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 . 如表是考古发掘出土的两汉时期诸侯王墓葬的玉衣统计表。这反映出两汉时期(     
时期
类型
西汉东汉
汉高祖到汉武帝汉武帝后前期中后期
金缕7600
银缕1224
铜缕01310
A.等级规定日益严格B.官营手工业发展C.戒奢崇俭风气盛行D.诸侯王势力膨胀
2023-12-20更新 | 319次组卷 | 2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建国初期的科普事业建国初期,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普发展的新举措,极大推动了共和国科普工作的发展。

1951-1955年各地科普学会科学讲演工作统计表

年度
分类
19511952195319541955
总计(次)274312650129901145112294
基础科学知识(%)224382240
工业科技知识(%)7241826
农业科技知识(%)174345
医药卫生知识(%)3255453815
国家建设方针政策(%)98171.
苏联先进科技知识(%)625656
其他(%)72367

——据《科学技术普及协会情况》


      
图1(1953年,徐甫堡作)                              图2(1954年,陶谋基作)
结合所学知识,以“建国初期的科普事业”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2023-12-0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唐前期的乡官由耆老、里正、村正、坊正组成,这些人员均由县司选任。唐后期乡官变成了苦差事,乡官选任改由众人推举,富户充任,采取轮差制的方式。这一变化缘于(     
A.乡村治理模式发生变化B.政府对基层控制的松弛
C.社会动荡引发农民逃亡D.保甲制度出现重大变革
2023-11-30更新 | 148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4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林则徐的不同形象

晚清时期清廷官方认为林则徐在禁烟一事上应对无方,将鸦片未能杜绝的原因全部系于林则徐。魏源在《道光洋艘征抚记》里认为战争失败不应“求全责备于始事之人”,指出战争起因于“闭市”,但“闭市”之责任不在林。魏源也指出林在处理英商问题时“求之过详”的态度不妥。有人认为林则徐“功”在禁烟,“过”在处理问题的手段。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于1928年设立全国禁烟委员会,开展了具有全国性质的禁烟运动。国府宣称这场运动为“打倒破坏烟禁之军阀”,“外以雪八十年来之奇耻,内以为民生主义之造端”。19291月,时任驻比利时公使的王景岐向国府提出修铸林则徐铜像的建议。19295月,禁烟委员会规定每年的63日即“林则徐虎门销烟日”为全国性的禁烟纪念日。
解放战争时期在范文澜、胡绳等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笔下,林则徐已经成为中国通史叙事框架中一个在中华民族不断遭遇外患并且通往光明胜利前途中的关键性人物。1948年,胡绳的《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进一步明确,无论清廷任用谁禁烟,无论林则徐如何禁烟,战争终归要爆发:既然战争无法避免,林则徐便不再背负诱发战争的责任。而其在广东禁烟与组织民众抵抗侵略,更凸显其“民族英雄”的气概。

——据葛静波《林则徐形象在近代的变迁》等


根据材料,对林则徐形象在近代的变迁作出合理解释。
2023-11-26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5 . 1937年7月底,国民党政府释放了被捕的共产党员,并同意中共在南京、武汉等地设立八路军办事处,准许发行报刊。国民党还召集了国民参政会,聘请毛泽东等人为参政员。这些措施有助于(     
A.中国共产党政治地位提升B.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
C.国民党实行全面抗战路线D.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023-11-26更新 | 131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6 . 有学者从一个较长时段观察明清东南地区“虎患”空间变化时发现:“明以前,虎患只出现在浙江杭州、萧山,安徽祁门,福建福州等少数几个县市,而到明清时期,几乎遍及东南各省许多县。”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地矛盾凸显B.生态环境恶化C.土地兼并严重D.基层治理失序
2023-11-26更新 | 70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7 . 管子说:“凡国君之器重,莫重于令。令重则君尊,君尊则国安。令轻则君卑,君卑则国危。故安国在乎尊君,尊君在乎行令,行令在乎严罚。”这反映其思想特点是(     
A.隆礼重法B.尚法尊君C.崇德敬天D.尊法尚道
2023-11-26更新 | 76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8 . “苏报案”是清末震动全国的大案,也是中国新闻发展史上的名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苏报案《苏报》于18986月创刊于上海公共租界。19035月,《苏报》聘请章太炎等人为撰稿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以后,《苏报》又陆续刊登了许多激烈地宣传革命的文章。

