(1068年),宋神宗对辅臣们说:“天下自五代分裂,擅据一方,多置郡县,以固疆圉。由是役繁民困,其议饼省之。”

上(宋神宗)谓执政曰:“河北大抵立州县太多。”问唐河北州县。

安石曰:“唐时或是藩镇欲张虚名,纵唐州县亦不足问,但计方今利害何如尔。”

陶盛认为,河北“沿边地相属,如北平至海不过五百里,其间列城十五,祖宗之意固有所在,愿仍旧贯。”     

——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   王安石变法期间,北宋政府对地方行政区进行了调整,河北西路撤去19个县,变法结束后,有16个县恢复建制。

——摘编自陈晓珊《历史地理视角下的王安石变法》


评析王安石变法时期河北西路政区的改革。
2022-09-27更新 | 11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青岛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期初(开学)调研检测历史试题
3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15年美国拥有学位授予权的营利性大学分类统计表


学校类型
学校数量平均在校生人数
上市公司
型院校
独资/合资 企业型院校上市公司 型院校独资/合资 企业型院校
邻里性学校62303711352
邻里性学院26461206622
邻里性大学1434988825
地区性学校1526730204
地区性学院47762819
地区性大学4560586
国家性学校4776481384
国家性学院4935651404
国家性大学138624961014
合计3605381189410

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统计,一直到2018年,全美国共有4298所可以授予学位的大学,其中包括了1626所公立大学,1687所私立非营利大学和985所营利学校。

——摘编自周保利《二战后美国营利性大学的快速发展及其历史意义》

材料二 自1852年哈佛大学和耶鲁大学进行美国第一场校际运动竞赛以来,美国大学运动项目层出不穷,吸引着众多学生和校友的关注。大学可以凭借优秀的球队上国家级的电视转播,宣传学校的教学和科研情况,从而吸引到优秀的新生。对学生的教学方式随科技的进步而革断,存在于不同时空的学习者都有机会聆听全世界最优秀的教授的讲座,教授们也可以借助网络化的课程扩大知名度,大学更是可以通过质量较高的推广教育课程获利。

——摘编自梅伟惠《美国大学商业化现象及其启示》


(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美国营利性大学的收入来源。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国高等教育的商业化。
2023-02-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等3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近年来,关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问题,海外学者展开了激烈的讨论与多维度的剖析。

荷兰莱顿大学中国研究中心教授彭轲:中国共产党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执政成就,关键是“在继承列宁主义政党核心原则的基础之上,重视自我建设”。

德国联邦议院联盟党议会党团干事长曼弗雷德·格伦德:“中共是一个务实的执政党,为所有13亿人民谋福利。过去30多年,中国在经济、社会和国际舞台上取得的成就是中共执政能力的最好证明。”

德国特里尔大学教授韩博天等撰文指出,规划在中国是“制定各种公共政策的主要手段”,其特点是是“在松散的制度化基础上,在不断协商、起草、试验、评估和调整政策的过程中,重新组合各种治理方式”。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洪朝辉:中国现行的经济制度,既不是西方教科书上所讲的社会主义的计划经济,也不是西方典型的市场经济,它是建立在中国特殊的政治制度、文化传统和社会结构之上的政治权力与经济资本杂交的混合经济。”

——摘编自高晓林黄冰琼《海外关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智慧的认识与评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话题引发海外学者的讨论与关注的原因,并谈谈如何正确地看待这些讨论。
2022-08-26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北省九师联盟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5 .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

——摘编自朱绍侯等《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有一种臆想认为,郑和下西洋的目的是明朝试图超过元朝在海外的经营,也想要像西班牙王室鼓励哥伦布航海那样,做出新发现。……明朝的永乐帝在登基之前负责防卫北方,他把首都从南京迁到北京,就是为了便利防守北部边疆,所以他对北方的威胁始终耿耿于怀。朱棣可能是想派遣使者与西边的帖木儿汗国联络,希望跟帖木儿汗国互通声气,包抄瓦剌蒙古的势力。首先,郑和航海之前永乐皇帝的诏书中就特别提到“今遣太监郑和往西域忽鲁谟斯(今波斯湾入口)等国公干”。他没有提到东非、印度、苏门答腊之类的地方,所以郑和七次航海,每一次都到位于波斯湾东南的忽鲁谟斯。其次,郑和手下有一个叫马欢的宁波穆斯林,回国后写了《瀛涯胜览》,他有一首诗:“忽鲁漠斯近海傍。大宛米息(埃及)通行商。曾闻博望使绝域,何如当代覃恩光。”忽鲁谟斯是由阿拉伯海进入波斯湾的第一个海港,所以说它是“近海傍”。明初大宛是帖木儿汗国的心脏地区,距离蒙古盘踞的新疆非常近。

