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21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时间

中国

世界

二战后初期至五十年代

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先后出席日内瓦会议和亚非会议。
实施“一五”计划,进行三大改造。
美国组织“联合国军”参加朝鲜战争。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成立。
亚非会议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

20世纪六十年代

周恩来出访亚非十四国。同法国建交。
与朝鲜签订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古巴导弹危机。
不结盟运动兴起。

20世纪七十年代

与美国实现关系正常化。提出划分“三个世界”的思想。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美国从越南撤军。尼克松访华。
非洲几内亚比绍、莫桑比克等地区独立。

——摘编自顾宁等著《新中国与世界》等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2024-04-08更新 | 42次组卷 | 8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泰州市)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早期活动简介


蔡元培先后组织“中国教育会”“爱国字社”;1904年担任“光复会”会长,1905年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会长。民国建立后担任教育总长。
陈独秀1903年安徽拒俄运动最主要的组织者。1905年初创办了“岳王会”并任该会总会会长。(“岳王会”是安徽、江苏革命力量的母体。)武昌首义后,陈独秀任安徽革命政府的秘书长。
李大钊、鲁迅、钱玄同、易白沙、刘半农等不同程度上参与了晚清民初的反清反军阀的革命运动。
胡适、周作人等较年轻,未预务具体革命活动但始终站在同情革命派立场。

—据陈万雄《五吗新文化的源流》整理

材料二   辛亥革命时期并未明提出反对封建主义文化的口号,未对封建思想发起全面冲击。辛亥 革命爆发后,陈独秀参加了 “二次革命”,19148月发表《爱国心与自觉心》,该文言词 “伤感过去”,可以深切感受到他那为追求民主而激烈跳动的脉搏。“民主至上,而人民又缺乏民主觉悟,这种强烈的追求与深切的认识,使人们不禁意识到提倡科学与民主的《新青年》 杂志,已在母腹中蠕动,当它一经诞生之后,一个光彩夺目的思想巨人便出现在众人的面前。”

—摘编自吴雁南等主编《中国近代社会思潮》


综合以上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 有据,表述清晰。
2022-11-01更新 | 106次组卷 | 5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基地学校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2022·江苏南通·模拟预测
名校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圣人孔子:达到中国人威望的巅峰从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就是历代皇帝的治国之本。到清朝时,康熙皇帝亲自写了楷书的匾额“万世师表”,下诏挂在孔庙大成殿梁上。近两千年间,孔子的个人声望始终维持在巅峰,被尊为“古今第一圣人”。
落魄孔子:“打孔家店”之风日盛1921年,新儒家代表人物梁漱溟在出版他的《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时写到:“今天的中国,西学有人提倡,佛学有人提倡,只有谈到孔子羞涩不能出口”,以至于“孔子的道理成了不敢见人的东西”。
罪人孔子:孔子成过街老鼠70年代的“批林批孔”运动形成反孔高潮,那个时候对孔子的贬损几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孔子名仲尼,家中排行老二。于是在那段时间,孔子就被蔑称为孔老二或孔二。在那种大环境下,很多人从尊孔转变为反孔。
平民孔子:仲尼变得“萌萌哒”台湾漫画家从1986年开始,创作了《孔子说》等多部四格漫画,1990年由三联书店引进大陆的,用漫画乃至搞笑的方式讲述他的故事,其独特的魅力让当时很多人惊叹不已。
雕像孔子:国学复兴,孔子复归圣位?以孔子儒学为代表的国学大受热捧。2004年,中国成立了在世界各地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命名为孔子学院,如今孔子学院遍布全球。2011年1月12日,一座总高为9.5米的孔子雕像在国家博物馆前落成,但是仅仅三个月后,孔子雕像便被移走,迁入国家博物馆雕塑园中。

——摘编自李岩《孔子形象在历史上的变迁》


综合材料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2022-08-03更新 | 488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市2022届高三6月高考临门一脚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庚子之变后,国人无论朝野咸知非变法不足以自存。到1903年,君主立宪作为一种社会思潮在国内知识界和留学生中勃兴起来。1905年,“上自勋戚大臣,下逮校舍学子,靡不曰立宪立宪,一唱百和,异口同声”。督抚和出使各国大臣的奏请也是立宪运动蓬勃的原因。最终,清政府也不得不做出改革政体的姿态。

