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303 道试题
1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魏源(1794~1857年),湖南邵阳人,经历了鸦片战争,在两江总督、钦差大臣裕谦幕府,参加了定海抗英斗争。他一生阅历丰富,且勤于著述,所编作品达43种之多。在这些著作中,呼吁国人“悉夷”,即了解西方,通晓夷情,做到知己知彼。如何做到“悉夷”呢?魏源认为,“必先立译馆,翻夷书始”。魏源提出“制夷”“攻夷”等主张,将国家民族放在首位,抵制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忠君爱国的传统思想不同,是近代爱国主义最核心的内容。《海国图志》中提出“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更难能可贵的是他还指出,“船厂非徒造战舰也。战舰既造,即闽、广商艘之泛南洋者,必争先效尤。”除了“强国”的军用工业,“富民”的民用工业,亦在学习之列。

材料二   魏源认为美国公举大总统,四年一换,“一变古今官家之局,而人心翕然,可不谓公乎!”魏源还指出“日则居中,地与各政皆循环于日球外,川而不息,周而复始。”诸如此类的新观念,使得魏源对事物变化发展的普遍性和必然性,有某种程度的认识,为其革新主张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无疑,魏源的革新思想和主张,否定了顽固派的不变论,大大超越了传统的变易思想。这些观念,不仅促进湘学在实践中走向革新,同时又为其近代转型提供了哲学基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育民《湘学近代转型的前驱先路》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魏源的主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源这些主张产生的积极影响。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2 . 明朝锦衣卫缉拿嫌犯,必须从刑部领取“架贴”,从督察院拿到“批文”,才可逮捕。但实际情况是三法司(都察院、刑部、大理寺)皆无权干涉锦衣卫办案。理应由三法司审讯拟罪的犯人,也可直接被厂卫审讯处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锦衣卫拥有监察权B.君主专制的强化C.宦官专权局面形成D.官僚政治的腐败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787年,唐德宗因畋猎走访民户赵光奇家。问:“百姓乐乎?”对曰:“不乐。”上曰:“时丰(丰收),何故不乐?”对曰:“前云(夏、秋两征)之外悉无他徭……徒空文耳。”由此可见,当时(     
A.租庸调制难以继续维持B.两税法执行不力
C.藩镇割据影响百姓生存D.人丁税异常沉重
4 . 明嘉靖年间《祁门县洪氏祖产规约》分别对“盗砍坟林小柴”的违约者和“捕获之人”作出“罚银五分”“责十五板”的处罚和给予后者砍伐者工具的奖励规定。清嘉庆年间祁门环砂村订立了“养山合墨文约”,在获得批允后,将所立文约以官府“告示”的形式连同官府的批示“永禁文约”一并刊刻于碑石之上。材料说明明清时期(     
A.儒家思想渗透基层教化B.礼法结合向基层渗透
C.乡约在逐渐与法律合流D.乡约能维护君主专制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材料分析题 | 较难(0.4) |
名校
5 . 【茶马古道与文物保护】

材料一从考古文化遗迹看,4000—5000年前西藏昌都地区就已经存在大型古人类聚落遗址,其中包含着部分川西、滇西北地区原始文化因素和特点,与周边地区的原始文化发生了广泛的联系和交融。唐朝时吐蕃政权不断向周边部族扩张,公元7世纪,吐蕃势力逐渐深入和影响滇西北和西洱河地区,并于唐调露二年在塔城设立神川都督府。在此背景下,佛教沿滇藏茶马古道由吐蕃传入南诏统治地区,并以南诏传统宗教文化为基调,形成了独居特色的阿吒力教、东巴教等等。明初,中央王朝视木氏统治势力为防御和抵抗吐蕃势力的依托而大力扶持,木氏历征战而将统治范围扩大到滇西北、藏东南和川西等广大藏区,并实施大规模的强制性移民政策。清中后期至民国时期,随着改土归流在滇藏川等少数民族聚居地的深入推进和大量汉族移民的迁入,汉文化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渗透成为主流,其程度与范围远大于少数民族文化的互相交融。

