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05 道试题
1 . 自诞生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把完成国家现代化和实现民族复兴作为自己的历史使命,百年来,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探索出不同的现代化道路。下为某一历史阶段现代化道路的特征,据此可知该阶段为(     
总体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发挥着总体指导作用
建设目标强调全面现代化
建设重点由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信息密集型产业升级
体制依托深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成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
分配方式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资源配置明确为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
对外关系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A.过渡时期B.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C.改革开放初期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2024-01-10更新 | 176次组卷 | 4卷引用:湖北省黄石市有色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考试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2 . 《皇清职贡图》是乾隆年间皇帝命沿边总督、巡抚将所辖境内不同民族的衣冠状貌,绘其图像,集结而成的古代大型民族志图册。图册绘图三百种,以男女别幅,共计六百数,并有文字题记,简要说明其分布地区、历史沿革、服饰饮食、社会生产及向清政府贡赋数额。这反映了清代(     
A.边疆治理有较大提升B.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C.开放包容的帝国形象D.“中华天下观”的最终形成
3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某学者总结了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及其地域分布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段

基本特征

地域分布

1860—1894年中国近代工业起步期主要分布在沿海、沿江的开埠口岸。洋务派创办的新式工业分布不局限于上述开埠口岸,在成都、基隆、安庆、北京、兰州等地均有分布。
1895—1900年中国近代工业开始加速期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长江沿线和东北各开埠口岸,东北工业开始有了明显的增加。
1901—1914年中国近代工业首次快速发展期由沿海向内地扩散,东部沿海、沿江区域及铁路沿线区域的工业逐步发展起来,大工业城市的附近出现了次一级的工业中心。
1915—1936年中国近代工业稳速增长期多集中在沿海、沿江及铁路沿线各城市,尤其是上海、华北、东北、珠江三角洲、武汉等区域工业集聚趋势增强。

——摘编自刘静《空间人文学视角下的中国近代工业基本空间特征研究》

从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几个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4 . 1946年4月,陕甘宁边区政府规定:“代表会……为乡政权的最高权力机关。各代表一方面将代表一定居民的意见集中到代表会,另一方面又将代表会的决议在他们所代表的居民中执行。每个代表由一定范围的选民选出,又管理一定范围的居民。”该规定(     
A.适应了解放战争发展的需要B.践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推动了抗日民主政权的巩固D.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建设
5 . 西汉元帝时,专门制定了《考功课吏法》,官吏经过考课,根据政绩决定赏罚升迁。如果在考课中未获得“最(有治能者)”“高第”成绩,也没有获得所在长官的荐举,但在某一等级上任职几年后,同样可以获得晋升上一等级的机会。这表明,当时(     
A.察举制得到了发展B.官员考核的机制比较完善
C.监察体系日益完备D.中央掌握地方官员任用权
6 . 先秦有思想家对“天子”的内涵进行了重新阐释,“天子”由三代礼法秩序规定的制礼作乐的王者的专称,变为每个人都是天之所子;天不是一人之父,而是“众父父”。这一阐释(     
A.适应了诸侯争霸需要B.蕴含了一定的人本思想
C.批判了君主专制制度D.迎合了礼崩乐坏的趋势
7 . 1932年2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国家银行正式开始营业,江西工农银行随之取消,其发行的铜元票全部收回;闽西工农银行虽未停止营业,但其货币发行权被停止。7月,国家银行开始发行货币,中央苏区的货币进入统一发行时期。此举(     
A.意在抵制法币渗透B.冲击了国统区金融秩序
C.力求统一国内市场D.体现了根据地发展态势
8 . 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B.君主集权的强化
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D.中央集权的强化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9 . 宋辽金时期是二十四孝故事图定型普及的时期,很多墓葬中有各种形式的孝子故事,如河南尉氏县张氏镇宋墓和山西闻喜寺底村金墓出土的田真哭荆图。这一时期流行孝子故事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护等级秩序的需求B.科举制度发展的影响
C.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宗族观念强化的诉求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宋朝的“吏治”

材料一   宋朝初年,太祖和太宗对于贪赃枉法官吏实行严厉打击的政策,《宋刑统》显示,相关吏治法律条文严密。然而“人治”却逐步僭越“法治”,宋代统治者常常运用赦免,两宋三百余年间,各种赦免活动近千次。宋初较为清明的吏治状况渐为破坏,开始呈现一片贪腐之象。官吏贪腐现象成为宋代思想家和朝廷大臣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   宋朝部分杜绝官吏贪腐的主张

主张人物
“艰难选举,使入官不滥。”王禹傅
“精选廉干中正之人”为官包拯
“天下之治,由得贤也。天下不治,由失贤也。”
"官吏有犯入人罪者,则终身弃之。"
程颐
“酌量省免,免虚费于利禄,仍均济于职官。”
“惩吏奸以明赏罚。”
柳开
“任贤使能以清官曹。”陈亮

材料三   有学者问陆九渊:“荆门之政何先?”象山对曰:“必也正人心乎。”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聂亮《陆九渊对吏治腐败的批判与治理实践》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代官吏贪腐现象受到思想家和朝廷大臣普遍关注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宋人杜绝官吏贪腐的主张,并提出你的见解。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