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89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1 . 唐代科举中,举子在考试前请托宣传和达官闻人荐举是非常普遍的现象。据宋代赵彦卫《云麓漫钞》载,“唐之举人,先藉当世显人以姓名达之主司,然后以所业投献,逾数日又投,谓之‘温卷’。盖此待文备众体可以见史才、诗笔、议论”。唐代科举制中的“行卷”风气(     
A.扩大了官吏来源B.加强了中央集权C.破坏了科场公平D.打破了士族特权
2 . 在距今四千年前的“丰下类型”原始文化遗址中,墓葬或有葬具,或无葬具,陶葬的猪狗和陶器也是有多有少,某些墓主人无珍贵饰品,个别墓葬的人骨却佩有非常贵重的大小玛瑙块,项前还有成串的石珠。这说明当时(     
A.国家机器初具雏形B.社会阶级已然分化
C.手工生产较为发达D.处于母系氏族时期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春秋时期的百余个国家,到战国初期只剩下了二十余个。战国七雄大都是多民族政权,齐国有东夷各族,秦国有西戎各族,燕国有狄族,楚国有夷族、越族等。各民族与华夏族的交往十分密切,共同推动中华文明的发展。这些现象说明(       
A.战争激化了各民族之间的矛盾B.各诸侯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兼并战争客观上推动民族交融D.兼并战争导致了西周秩序瓦解
23-24高二上·江苏南通·阶段练习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代《大唐新语》载:“高祖尝幸国学,命徐文远讲《孝经》,僧惠乘讲《金刚经》,道士刘进嘉讲《老子》。”由此可知,唐初(       
A.奉行兼容并包的文化政策B.佛教政治化倾向不断增强
C.开始出现三教合流的趋势D.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5 . 有学者研究秦始皇东巡所刻制的七块碑石发现,从叙述顺序上看刻石文都有如下基本形式:一、叙述时间地点,并说明刻石缘由;二、追述秦统一的历史;三、宣扬治世盛况;四、以群臣的名义歌颂秦德,扣回开头。这一发现说明始皇石刻主要作用为(     
A.歌功颂德,满足秦始皇虚荣之心B.树立权威,严镇各地叛乱之心
C.以功证德,宣传秦统治的合法性D.宣扬法治,传播秦朝治国理念
6 . 明代形成了由状元、榜眼、探花、庶吉士、二甲进士、三甲进士、举人、监生、岁贡和生员等科举和学校功名构成的层级功名体系,每级功名都与一定的资格、社会地位和待遇相联系。据此可知,明代的层级功名体系(     
A.加剧了社会的贫富分化B.扩展了科举制包容性
C.扩大了进士科选官人数D.阻碍的社会阶层流动
8 . 【学校教育的发展】

材料一       宋代的官学

国子学和太学

国子学

宋代最高学府,招收七品以上官员子弟入学

太学

中央官学的主体,招收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和庶人之俊秀者

专科性质的学校

武学

专门培养军事人才,恩荫子弟和平民应试合格即可入学

律学

专门培养法律人才,朝廷命官或举人可以入学

医学

培养中医人才

算学

培养算学人才,朝廷命官和庶人可以入学

书学

培养书法人才,入学资格无明确限制

画学

培养绘画人才,入学资格无明确限制

贵胄子弟学校

宗学

为赵室宗室子孙设立的学校,八到十四岁入学

内小学

专为贵胄子弟中的儿童设立,专选十岁以下资质优异的宗室子弟入学

国立小学

政府设立并管辖的普通小学

特殊性质的学校

临时性教育机关,凡赴京应试士子和落第举人均可入馆听学

州县学

各州县设立,中央委派学官和教授,优秀者可升入中央太学

——摘编自游彪著《追宋》

材料二   明初学校设置分为三个层次:

社学

明初,民间自立社学,延师儒以教子弟,有司不得干预

府、州、县学

明初,各府、州、县皆设学校。府学设教授,州学设学正,县学设教谕,各一人,为教官之长。生员在学专治一经,但不能直接做官,必须参加科举考试,或是经过岁贡进入国子监,才可能有做官的机会

国学

国子监学生通称监生,其中品官勋戚子弟为官生,地方保举民间俊秀及府州县岁贡生员为贡生。国子监教学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每季度都有考试,考试及格即可授官

——摘编自王天有著《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宋代官学教育体系发展的背景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概述宋代和明代教育体系发展与完备的影响。
2023-11-20更新 | 26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9 . 有学者描述中国某历史时期的政治特征时指出:“有分治之国,无统一之政,有共治之臣,无专制之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政体以分封制和等级制为基础B.诸侯争霸和割据贯穿始终
C.这一时期始终礼制崩坏社会动荡D.士阶层在改革中开始崛起
2023-11-17更新 | 28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10 . 【改革上的改革】

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改革。这些改革的动因大都是为了化解和克服当时的社会矛盾,但在化解原有矛盾的过程中,又常常产生革新与守旧之间新的矛盾。能否克服改革阻力,将改革顺利推行下去,关系改革成败,进而关系社会能否稳定发展。

改革通常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历史上的一些改革,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只针对某个问题进行单项改革。这种单项制度的改变可能在一定时期、一定范围内取得一些效果,但对于克服长期积累的社会矛盾往往效果不佳。改革所涉及的利益关系往往比较复杂,又受到经济社会条件制约,不能追求一蹴而就,而需要循序渐进、稳步推行。在改革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有针对性的举措。保证中央权威,做到中央令行禁止,是改革成功、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摘自白钢《科学总结历史上的改革经验》


请以“改革的成与败”为主题,任选角度,自拟标题,运用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
2023-11-17更新 | 63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北省十堰市部分普通高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