材料二文化遗产廊道理念源自美国20世纪80年代,是日益受到国际遗产保护届关注的保护遗产新思维与新战略。此理念以特定的历史活动、文化事件为线索把众多遗产单体串联成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廊道遗产区加以整体保护。滇藏茶马古道上千年悠久的历史积淀了灿烂的文化和丰富的遗产资源。然而,在当今全球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加速发展的背景下,茶马古道及古道上珍贵遗产迅速衰竭,古道在邻近地区被人为割裂,造成古道遗产内在的历史和文化联系性断裂,破坏其文化的整体性。面对滇藏茶马古道令人堪忧的保护现实,文化遗产廊道区域化、整体性保护思想契合了古道保护的内在诉求。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阐述滇藏茶马古道下民族交融的条件及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简析滇藏茶马古道面临困境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2023-12-01更新 | 62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能力提升历史试题
23-24高三上·湖北·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6 . 乡饮酒礼是我国古代一种融合礼、乐、诗教于一体的礼仪制度。明代对乡饮酒礼的规定甚为严格:规定了主持乡饮酒礼的人,在乡闾里社为有贤能的长者;宾客分明等级,以贤德和年龄为标准,犯法之人需被单独列出。由此可知明代乡饮酒礼(     
A.以重塑社会秩序为宗旨B.创新了周礼的基本内容
C.利于推行基层道德教化D.是基层治理的一种形式
2023-12-01更新 | 854次组卷 | 17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三次能力提升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7 . 2021年9月,三星堆遗址中的青铜“扭头跪坐人像”惊艳出土(如图)。人像面部表情丰富,头发夸张;另外,衣服上有一些前所未见的纹饰,考古团队称这些纹饰为燕尾纹。燕尾纹也曾在长江中游地区发现过,在三星堆遗址还是首次发现。这一新发现反映了(     
   
A.古蜀文明的封闭性B.中原文明的先进性
C.商周青铜文明的独有性D.长江流域文明的融合性
2023-11-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8 . 解读如图可知,查理曼帝国的分裂(     
A.奠定了西欧大国政治版图的雏形B.削弱了罗马教廷对西欧的控制
C.加速了欧洲民族国家的确立进程D.加强了英国与欧洲大陆的交流
2023-11-30更新 | 29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9 . 【欧洲文明的发展与传承】

高二3班的小张同学整理了“西欧中世纪中后期的发展”的学习笔记,提纲摘要如下

一、社会经济的变化

1.工商业城市兴起

2.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建立租地农场、出现手工工场

3.生产和经营方式的变化:产品推向市场、雇佣关系发展

二、社会政治的变化

1.王权振兴

2.城市自治

3.封建等级代表制(议会)出现

三、社会结构的变化

1.农村:富裕农民、骑士等成为农村富有生气的阶级力量

2.城市:市民阶层享有新的契约关系赋予的权利,政治权利不断扩大

四、思想文化的变化

1.市民文化、世俗文化兴起

2.“异端”运动

3.城市大学兴起


分析上述某一或某些变化,阐明其对欧洲近代文明勃兴所产生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1-25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经济格局与对外贸易】

材料一   英国的棉纺织业最初是作为海外贸易的副产品发展起来的。18世纪时,棉纺织业在一些主要的殖民贸易港口,在布里斯托尔,格拉斯哥,尤其是利物浦这个巨大的奴隶贸易中心发展起来。非洲的奴隶至少有一部分是用印度的棉纺织品购买来的,但是,一旦印度棉纺织品的供应因发生在印度和印度附近的战乱而中断,兰开夏郡便乘虚而入。在西印度群岛上,采用奴隶劳动的种植园为英国棉纺织业提供了大量原料,种植园主反过来又大量购买曼彻斯特的纺织品。

——摘编自【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1789-1848》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中国丧失了关税自主权,不久又失掉了海关行政权。这也使得近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一开始就由外国在华的洋行垄断。不但进口全部由洋行经营,即使出口,也是中国将商品卖给口岸的洋行,而非直接运销国外。所有进出口结汇、信贷、保险和航运,都由外商经办。外国银行掌握了全部外汇,并决定汇率。洋行雇用华人做买办,建立买办制度,并通过买办建立了通商口岸到内地城镇的商业网,为洋行推销洋货和汲取出口物资。进口商品中,纺织品占绝大比重,随后化工产品、煤油、钢铁机器等渐居重要地位。出口商品中,早期丝、茶占70%以上,其后大豆、桐油、猪鬃日居重要地位,矿产品的出口亦日增。一度演变为中国出口棉花、进口棉纱、布以及出口铁矿砂、进口钢铁的格局。

——摘编自陈晋文《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英国本土棉纺织业迅速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近代对外贸易的特点与实质。
2023-11-25更新 | 5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恩施州联盟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