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584 道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资治通鉴》在探讨历史盛衰上体现出史学求通的思想,由于时代的特点,司马光总结历史盛衰经验,除关心秦何以亡,汉何以兴,隋何以亡,唐何以兴这些问题外,侧重探讨如何用封建纲常礼教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司马光关于历史过程的王道、霸道的观点是保守的、倒退的历史运动观。《资治通鉴》选择史料的标准:一是求实,这是考异法要解决的问题;二是鉴盛衰,法善戒恶,这是政治、伦理道德的标准。司马光考史是为修史服务的,《通鉴》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历史文学价值。《通鉴》在史学史上有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吴怀祺《的价值和司马光的历史观》

材料二   九一八事变后,政府为唤醒国民爱国精神,通令各大学开设中国通史课程。傅斯年等提出了“书生何以报国?”的问题。钱穆为了讲好通史课,先后编写了几种讲义,又编选了一部《参考资料》,后编成《国史读本》,此外,尚有“通史随笔”五六册,汇集备课时所需史料,到西南后又续有补充,为《国史大纲》之祖本。《国史大纲》成书后,钱穆写成《引论》一篇,在昆明《中央日报》上发表,正面阐述了钱氏“新史学”的基本内涵,批评了当时流行的各种史学观念。他强调,一国历史与文化实是民族赖以存在之基础,“国史”应成为一种国家和国民的教育。

——摘编自冯峰《钱穆研究三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资治通鉴》的史学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钱穆撰写《国史大纲》的历史背景及意义。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优秀史学著作的共性价值。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2 . 清朝灭亡后,北洋政府曾着手编修清史,但赵尔巽编的《清史稿》因是“史稿披露”的“应救之急”,其中疏漏很多,被史家引为憾事。新中国成立后,学界呼吁重修清史。2021年,由著名史学家戴逸主编,采用白话文体裁的史学巨著《清史》正式问世。有学者认为,史书以文言文更契合史料,所以,这部《清史》失去了传统史学的特色。但也有人认为在外国清史研究方兴未艾的背景下,使用白话文,更有利于学术交流与民众阅读。由此可知
A.《清史稿》疏漏很多,几无史学研究价值
B.《清史》问世,标志着清史研究尘埃落定
C.史书应坚持传统史学特色,重视史料实证
D.文白体裁各有短长,史著可兼顾学术与通俗
2022-05-19更新 | 48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金丽衢十二校2022届高三下学期(5月)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3 . 国宝“大盂鼎”

大盂鼎是西周早期的青铜重器,其命运多舛的过程,也是中华文明绵延千年的写照。小王同学在观看央视节目《国宝档案》后,对国宝大盂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整理了其几经磨难的历史年表

时间事件
周康王:十二年(约公元前1000年左右)盂因战功而受到周康王的赏赐,盂颂扬王的美德,制作了宝鼎。

1849 年出土于陕西鄙县礼村,随后便被贩卖至文物市场。后辗转流徙至酷爱文玩的左宗棠手中。
1859 年左宗棠遭朝廷议罪,幸得时任侍读学士的潘祖荫援手才获脱免,左遂以鼎相赠,自此,大盂鼎一直为潘氏所珍藏。
1937 年抗战时期,潘氏后人将大鼎入土保全。
1952 年潘祖荫的孙媳潘达于将大盂鼎捐赠给国家,纳入上海博物馆馆藏。
1959 年大盂鼎入藏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现中国国家博物馆)

小王同学之后参观中国国家博物馆,得以一睹宝鼎真身,其铭文(部分)译文如下



“现在我要效法文王的政令和德行,犹如文王一样任命两三个执政大臣来任命你,你要恭敬地协调纲纪,勤勉地早晚入谏,进行祭祀,奔走于王事,敬畏匕天的威严。”王说:“盂,你要辅助我主管军队,勤勉而及时地处理赏罚狱讼案件,从早到晚都应辅佐我治理四方,协助我遵行先王的制度治民治疆土。……王说:“盂,你要恭谨地对待你的职事,不得违抗我的命令。”


(1)推测大盂鼎出土于陕西的原因是什么;之后经历了哪些磨难?
(2)从史料价值的视角,如何看待大盂鼎及其铭文的意义?
(3)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我们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以保护和传承?
(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你怎样看待国宝“大盂鼎”的价值?制度与治理
2022-05-16更新 | 129次组卷 | 3卷引用:上海市奉贤区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4 . 与初登准噶尔部汗位的达瓦齐交战失败后阿睦尔撒纳请求归附清廷,1754年,清皇帝于山庄内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后,又招待阿睦尔撒纳等人一道观看了精彩的马术表演。西洋画师郎世宁等对此进行了纪实性描绘(见如图)。据此可知该画
A.具有较高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B.反映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布局气势恢宏具有较强写意性D.体现了清朝宫廷生活豪华奢侈
2022-05-13更新 | 89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新八校2022届高三二模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5 . 《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的两大史诗,相传是由一个名叫荷马的诗人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记载的是在古希腊长期流传的关于特洛伊战争的英雄传说。19世纪中期,德国人谢里曼执着的相信荷马史诗并非虚构,他根据史诗的描写,按图索骥最终找到了传说中古城的所在地。下列叙述中对上述事例的理解正确的是
A.传说等口传史料的价值一般不如实物史料
B.传说是否有价值要取决于学者的考古发掘
C.谢里曼成功找到特洛伊因为掌握一手史料
D.详尽的考古发掘工作能够还原真实的历史
2022-05-11更新 | 90次组卷 | 2卷引用:2022届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高考及选考科目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秦始皇生前只活了五十岁,但死后却被人评说了两千余年。阅读材料:

