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74 道试题
1 . 从1964年到1966年,涉及煤炭、冶金、石油、化工、地质、交通等中央15个部的企事业单位从北京、上海、辽宁、广东等12个省市内迁到重庆地区,内迁职工达43488人。这主要缘于(     
A.重庆交通的便利B.国民经济的恢复C.国际局势的紧张D.自然灾害的频繁
2 . 春秋战国时期,忠于君主个人成为“忠君”思想的首义:但“忠君”是有条件的,君臣之间要讲究所谓的“君臣要义”,即孔子所提倡的“君君臣臣”。这可用于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原始民主传统仍受到重视B.诸侯国变法以儒学为指引
C.贵族分封等级制逐渐解体D.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过渡
3 . 从1958年到1983年,人民公社行使过去乡镇人民政府的职权,公社干部成为国家干部。在实践中,人民公社逐渐形成三级体制:人民公社下辖生产大队,成立大队管理委员会,设大队长、副大队长、保管员、出纳员等;大队下辖生产队,设立队务委员会。由此可见,人民公社体制(     
A.巩固了社会主义改造的成果B.孕育着家庭承包责任制的萌芽
C.具有政治与经济合一的特点D.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农业体制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和秦汉北部地区农牧界限分布图(线北是游牧区,线南是农耕区)


材料二   汉武帝时期,西汉在修复秦长城的基础上继续向西北大规模修筑长城.……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屯共71270户。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据材料一指出战国时期与汉武帝时期农牧界限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结合材料二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
(2)结合所学,指出秦汉时期农牧界限变化所带来的积极影响。
2023·全国·模拟预测
名校
5 . 在中央苏区,由民众选举市乡代表,市乡代表选举区代表,区代表选举县代表,再如此一步步选举省代表、全国苏维埃代表。陕甘宁边区采取“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之投票选举制”。不同的选举模式(       
A.说明中国共产党完成了战略转移B.与当时的主要矛盾密切相关
C.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一致性D.反映了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
2023-12-05更新 | 278次组卷 | 5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真题 名校
6 . 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2023-11-28更新 | 2446次组卷 | 2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龙口市2023-2024学年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7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末19世纪初,受“家庭天使观”影响,英国中产阶级妇女囿于家庭小圈子。19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打字员、书记员等专业办事人员来自中产阶级妇女,新兴行业的涌现,为她们走出家庭、走向社会提供了新的职业选择。据纺织工委员会报导:兰开夏地区,因为工厂劳动,女孩子在16-25岁期间能够为自己积聚100磅左右的嫁妆,单身女子或寡妇也能够靠自己独立的经济收入而生活。1815-1835年期间,英国出现了独立的妇女运动:1835年,1500 名杭棉女工在西兰定举行罢工,这些妇女正是通过自己的组织,第一次为自己,为整个阶级发出震撼人心的呼声。1866年,有1500名中产阶级妇女签名请愿,要求妇女的选举权,促使议会第一次讨论妇女选举问题。

——摘编自潘迎华、管佩韦《略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城市妇女》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英国女性角色和地位变化的角度,谈谈你的认识。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8 .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的《蒿里行》主要描述了(     
A.东汉后期的军阀割据混战B.少数民族大量内迁,主导北方局势
C.西晋皇族为争夺皇位互相残杀D.三国鼎立,吴蜀联军打败曹军
2023-11-28更新 | 4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8世纪80年代,英国国会就针对政府机构中存在的弊端进行了某些改革。但真正有意义的文官制度改革是在19世纪中期。它是在自由主义者极力敦促和主张下进行的。1848年,自由主义者屈维廉、诺斯科特花了大量时间,对英国文官制度的现状作了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文官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并于1853年底拟订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即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

报告描述了英国当时的文官现状,揭露了其中存在的弊端,提出了一整套完整的改革计划:区分文官类别;统一规定文官录用的年龄和薪俸标准,量才使用;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祛除恩赐制弊端,选拔优秀人才;严格文官工作考核,实行政绩晋升制,奖优汰劣,奖勤罚懒等等。诺斯科特、屈维廉等人希望通过这一制度改革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实现政府工作功能。

这一针砭时弊的改革文件作为指导19世纪50-70年代文官制度改革的纲领,它的出现有着深刻的社会背景。

——摘编自《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出台原因初探》

(1)《诺斯科特—屈维廉报告》出台的原因是什么?
(2)该报告折射出英国文官制度的哪些特点?
2023-11-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隋唐时期是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中国古代以官僚制度为特征的国家制度在这一时期的继承与创新中走向成熟。

——田家伟赵媛媛《基于发展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历史主题教学探索》

(1)举例说明隋唐时期国家制度走向成熟的主要表现。

材料二   建国初,太祖首先解除了镇和禁军将领的兵权,实行了官兵分离。在中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尚书、门下并列于外,又别置中书禁中,是为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内廷诸司,中外库,悉隶三司。”这样宰相的权力实际是被分割和缩小了。节度使的所有大权被收回以后,太祖用文人知州,差遣朝廷常参官带着原职原体去管理州或县的政务。“由是内外所授官,多非本职,惟以差遣为资历。”

可是,太祖对地方还不放心,又陆续地在各州设置了通判,通判与知州分廷抗礼,使其互相牵制,这样就多了一层机构,造成了重叠。太祖为了收回财政和经济大权,又在各地设置了转运使、判官、监当和提点刑狱等名目很多的机构和官职在每个机构的下属又设立许多幕职官。

——摘编自赵胜《试论北宋的官僚政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官僚政治的特点及其影响。
2023-11-17更新 | 4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