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55 道试题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美国学者彭慕兰在其著作《大分流》中提出,1750年前,东西方处在基本的发展水平上,西方并没有任何明显的和独有的内生优势,两地间的“大分流”大约发生于18世纪中期以后。在此之前,大卫·兰德斯认为东西分流时间是公元1000年;安格斯·麦迪逊认为是14世纪;斯蒂芬·布劳德伯利等人则认为1700年中国GDP是英国的70%左右,双方的差距在1720年前后逐渐拉大。

——根据彭慕兰《大分流》等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出一个你认可的东西方“大分流”的时间节点,并加以阐释。(要求:任选材料中的一个时间点或者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2 . 材料   在越南抗法、抗美救国战争期间,中国对越南进行了全面无私的援助,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但1973年越南抗美战争胜利后,越南为谋求地区霸权不断挑起边境冲突,并大肆迫害、驱逐越南华侨和华裔越南人。1978年夏天,越南共产党四届四中全会竟把中国列为“最直接、最危险的敌人”,并叫嚣打败中国。19792月中旬,中央军委命令广西、云南的边防部队对越军进行自卫反击作战。我军连续打下同登、谅山、禄平、高平等20多个越南城镇和战略要地,使越南战略纵深门户洞开,给予越南侵略者以严厉的教训和惩罚。从35日至16日,我边防部队奉中央军委命令全部撤回中国境内,取得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重大胜利。

——摘编自张健国《新中国边境上的自卫还击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对越南进行自卫反击战的意义。
2022-05-01更新 | 165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文综历史试题
3 . 下图是英国社会的暴力犯罪数量的变化情况。据此可知,当时
A.犯罪数量减少得益于工业革命B.英国总犯罪人数量下降趋势
C.社会治安状况得到了根本改善D.经济发展推动英国社会治理
2022-05-01更新 | 196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昆明市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届高考适应性月考卷(十)文综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4 . 材料 张骞(约前164年~前114年)字子文,汉中郡(今陕西)人,富有开拓和冒险精神。当时,匈奴以西域作为据点,常侵占汉朝的领土。汉武帝决定沟通与西域的联系,联合大月氏以夹攻匈奴。西汉建元二年(前139年),张骞由长安出发,穿过河西走廊时被匈奴抓获,匈奴对张骞进行了种种威逼利诱,而张骞“持汉节不失”,十年后逃脱,终打通了汉朝通往西域的道路,即“丝绸之路”,汉武帝以军功封其为博望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对西域进行了实地的调查研究工作,打开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南亚以至通往欧洲的陆路交通,从此中外往来不断。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骞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简析张骞取得功绩的原因。
5 . 《礼记·王制》云:“……天地寒暖燥湿,广谷大川异制。民生其间者异俗……”,西周封建着眼于天、地、人,尊“地之义”“民之行”“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以求“藏天下于地方、由地方以见天下”。据此可知,西周封建(       
A.消弭了地域间的文化差异B.源于自然风土民情
C.秉持天下一家的治国理念D.以神权政治为核心
2022-04-27更新 | 1582次组卷 | 23卷引用:云南省曲靖市第二中学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6 . 1903-1911年,全国共成立商办铁路公司16家,集股达5977万元,兴筑铁路422公里。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A.铁路事业建设举步维艰B.新兴公司开始出现
C.国人民族意识得到提升D.清末新政成效显著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831年3月,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私人秘书向首相格雷抱怨说,那些参加规模不断壮大的示威游行的人,“绝大多数来自最下层阶级”。这说明,当时英国
A.社会制度弊端日益明显B.阶级对立已成水火不容
C.政府成为一切矛盾焦点D.资产阶级革命一触即发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8 . 材料   生活在明末清初的顾炎武(1613-1682年)科举失败后,“感四国之多虞,耻经生之寡术”,决心探求有益于国计民生的学问。他博览群书,收集资料,并通过调查考察,加以核实,以拯救时弊。明亡后,他在复杂的环境里奋斗,既是“学者”,又是“勇士”。他组织武装力量,抗击清兵,兵败后,在全国各地进行秘密活动。他考察“山川风俗疾苦利病”,特别是军事上起重要作用的地理位置,为反抗清朝统治作准备。顾炎武著述宏丰,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思想家。其《天下郡国利病书》专论地方利病,如水利、资源、户口、田赋、兵役、交通运输等,共120卷;其《日知录》囊括了作者全部学术、政治思想,辨析了“亡天下”与“亡国家”,共32卷。

——摘编自《中国古代政治思想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顾炎武学术思想形成的背景。
(2)梁启超1924年在《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评价道:“但讲到筚路蓝缕之功,不能不推顾亭林为第一”。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顾炎武。
2022-04-23更新 | 94次组卷 | 1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1938年,从香港、澳门、广州输入的物资约占中国进口总量的80%,其中包括飞机、武器、汽油、医药、车辆、机械、各种金属及通讯器材等。这主要是由于
A.华北华东沦为敌占地区B.欧美各国全力援助中国
C.东南沿海工业基础坚实D.沿海民族工业大量内迁
2022-04-23更新 | 172次组卷 | 5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10 . 苏联与德国的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对比(1940-1944年)表
工业产品苏联产量德国产量对比
电力(十亿千瓦)195.9352.71∶1.8
煤炭(百万吨)607.429241∶4.8
钢铁(百万吨)63.7162.51∶2.6

上表内容与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现象联系最为紧密的是
A.两个德国分立的定型B.苏联大国地位的奠定
C.欧洲经济恢复的艰难D.世界格局转变的完成
2022-04-22更新 | 310次组卷 | 2卷引用:云南省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首页3 4 5 6 7 8 9 10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