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36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秦统一后,六国旧贵族和豪强富户被迁移至陕西函谷关、大震关、蓝关、金锁关等秦国根本之地。这一措施的客观影响是(     
A.适应了大一统政治的要求B.促进了关中地区经济发展
C.抑制了豪强地主兼并土地D.逐渐消除了六国地域意识
2 . 唐代文献中涉及水车的记载寥寥,而北宋时水车的使用已甚广泛,南宋以来如图所示水车在使用过程中不断完善并逐渐推广普及。这主要反映了(     
A.两宋以来社会稳定B.南方耕地进一步开发
C.传统犁耕受到冲击D.大土地所有制的发展
2024-03-16更新 | 9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3 . 宋初铁钱仅行于川蜀区域,后流通范围扩大至陕西河东之地。终宋之世,铁钱之势力,恒与铜钱相并。宋时铁钱的盛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     
A.抑制通货膨胀B.促进对外贸易C.推动经济发展D.减轻岁币负担
2024-02-29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福建省厦门双十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公元前559年诸侯集会,面对晋国执政范宣子的责难,姜戎首领驹支反驳道,“我诸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贽币不通,言语不达,何恶之能为”,随即赋《小雅·青蝇》而退,范宣子连忙道歉。这主要反映当时(     
A.华夏族对周边文化的融汇B.中原礼乐文化影响的扩大
C.民族认同得到了显著加强D.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形成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北宋政府在城市的街道两旁测量距离,竖立“表木”作为禁止“侵街”的红线。红线之内允许设摊、开店,但不得越出红线;“表木”之间留出通行的过道。“表木”的设置(     
A.限制了贸易活动空间的扩展B.标志着坊市制度开始瓦解
C.有利于城市商业的良性发展D.确保了居民生活安定有序
6 . 如表是隋代墓葬出土的碓和仓模型,据下表推断,隋朝时(     
关中地区关东地区(函谷关以东)
隋初期方形碓、方形仓长方形碓、圆形仓
隋中期长方形碓、方形仓长方形碓、圆形仓
隋后期长方形碓、方形仓、圆形仓长方形碓、圆形仓
(注:碓:捣米设施;仓:贮粮设施)
A.关东地区农业设施相对先进B.北方生产工具不断改进
C.农业生产方式区域差异明显D.关中地区技术较为开放
7 . 如表是战国时期部分铜币重量统计表,对如表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战国前期战国后期
平首布12—17克约10克
刀币(赵国流通)约12克10—12克
圜钱(三普地区流通)14.8—18.5克约10克
圜钱(秦国流通)10—15克约10克
A.冶金工艺进步使铸币更为精巧B.商贸发展导致了金属货币短缺
C.货币因区域流通的增强而趋近D.政府垄断铸币权统一货币发行
8 . 1972年6月8日,《纽约时报》刊登越南战地照片《逃离美军燃烧弹袭击的孩子》,获得有“新闻界奥斯卡”的普利策奖。该照片被誉为:“给美国社会带来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美国民众对越战的普遍怀疑和否定,其影响之大甚至被有些人说成是美国结束越南战争的重要推动力。”由此可见(     
A.社会舆情影响美国政治发展B.反越战运动体现民众心声
C.美国在越战中处于不利局势D.媒体揭露越南战争的残酷
2024-02-11更新 | 118次组卷 | 2卷引用:福建省泉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五四运动》浮雕生动再现了五四运动的场面:北京学生高呼“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取消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

——摘编自张筱强等《图片中国百年史》

材料二   五四运动使青年学生走上了与工农相结合的道路,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培养训练了大批优秀骨干成员。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之所以屡遭挫折和失败,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坚强的政党作为凝聚力量的领导核心。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局面。

——摘编自张海鹏《中国近代史》等


(1)根据材料一,分析五四运动性质。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关系。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共产党成立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10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从大历史视角考察世界国家治理模式可以发现,世界上并不存在统一的国家治理模式,有古代西方国家的“良法之治”到“权力制约”治理模式,有深厚中华文化根基的“中国之治”,有近现代资本主义国家治理模式和社会主义国家治理模式。每个国家在每个阶段需要根据所处的治理环境选择或创立有效的治理模式。

——摘编自王芳《比较视角下的国家治理模式及其理论建构》等


结合所学知识,就某个国家某一阶段治理模式进行典型特征概括,并根据具体史实加以论证。(国家治理模式特征概括明确,阐述充分,论据准确,逻辑清晰。)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