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 . 柳宗元认为,佛教“其教人,始以性普,终以性善”,是符合偶家性善和中道思想的。并指出,佛教思想“与《易》《论语》合,虽圣人复兴,不可得而斥也”。据此可知,柳宗元意在
A.推动佛教思想传播B.维护儒家正统地位
C.宣扬性善论的思想D.完善儒家思想体系
2022-03-11更新 | 113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2 . 清朝时期,内地商人经常用布匹、茶叶和铁器等到东北交换毛皮、人参等土特产。当地的索伦语类满语,达斡尔(旧称达呼尔)语接近蒙语,到康熙末年都已出现了“其中间杂汉语”的情形。嘉庆年间,内地赴东北地区贸易的晋商“与蒙古、索伦、达呼尔交易,皆通其语,问答如流”。这有利于
A.多个地域性商人群体的形成B.清王朝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C.促使东北地区自然经济解体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下图为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创办的大生企业的系统结构图,据此可知,大生企业的主要特点是
A.业务经营范围遍及各领域B.体系完整利润丰厚
C.企业发展与社会效益兼顾D.经营管理科学高效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宋襄公,公元前650年-前637年在位。身为嫡长子的襄公,在父亲宋桓公病危之际,请求父亲改立长且仁的目夷为太子,目夷推辞不受。襄公即位后,让目夷做大司马,主管全国军政。齐桓公死后,襄公想要继齐而霸诸侯,此时正值齐乱,襄公便到合曹、卫、邸三国伐齐平乱,立了齐孝公。在执滕子、灶郐君、伐曹国等一系列军事行动后,襄公图霸之志愈坚。曾三次主持诸侯之盟,但他的霸主地位并未得到诸侯承认。此时齐已衰,晋未兴,宋称霸的障碍是楚。前639年,襄公欲盟于孟,召楚。楚王怒曰:“号我,我将好往袭辱之”,遂行,至盂,遂执辱宋公,宋楚矛盾激化。次年,两国战于泓,在楚军渡河后列队混乱之际。襄公说"君子不鼓不成列”“不以阻隘”“不重伤”,致使坐失战机,宋军大败,襄公伤股,于次年郁郁而亡。

汉代《白虎通·号篇》曰:“宋襄代齐。不搞二毛(有白发的人),不疑不成列。”《春秋传》曰“虽文王之战,不是过。知其霸也”宋襄公遂跻身传统五霸说之列。

——摘编自刘浦江《“春秋五霸”辩》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如识,把握宋襄公为争夺霸主之位采取的主要行动。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知识.简析宋襄公“跻身传统五霸说之列”的原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罗马法诉讼的基本形式是:首先,法官介入诉讼纠纷,通过运用相关的法律规定做出判决,该法律规定须由法官和当事人确定。紧接着是判决的执行程序,该程序应依当事人的请求而开始,也要求法官必须参与。据此可知,罗马法
A.诉讼过程太过繁琐B.形式主义特征明显
C.司法程序较为严谨D.制度体系日趋完善
6 . 新中国成立以来.劳动模范以不同的身影出现在大众视野。从建国初期的“老黄牛"形象、六七十年代的“铁人"形象到改革开放时期的“当代愚公”形象,衍生为新此纪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复合型人才形象等。劳动模范形象的变迁,说明
A.党和政府始终重视价值引领B.评选的标准缺乏延续性
C.社会形态变化影响着价值观D.中国精神内涵不断更新
2022-03-10更新 | 756次组卷 | 17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1906年,清政府刚宣布“预备立宪",各地宪政团体就纷纷成立,不久爆发了国会请愿运动。咨议局和资政院成立后,请愿运动势头越来越大。一时间,报纸杂志上批评清政府“预备立宪"名不副实,要求拿出实际行动的言论不绝于耳。这说明
A.社会舆论左右政局变化B.宪政改革遭到民众反对
C.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尖锐D.民主政治成为大势所趋
8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非洲当地被征召入伍和自动武装起来的非洲人约有150多万,还有百余万非洲民工在各反法西斯部队中从事修建防御工程、基地、飞机场,战略道路,港口码头以及随军运输装卸等工作。艾森豪成尔曾承认,英美联军在北非的胜利是与北非当地居民对希特勒集团所进行的斗争分不开的。非洲战事结束后,有45万非洲人前往欧洲和亚洲,在意大利、法国德国等战场上同法西斯军队作战,数十万非洲民工在这些地区参加军事工程建筑和后勤运输。

为应对战时需要,西方殖民当局不得不放松对非洲的某些限制,允许乃至鼓励非洲燃料动力等经济部门的扩大,非洲各地的港口和机场建设、铁路和汽车运输甚至人力和骆驼运输都特别兴旺。为解决大量劳力和技术工人的短缺,殖民当局雇佣或强征众多破产农民到矿山、种植园或城市企业劳作。同时;为非洲人开办特设的行业训练班,由此,固定、熟练的工人阶层力量大大增强。随着对宗主国联系的减弱,非洲本土企业家和商人的活动范围也得到了扩大。

——摘编自顾章义《论二战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崛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非洲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对非洲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1949年6月27日,美国驻苏大使馆在给国务院的电报中不无忧息地说,“黑人问题”是苏联反美宣传的重要主题,苏联媒体在诸如私刑、种族歧视隔离和利夺公民政治权利等问题上的批评毫不留情,试图建构这样的美国国家形象,即美国黑人遭到残酷压迫,在美国现存政府体制下没有任何改善自身地位的希望。据此可知
A.苏联施压美国政府改善黑人地位B.苏联利用舆论宣传实现政治目标
C.种族问题威胁到美国的国家安全D.美苏争霸已渗透到意识形态领域
2022-03-10更新 | 125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进入民国后,各省军阀割据,竞相自放县长。县长任用漫无标准,副官、马弁当县长者比比皆是,且唯省令是从,地位十分低下。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拟订《县长考试暂行条例》,由中央派官员前往各省举行县长考试,以此选拔县长。但由于考试形式和内容仍是变相的科举考试,使得考试及格者往往难以胜任县长职务,再加上国家对县长任用缺乏有效的制度保障,各省自行其是,从而导致考取县长的实际录用率非常低。19296月,国民政府制定《县组织法》,规定县长人选由各省民政厅长提出合格人员2-3名,经省政府择一代理,再由省政府将其履历书送至内政部审查合格后,由国民政府正式任命。这实际上将县长的初选权委托于民政厅长一人之手,难免滥用职权,任用私亲,甚至以县缺为聚敛的工具。于是每一次民政厅长的更替,必然出现一次县长大换班。在任县长随时有解职之虞,因而无日不在打算失业后的生活出路,小则收受贿赂,大则贪污公款,基层吏治自然日滥。

——摘编自王奇生《革命与反革命:社会文化视野下的民国政治》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京国民政府改革县长选拔方式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南京国民政府县长选拔方式改革失败的原因。
2022-03-10更新 | 110次组卷 | 3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一模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