——摘编自张信刚《丝路文明十五讲》


根据材料并结合郑和下西洋的相关史实,评析材料二中作者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表述清晰)
2022-09-07更新 | 368次组卷 | 8卷引用:河北省邯郸市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习惯法随着时间的流逝、案件的积累等诸多因素而不断发生变化。因此,中世纪时期的领主和佃户便要求将习惯法诉诸文字,以备审判时准确无误地使用。在英国,庄园法庭的判决结果一般是记录在案的,从而形成所谓的“判例”,而新的“判例”便可以作为新的习惯法在下次审判中被引用。虽然庄园惯例并不是由庄园领主统一制定的,但当已经存在的惯例不能够完全满足领主的某些利益时,领主便会召集农民来重新制定新的庄园惯例。每个庄园法庭里的农奴和领主为了自己的利益进行无休止的争辩,从而产生了有利于自己发展的新的判例。但经过一次又一次的集体表决,我们会发现新的惯例在慢慢倾斜,倾向于农奴一方。

——摘编自刘璐《论中世纪英国庄园法庭的性质》

材料二   11世纪后期,《查士丁尼法典》一经发现,便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人开始积极投身于对法典的研究之中。其中,意大利的博洛尼亚大学闻名欧洲,该大学逐渐取得欧洲法律学教育的领导地位,其全盛时期有来自欧洲各国的学生约一万多人,声名远播。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不同的法学流派也开始出现,其中最著名的法学学派有注释法学派和疏证法学派。通过他们的努力,中世纪的时代精神得以与古典时代的罗马法相融合,使得罗马法更加适合中世纪的历史实际,从而为欧洲各地继受以及在法庭审判中实际使用罗马法准备了条件。

——摘编自陈勇《查士丁尼法典评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英国“庄园惯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世纪“庄园惯例”形成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查士丁尼法典》对中世纪法律的影响。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科举取士情况简表

科举取士人数平均每年取士人数约为唐代的5倍,约为元代的30倍,约为明代的4倍,约为清代的3.4倍。
进士出身背景据《宝佑四年登科录》所载,仅该年录取进士601人,其中官僚出身的184人、平民出身的417人。
担任高官比例北宋的71名宰相中,有64名为进士或制科出身,除去一些特殊情况,真正不由科举而任宰相者,仅有3人。
进士及第方式礼部录取后,要到殿庭复试。及第与否和及第等级由皇帝决定。

——据张希清《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与冗官问题》等

材料二   一方面承负沉重的外部压力,一方面鉴于五代时期内部变乱频仍、政权倏忽更迭的教训,“稳定至上”始终是赵宋王朝内政措置的目标。外部压力当前,宋代的军力不振,一直被人诟病:“一个以军人为首脑而组成的国家,偏在军事上的作为,不及其他任何主要的朝代。”

——据邓小南《一个“生于忧患,长于忧患”的朝代》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宋代的立国特色加以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逻辑严密)
8 . 【奴隶制与社会发展】

材料一极端民主政治催生出了雅典某些特殊的美德——“自由、平等、友爱”,这些美德最直接地表现了对弱者的同情。与奴隶均为国家所有的斯巴达不同,雅典除少数国有制外,绝大部分奴隶属于家庭个人所有,奴隶主与奴隶并肩工作、共同生活,他们的关系甚至要比夫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还要亲密。

——摘编自周芸《论古代雅典“温和”的奴隶制》

材料二罗马共和国末期,部分聪明的奴隶主为避免奴隶逃亡或吸引逃亡的奴隶,逐步改变对奴隶的剥削方式,他们把大范围的土地划分成许多小块,交给赎身的奴隶耕种,由此就变成一个新的社会阶层——隶农。进入帝国时代,隶农制获得较大发展,遍布于意大利本土和地中海沿岸各行省。许多贫困农民因不堪政府重税的盘剥和官吏的欺压,也被迫将自己的小块土地“献给”大土地占有者,以求获得“保护”,充当其隶农。恩格斯认为“隶农制是罗马奴隶制占有制生产危机的产物”“是孕育于奴隶社会中的一种新的封建因素”。

——摘编自任宪宝主编《全球通史:人类共同体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古代雅典“温和”奴隶制形成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括古罗马隶农制的特点,并对古罗马隶农制进行简要评析。
9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与西方相比,中国启蒙不仅匮缺市民社会的根基和动力,而且没有西方式的孕育了现代性的传统资源可资利用。这样,当启蒙运动移植西方现代性价值并以其批判本土传统时,传统的抗拒和文明的冲突,都是西方内源性启蒙所未曾遭遇过的。五四时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转型,是一个中西文化冲突和融合的过程。从文字阐述到政治实践的西方思想启蒙一直把人的价值(文艺复兴)、人的自由权力(启蒙运动)作为基本起始点,而且人的价值、人的自由权力也是西方思想启蒙的一般归宿。而中国的思想启蒙长期以来偏离了这个方向,人的价值、人的权力始终没有成为思想启蒙的起点和归途。

——摘编自高力克《五四:未完成的启蒙》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世界现代化首先表现出巨大的共性,即相似性,是共性使“世界现代化”得以成立。但现代化在世界各地又有不同——道路不同,经历不同,模式不同,表现方式不同,成功与失败不同,经验与教训不同——这些都是现代化的特殊性。特殊性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都可能表现,由于其文化背景不同,历史传统不同,置身于其中的当事人不同,时代与社会环境各不相同,主观与客观的因素相互交织,就演绎了世界现代化的多种途径,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模式。模式既包括现代化的共同性,也包括现代化的特殊性。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评析上述材料中关于现代化的论述。(运用具体史实,就材料中关于现代化的局部或整体论述进行评析。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2022-09-13更新 | 107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2023届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测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