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281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1 . 1950年至1978年近三十年间,国家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总共提高117.4%,平均每年递增2.8%,而1979年至1982年四年间,农副产品收购牌价共提高24.5%,其中1979年一次提高21.1%,这是建国以来没有过的。农副产品收购价大幅度提高(     
A.给予了农村生产自主权B.让利于民促进农业恢复
C.是市场经济的自然结果D.标志着人民公社的瓦解
2 . 钱穆先生在评价民国初年政党政治时候说:“当时的政党,似乎误认分党相争为政治上最高的景象。分党相争的胜负,不能取决于民众,转而各自乞援于军人。一般党员,则凭借党争的美名,来公开无忌惮的争权夺利。”此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中国仁人志士效法西方建立政党政治B.中国政党没有明确的政治纲领和目标
C.中国政党的组建缺乏基本的历史条件D.各派军阀纷纷建立政党借此割据一方
3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04年初,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设立。《奏定学堂章程》规定自高等小学以上,毕业考试结果分最优、优、中、下、最下五等,一般中等以上者都获相应的奖励出身,并被授以官职或得以升学。奖励出身大致可分为翰林、进士、举人、贡生、生员五级,依据各级不同情形,分别由官府予以选录。

《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读经
讲经
中国
文学
外国






一年级1948324212
二年级1948234212

材料二   光绪三十年(1904年),为了对各类学堂毕业生的出身和奖励做出详尽的规定,清政府拟定《各类学堂奖励章程》,并规定清末学堂选官均按此章程办理。该章程规定,高等教育机构分为:通儒院、大学分科、高等学堂三级,大学预科、译学馆、高等实业学堂、进士馆、优级师范馆、实业教员讲习所等可以由与高等学堂平级的学堂设立。对于毕业奖励做出了更为细致的规定……中央学堂选官的具体实施由礼部、学部、学务处实行;地方学堂选官由督抚、学政、提学使司负责。学生的升学、就业以及奖励出身要与学堂毕业考试紧密挂钩,而且清政府对于毕业考试也做出了比较详细的规定。

——许卓《试论清末选官制度改革》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清政府学堂选官制度进行合理解释。
2022-11-30更新 | 199次组卷 | 4卷引用:山东省烟台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不结盟运动于1961年正式形成,其目标是通过集体的努力制衡两极,在两极格局中谋求最大的战略利益。1989年不结盟首脑会议对不结盟运动的战略和策略作出重大调整,倡导以自身的现代化适应新形势,发展经济,倡导与发达国家合作。这一调整是基于(     
A.国际政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B.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
C.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彻底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全球共识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在法国大革命中,各政权都要求法国公民说法语,而代替许多地方方言;建立了公立小学网来教授法语;在革命过程中创立了国旗、国歌和国家节日。这些举措旨在(     
A.巩固新生的资产阶级政权B.增进法国人民的民族意识
C.集中力量抗击国内外敌人D.消除封建割据以维护统一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在1769年3月东印度公司发给孟加拉的通函中,规定对生丝的制造加以奖励,对丝制品的制造加以限制。这一规定的实施(     
A.加强了殖民地对宗主国的经济依附B.保证了该公司在东方的贸易垄断权
C.导致孟加拉社会经济结构的单一化D.加速了孟加拉农村生产关系的瓦解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11——12世纪的西欧城市中,农奴和有农奴身份的手工业者都是商品的私有者和交易者。封建主参加交易,必须承认对方的独立意志和平等身份,因而吸引大批农奴、自由农和小贵族抛弃庄园奔向城镇。这说明城市的兴起(     
A.刺激了庄园经济商业化B.提高了世俗君主的地位
C.奠定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促进了封建关系的解体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8 . 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提出了“派兵去山东”的决定。与此相对应的口号是(     
A.“打土豪,分田地”B.“到敌人后方去”
C.“自己动手,丰衣足食”D.“耕者有其田”
9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欧洲史学的转变

1819世纪,欧洲史学的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8世纪启蒙思想家热衷于撰写历史著作,后人往往把他们称为“哲人史学家”,并相应地把他们的历史著述称为“哲学式历史学”。“哲学式历史学”的史学编纂在空间上越出传统地域,开始把西方人目力所及的东亚和大洋彼岸、中南非洲等囊括到世界史体系之中,从而产生出真正意义的世界历史。史学研究的对象不仅仅局限于政治、军事和外交,而是整个社会和文化,更接近我们今天所说的社会文化史。伏尔泰在写作《路易十四时代》时说:“我们应当致力于叙述值得各个时代注意,能描绘人类精神和风尚,能起教育作用,能劝人热爱道德、艺术和祖国的事件。”

19世纪,欧洲史学领域更是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史学研究不再是文学、哲学和神学的附属,而是变成一门自主的学科。很多史学家强调必须以平等和尊重的态度对待各个民族,认为任何人都有权生活在自己的民族中。他们相继整理出版自己民族的大型史料集,争相撰写本民族和本国的历史。同时,史学家们开始关注社会下层的历史,1850年,斯坦因的《1789年至今的法国工人运动史》和恩格斯的《德国农民战争》问世。

——摘编自刘耀春《延续与断裂:启蒙运动时期到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19世纪欧洲史学的“转变”进行评述。
材料分析题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人才是立国之基、强国之本

材料一   独秦(国)不然,皆委国而听之不疑……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宋·洪迈)春秋以来尤唯贵戚世臣是赖,虽以罪诛,皆不绝世……列国独秦无世臣,而迭天下。

——(清·钟文桑)

材料二   虽有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故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

——(战国·墨子)

故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

——(战国·韩非子)


(1)概括材料一中对秦国用人的不同见解,并指出在目的上的相同之处。
(2)指出材料二用人观反映的社会关系变化,并说明秦国变法相关举措与这一变化的联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