清廷预备立宪之措施梗概为:19067月,清廷下诏仿行宪政,以改革中央和地方官制入手。19078月,改考察政治馆为宪政编察馆。9月,清廷成立制宪局,筹备资政院及各省咨议局,命令成立省、州、县各议会。19088月清廷颁布“宪法大纲”,定九年之后召开国会。只是议会可与商议,但不决定政府的决策。后清廷缩短预备立宪年限,改于1913年召开议院。

——摘编自王富聪《清末新政时期统治者内部对立宪政体的接受进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政府改革政体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清廷预备立宪。
5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电影名称上映时间电影片段
《体育皇后》1934兼具了健康体魄与忧国意识的林缨真诚地接受了云鹏的教导,云鹏特别强调“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精神!有青春的朝气然后有奋斗的恒心!任何民族自强的原动力,就是健全的身体!”
《女篮5号》1957青年时期田振华对篮球事业的坚持让他在捍卫民族尊严之时饱受失去恋人的痛苦,但在新中国,步入中年的他又焕发了青春。
《沙鸥》1981沙鸥克服伤病参加比赛,却在决赛时输给了日本队。沙鸥把所得银牌扔进大海,说:“人没有目标就无法生活下去。我要的是金牌,不是银牌。”后来沙鸥指导的排球队最终夺得亚运会冠军。
《夺冠》2020郎平以国家为心底深处的基石,同时启发新生代球员要能真正享受打球带来的快乐,因为“当今的排球应当是快乐的”。

——摘编自王译敏《中国体育电影经典作品与民族精神的建构》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论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2022-06-03更新 | 58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扬州市2022届高三考前调研测试(B)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早在14世纪时就运抵西方。1718世纪,瓷器成为在欧洲流行的“中国热”的典型商品,主导着欧洲流行社会,东方的设计风格与物品样式被融入洛可可风格之中。瓷器能够轻松融入欧洲文化,离不开生产者们灵巧的双手。在1683年后,一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大师对景德镇作坊进行了改革,推动了新式釉彩的出现。景德镇作坊还进行了部门化改革,画坯师博只负责自己所辖的特定形象——花、鸟等的绘制工作,没有一片陶瓷是由单个人来完成的,这使亚洲生产者面对欧洲迅速壮大的中产阶级和精英市场时,能够批量供应欧洲产品。

——摘编自【英】马克辛·伯格《奢侈与逸乐:18世纪英国的物质世界》

材料二   18世纪中叶是中西瓷器贸易的高峰时期,据《竹园陶说》载:“欧土重华瓷,我国商人投其所好,乃于景德镇烧造白器,另雇工匠,仿照西洋画法,制成彩瓷,售之西商”。欧洲人把瓷器看作是伦理规范、和谐共融与美德风度的化身,他们通过中华物品的万花筒得以窥视自己内心中对人类尊严和高尚的追求。随着华瓷在西方民间的普及,瓷器不但成为新兴的中产阶级的必需用品,而且逐渐进入寻常百姓家。18世纪80年代,欧洲对中国粗瓷器的需求增多,这实际上反映出中国制瓷业开始遇到欧洲新兴制瓷业的竞争。这种竞争首先影响到高档华瓷的出口,因为欧洲制瓷业在“迎合西方顾客的情趣和交货迅捷”方面占有优势。

——摘编自吴建雍《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瓷器成为欧洲“中国热”典型商品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中西瓷器贸易的新变化。
(3)根据材料,简析瓷器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2022-05-31更新 | 172次组卷 | 3卷引用:江苏省南通市2022届高三四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梭伦推动的政治实践使得正义和应得的观念紧密联系起来。梭伦所在的雅典,富人和穷人之间的矛盾非常激烈,这就促使他思考维系社会秩序的正义原则究竟为何。在梭伦看来,正义的应有之义是在穷人与富人之间做到不偏不倚。于是,他一方面将政治权力更多赋予富人;另一方面则拒绝给予平民过多福利,因为平民应得的是自由和恰如其分的尊严,而不是奢望直接分得财产,财产主要还是应当依靠劳动获得。梭伦的正义论虽然引入了应得观念从而给予正义的论题更广阔的空间,却也为一种功利主义的正义论一以财产、利益或幸福的多少来界定正义一留下了余地。.