清政府的控诉

1903629日,上海道台袁树勋向公共租界“工部局”提出严重抗议,要求逮捕并处死“鼓吹革命”的章太炎等人以重塑国威。案件审理过程中,清政府多次与列强谈判,甚至不惜以出卖沪宁路路权为交换条件,要求将两人“引渡”至南京处以极刑。

列强的反映

租界当局在清廷的外交交涉下,于630日发出拘票,章太炎、邹容被逮捕,《苏报》被查封。英法美俄等国对是否引渡态度不一、美俄赞成引渡以换取更多权力,英国担心租借利益受损反对引渡,几经磋商后决定不向清政府引渡。

审讯及结果

715日,以清政府为原告,以《苏报》及被捕者为被告的特殊审讯活动在上海租界法庭开始。清廷控告章太炎等人大逆不道,煽惑乱党,直呼皇帝名讳,对圣上大不敬。章太炎辩解直呼皇帝名讳,这在租界的法律来说并无不妥,对皇帝不敬的罪名并不成立。之后又进行了两次会审,双方各自聘请律师争辩,清政府要求判章太炎和邹容死刑,结果没有被接受。12月中旬,法庭判处章、邹永远监禁,但由于国内外舆论的强烈反对,被迫复审。1904521日重新开庭,判章太炎监禁三年,邹容两年,《苏报》停刊。

——摘编自任家宣《论<苏报>与清末革命舆论的建构》

(1)苏报案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哪些矛盾?
(2)为什么苏报案会震动全国?请说明理由。
2023-11-20更新 | 84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经典作品中的都城故事长安曲江叙事长安曲江最著名的是唐时新科进士之曲江会。李肇《唐国史补》载:“既捷,列书其姓名于慈恩寺塔,谓之题名会。大宴于曲江亭子,谓之曲江会。”曲江会除了饮酒赋诗、乐歌妓舞等之外,还有许多特殊习尚,且各有名目,《唐摭言》“宴名”列出闻喜、樱桃、月灯打球等多种。曲江会逐渐成为新科进士以庆祝为重心的宴聚,且规模越来越大,以至后来连皇帝也要参加,“上御紫云楼,垂帘观焉”及“曲江之宴,行市罗列,长安几于半空”,这几乎成为长安最热闹的时候。刘沧《及第后宴曲江》有诗云:“及第新春选胜游,杏园初宴曲江头。紫毫粉壁题仙籍,柳色箫声拂御楼。”杏园探花、雁塔题名、曲江流饮、曲江游宴活动成为千古美谈。

临安西湖叙事《武林旧事》载:“西湖天下景,朝昏晴雨,四序总宜。杭人亦无时而不游,而春游特盛焉。”西湖就是一个偌大的游乐场,各色人等游历其中。正如当时的俞国宝题于西湖酒肆屏风上的《风入松》所写:“玉骢惯识西泠路,骄嘶过,沽酒楼前。红杏香中歌舞,绿杨影里秋千。”由此足见临安耽于游乐之城市风习。小说《裴秀娘夜游西湖记》描绘了西湖的夜游之盛:“这临安府城内开铺店坊之人,日间无工夫去游西湖,每遇佳节之日,未牌时分,打点酒樽、食品,俱出涌金门外,雇请画坊或小划船,呼朋唤友,携子提孙。”

——据葛永海《长安—临安:唐宋“都城故事”叙事转向》

(1)长安曲江与临安西湖体现出的都城风貌有何不同?
(2)如果想进一步深入研究唐宋时期的都城故事,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
2023-11-20更新 | 69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10 . 1894年10月,《万国公报》发表了曾在北洋水师任职的副提督琅威理的访谈录。这位英国将军断言,中国海军的实力不容低估,不仅足以战胜日本,即与西方大国战亦觉绰绰有余。琅威理做出这一断言的主要依据是(     
A.英国对日本缺乏全面认知B.中央集权有利于战争的胜利
C.中国近代化取得较大成效D.中国完成对军队的西式改革
2023-11-20更新 | 134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