材料 传世文献中有关秦始皇的记载,散见于《过秦论》《战国策》《史记》《汉书》等典籍中。秦始皇大都以负面形象呈现,如威严、多疑、专制、希求长生、严刑峻法等,是一个典型的专制君主。北京大学收藏的出土汉简《赵正书》中的秦始皇形象与传世文献相比,既有相同,也有差异。一方面,《赵正书》刻画的多疑、专制、被术士欺骗是秦始皇固有的标志性符号;另一方面,传世文献所言的秦始皇“威严”形象在《赵正书》中并未得到体现,其临死“流涕”之语,更似一个普通人应有的感情流露。秦始皇对弱子的忧虑和关怀,也是他温情一面的体现。这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史记》等的文献记载,但又有别于《史记》等的负面刻画。

——摘编自姚磊《北大藏汉简<赵正书>中的秦始皇形象》


(1)根据材料,概括传世文献中对秦始皇形象刻画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始皇严刑峻法对社会产生的影响。
(2)《赵正书》中的秦始皇与传世文献的描述不甚相同,说明《赵正书》对秦始皇研究的史料价值。
2022-03-22更新 | 79次组卷 | 2卷引用:江苏省南京市金陵中学2022届高三3月学情调研历史试题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7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宋代户口数的真实含义

据推算,宋代的最高垦田数大约是7.2亿亩。宋太宗时开始在南方水稻区扩种麦豆类作物,同时在江淮之间推广水稻,以充分利用地力。1012年,真宗下令从福建运送三万斛早熟耐旱的占城稻种,到受旱地区推广,并在宫中试种,让百官了解新品种的效益。

根据北宋后期的户口分布状况分析,总数1亿左右的人口中只有不足4000万分布在北方,而西汉末年在关东地区就有约3500万人口,与西汉的关东相比,北宋北方的范围还是比西汉关东范围大。可见在宋代的北方,只要能维持1000年前的生产水平,就完全能够供养这些人口了。

余下的6000多万人口对南方来说,却并不是突然之间出现的。从两汉之际的人口南迁算起,南方的开发已经进行了1000年,实际人口在南朝时已经突破3000万。从唐朝后期开始,除了供养本地的人口外,南方还要向北方提供粮食、纺织品和其他财富,实际的生产能力早已超过了本地人口的需要,完全具有扩大人口规模的物质基础。1102年南方人口密度最高的两路——两浙西路和两浙东路也没有超过100/平方千米(以每户5人折算,以下同)1123年也只有成都府路的人口密度高于100;而西汉的关东,平均人口密度是77.6/平方千米。

宋代南方、特别是江南和福建的人口增殖之快,以及由此引起的耕地不足的矛盾,从不举子(即杀婴)之风的盛行亦可见一斑。宋代的北方就没有发现这样的记载,此前的唐代和此后的元明时代江南也没有如此严重而普遍的杀婴现象。有人认为“这反映了当时人口超越负荷之后,所出现的自发性调节”。

——摘编自葛剑雄著《中国人口发展史》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宋代历史有何史料价值。
8 . 唐朝景龙元年(707年)敕令规定“诸非洲县之所,不得置市冶”,杜牧也曾写道“凡名草市,劫杀皆遍,只有三年再劫者,无有五年获安者”,但唐诗中仍多见类似“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等描述,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A.经济发展有其自身规律B.文学作品史料价值不高
C.唐朝后期市场限制放宽D.政府对基层控制力减弱
论述题 | 较难(0.4) |
名校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深圳速度有多快?

材料1979年4月,广东省委提出,希望中央能根据广东紧靠港澳,华侨众多的特点,给予特殊政策,在深圳、珠海、汕头建立出口加工区。这一设想得到了邓小平的大力支持。……

城市面貌翻天覆地变化。深圳当初最高楼仅有3层,如今超过100米以上摩天大楼已有近1000栋,道路里程超过6000公里,地铁通车里程297公里,拥有近千座公园、被誉为“公园之城”。……

在创立早期阶段,深圳通过“闯”,率先全面探索市场化改革,以拓荒牛精神突破盘根错节的旧体制束缚,到1985年底,深圳工业总产值从1979年的6061万元迅速增长到24.12亿元,并向全国输出理念与经验。……

——新华网2018521日《从追赶时代到引领时代——从深圳发展奇迹看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深圳社会发展有哪些史料价值。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10 . 以下为有关禹的若干历史记载。
禹立,勤劳天下,日夜不懈。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
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硃画其内,缦帛为茵,将席颇缘,触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此弥侈矣,而国之不服者三十三(战国)韩非《韩非子》
(大禹)高阳之孙,鲧之子也,曰夏后。敏给克齐,其德不爽,其仁可亲,其言可信。声为律,身为度,穆穆为纪为纲(三国)王肃《孔子家语》
有学生以上述史料探究禹的历史形象,下列推论正确的是(   
A.战国不同史料的相同记载说明禹的英雄形象无可置疑
B.《吕氏春秋》带有一定神话色彩,缺乏历史研究价值
C.对于大禹历史形象的认知需要综合各种史料辩证看待
D.《孔子家语》的记载距离禹生活时代太远,不可采信
2022-05-07更新 | 127次组卷 | 2卷引用:【衡水金卷新高考广东压轴卷】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一)历史试题
首页5 6 7 8 9 10 11 12 末页
跳转: 确定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