一一摘编自苟东锋《正名与正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梭伦维持正义的政治实践。
(2)根据材料,概括并简评梭伦的正义观。
2022-05-26更新 | 96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如皋中学2022届高三适应性考试(三)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7世纪以来,人口增加,钢铁工业、造船工业、制造业的发展,圈地和沼泽地排水造田的破坏,森林大量减少,英国生态环境趋于恶化,使以薪柴为主的传统能源供应链断裂。詹姆斯一世(16031625年)认为烧煤是新的时尚,开创了把煤送进威斯敏斯特的先例,并鼓励伦敦西区的富人使用煤。英国拥有蕴藏丰富、便于开采的煤炭资源也是其率先完成主体能源转型的特殊性条件。到17世纪中期,不仅在伦敦,而且其市镇和乡村,煤炭作为生活用燃料已经比较普及了。由于采用了焦炭炼铁法、蒸汽鼓风法、搅炼法等新技术,冶金业第一个迈入全新的阶段。蒸汽机的广泛使用,进一步促进了能源替代,把一个以木柴和水利为基础的英国,变成了以煤炭和铁为基础的英国。

——摘编自邱建群《生态危机与能源转换》

材料二   煤炭开发促进了蒸汽动力的广泛应用,引发以纺织技术、矿冶技术和交通运输技术为突破的产业革命。到1815年,大的煤业公司开始由职业经理人管理,技术得到改进。煤气灯的使用照亮了人类的漫漫长夜。农家翻造、扩大房舍,改善设施……炉灶经过改装以便烧煤。海军在战争年代紧抓对煤船的控制,帮助英国树立对海洋的统治,打败了诸如法国和西班牙这样的大陆对手。煤炭的运输把英国引向大海,英国从一个小农业国成长为一个世界级的工商业大国。……煤炭也是破坏人类文明的罪臣,伦敦周围庭院中的水果树不结果子,连树叶也纷纷凋零。生长发育中的孩子大约一半活不到2岁就夭折了。

——摘编自舒小昀《工业革命:从生物能源向矿物能源的转变》


(1)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以来英国能源转换的特点。
(2)据材料二,分析英国能源转换的影响。综合两则材料指出英国能源转换对中国产业升级的启示。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长城,是中国在世界范围内识别程度最高的标志性文化符号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中国国家的象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文人志士开始通过长城表达忧国忧民、保家卫国的思想。林则徐在鸦片战争失败后,于遣戍伊犁途经嘉峪关时写下“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表达了他抗击外敌侵略的愿望和悲壮不屈的浩然之气。19355月上映的抗战影片《风云儿女》的主题曲《义勇军进行曲》,在电影放映后迅速成为中国最流行的抗日救亡歌曲。《义勇军进行曲》把“中华民族”和“新的长城”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关于长城新内涵最经典的表达方式”。至此,长城的国家象征意义已清晰可见。19499月《共同纲领》决定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明确地把长城推向新中国的国家象征地位。2014年以来,国家主席习近平通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和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向海内外发表新年贺词,背景画始终是万里长城。

——摘编自王雁:《论长城国家象征意义的形成》


运用材料,自拟一个与长城的国家象征意义相关的题目,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论述。(要求:论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明治维新后期,儒家文化对日本国民教育路径产生了更为强烈的影响。1879年,明治政府颁布《教学圣旨》提出,着眼于国民在“文明开化进程中”研读西学而忽略传统社会风俗及道德品行可能带来的风险,强调应以儒学的“仁义忠孝”为教学根本。1883年,文部省向各府县公布《小学修身书编写方法大意》,强调“遵循万世一系天壤无穷之国体观,养成尊王爱国的精神;道德教育需基于儒教精神,在小学中采用欧美的道德教育将会有很多弊端”。1890年,《教育敕语》作为诏书由天皇直接下达给国民,奠定了儒学文化在国民道德教育中的关键地位,强调国民对于天皇的绝对服从和奉献。

——摘编自杨达《儒家文化与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国民教育路径》


(1)根据材料,分析明治维新后期日本在国民教育中重视儒家文化的原因。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儒家文化对日本国民教育路径产生的影响。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