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60 道试题
1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相对独立的经济工作路子。特别是在皖南事变后,根据地政权断绝了与重庆国民政府之间的上下级关系,不仅“自设银行,自发货币,自定法规法令,自行其是,完全脱离国民政府而自行存在”,而且与国民党政权、汪伪政权、侵华日军展开了卓有成效的货币战。这些经济工作(     
A.为抗日根据地的创立奠定了基础B.呈现出与政治斗争相结合的特点
C.解决了中国抗战财力不足的困难D.巩固了中共在抗战中的领导地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提出的“打倒列强,除军阀”口号,正是五四运动“外争国权,内除国贼”口号的直接传承,也切合民间大众的民族主义情绪。结果,国民党在政治上既保持与民间大众的沟通,又与五四新文化运动主流部分汇合,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央。这说明当时(     
A.国民革命是五四运动的继续B.国民党拥有广泛社会基础
C.国共合作推动国民革命发展D.民间大众成为革命的主力
3 . 明代房舍经历了由草舍而瓦屋、由无厅而有厅、由矮小而高广、由三间五架而多间多架、由朴实无华而重檐曾背的变化。这些变化日益普及,且遍布各地,且多是富民阶层和士大夫所为,明初政府对不同社会等级居住房屋所作的规定也逐渐破打破。这说明(     
A.政府权威受到严重挑战B.社会风气逐渐奢靡腐化
C.阶层变动促使房舍变化D.经济发展推动风俗变迁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1882年6月,在上海上市交易的股票仅有10种。到1883 年4月,则达到29种,而且股票市场价格均超过了票面额,有的甚至超过数倍,股票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这体现了当时(     
A.中国社会面临剧烈转型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充裕
C.上海股市蕴含巨大风险D.新兴工业倍受投资者的追捧
5 . 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在19世纪,正如更早些时候那样,富裕的贵族、乡绅与上层商人之间的界限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在很多情况下,我们很难判断一个人究竟属于这个集团,还是属于另一个集团。”这反映了()
A.经济发展加速中间阶层壮大B.工业革命推动社会结构变动
C.上层社会的身份认同感消失D.商业资产阶级地位不断提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唐玄宗初年,西北、北方地区各民族活动频繁,边地州府防务事重,朝廷组织军事行动也多跨地域,从内地和边地各州县抽调包括府兵在内的人力、物力。如何协调边地各州、府防务,统一军事管理,成为当务之急。节度使制就是在此形势下建立的。据此可知,节度使的设置(     
A.旨在削弱地方军事权力B.适应了巩固边防的需要
C.导致出现藩镇割据局面D.提高了地方的行政效率
2022-05-12更新 | 812次组卷 | 7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7 . 1975年,来自苏联、波兰、英国等33个欧洲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的代表齐聚赫尔辛基,参加欧洲安全和合作会议,并签署了《最后文件》,内容涉及欧洲安全经济合作、技术交流等多方面。由此可知(     
A.美苏两国放弃了冷战思维B.谈判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主流
C.欧洲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D.两大阵营的紧张关系有所缓和
2022-05-12更新 | 124次组卷 | 1卷引用:新疆2022届高三三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中写道:“作为国家的具体表现,同过去相比,具有两个最根本的特征,即:第一, 它造成了一种已不再直接等同于武装起来的全体人民的公共权力;第二,它第一次不依亲属集团而依共同居住地区为了公共目的来划分人民。”据此判断,中国古代国家应该出现在(     
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卢梭认为,人只在-一个方面优于动物:人类具有改善自己的能力。因此需要做的事,不是放弃文明,恢复自然,而是打开人们的眼睛,使他们看到他们生活于其中的人为的、腐败的社会的真正性质并且使他们相信有必要对它进行根本的改造。卢梭的这一认识(     
A.强调了人是万物的尺度B.否定了封建神学的权威
C.反映了政治变革的诉求D.反思了理性主义的弊端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尽管政府严禁私产私销食盐,可是明朝中叶后,福建还是出现了私盐泛滥的现象。为解决官盐不售,财政紧缺的问题,1443,福建布政使孙升上疏朝廷,请求将得浔美、丙州、惠安三场盐税折来,户部对此给予批充。1448,朝廷同意福建盐税全折,“每引折来一斗,派纳泉州府附近永宁卫,并福全、金门等所仓,听给官军月粮。”后来,福建一些盐场逐步废除实物税改行货币税。从1503年户部“题准将惠安场七千三百五十三引,每引征银七分解部"开始,直至1575,福建运司辖下的盐场全部从折米改为折银,完成了盐税折银的漫长过程。盐税改折是官府应付福建盐区“私盐充斥,国课半减”局面的一项改革措施。改折后,灶户在缴纳规定量的税银后,就可相对自由支配自己的劳动产品。

——摘编自周典恩《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之初探》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朝中后期福建盐政改革的作用。
首页2 3 4 5 6 7 8 9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