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112 道试题
1 . 东汉后期,崔寔在《四民月令》中记载了地方大族的社会活动,部分内容如表1所示。据此可知,当时的地方大族(       
时段社会活动记载
三月青黄不接时,大族需要振赡匮乏(之人)。农闲时要组织修沟渎,治墙屋以备雨季;要缮修门户,警设守备
九月要治场圃,涂禾仓以待丰收,同时还要缮五兵、习战射,以备外寇劫掠
十月丰收时集合宗族帮助贫弱之人
A.维持了地方稳定B.加剧了地方割据C.促进了地方治理D.改善了地方吏治
2023-12-27更新 | 5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遵义市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2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是印刷术普遍应用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韵书、字典等大量印行。

据方志记载,宋代进士姓名可考者有29000人,其中两浙、福建等五路约占82%;宋代印书有地可考者1500种,该五路即占80%。反之,夔州路仅有进士103人,而所印之书只有2种。

——摘编自钱存训《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

材料二

明代以前,医学对于传染病学的认识都未超出“伤寒论”的范围。明清两代医药学家,深入研究传染病等热性病发病原因和医疗方法,创立了温病学说,疗效显著。如《震泽县志续》载,乾隆二十一年,“瘟疫遍行,家无不病,病无不危”,名医孙日琏施诊施药,“赖以全活者计千有余人”。又如《相城小志》载,光绪十七年,“疫症盛行,呕泻螺疮起”,龚霞伯以四味中药“遍施之,病立愈,活人甚众”。

——摘编自余新忠《清代江南的瘟疫与社会》等

(1)依据材料一,归纳印刷术普遍应用所产生的作用,指出宋代各地印书种数与进士人数所呈现的关系。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明代以前中医治疗传染病的理论来源,明清时期有何新发展?实践效果怎样?
(3)综上,谈谈科技与社会的相互作用。
2023-12-24更新 | 23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第一高级中学(镇宁实验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3 . 《尚书》中的《酒诰》和《召诰》均提及了“男”服,位列侯、甸之后。《酒诰》记载:“越在外服,侯、甸、男、卫、邦伯。”《召诰》则言“命庶殷:侯、甸、男、邦伯”。材料可用于研究先秦时期(     
A.宗法观念的萌发B.国家的管理制度
C.等级制度的强化D.君主专制的形成
2023-12-24更新 | 40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4 . 《商君书》记载:“民不逃粟,野无荒草,则国富,国富者强”、“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这体现了商鞅主张(       
A.奖励耕织B.严刑峻法C.中央集权D.奖励军功
5 . 据清代赵翼记载,“自古皆封建诸侯,各君其国,卿大夫亦世其官;秦朝下虽无世禄之臣,而上犹是继体之主也;汉朝其君既起自布衣,其臣亦自多亡命,天下之变局,至是始定。”材料反映了(     
A.“万邦”向早期国家过渡B.中央集权的确立
C.血缘政治转变为官僚政治D.阶层固化的瓦解
2023-11-29更新 | 18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6 . 在汉代,郡国在每年年终时,要将记载本地生产、税收、户口、刑狱等情况的计簿由上计吏携到京师上计,备受查询。郡国上计吏常驻首都,参加朝会及其他大典,了解朝廷的指示,同时备询政俗,向中央反映郡国的情况。这说明汉代(       
A.郡国长官行政权力削弱B.君主专制统治得到加强
C.监察巡视制度日益完善D.官员考核程序逐渐规范
2023-11-28更新 | 22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三新改革联盟校2023-2024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万历年间《贵州通志》记载:“自汉以来,(贵州)代多羁縻,未有若我国家收之幅员之内,一视之而树之屏者,……今日之黔,东则楚,西则滇,北则川,南则粤,是腹心而喉咽也。……帝王何乐与远夷区区争一顺逆者?可以长思矣。”据此可知,明初贵州建省意在(     
A.推动贵州经济社会发展B.消除西南地区割据势力
C.构建西南边疆防御体系D.适时调整基层治理手段
2023-11-17更新 | 201次组卷 | 3卷引用:贵州省贵阳市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11月质量监测历史试题
8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殷商、西周时期,我国实行“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秘密法,这时多靠礼法制度和道德治理国家。公元前536年,郑国的执政子产把《刑书》铸在鼎上,公之于众。据《左传》记载,铸刑鼎后,“郑人游于乡校,以议执政”。不久,晋国也铸刑鼎。铸刑鼎这一行为,遭到了坚持以德治国者的强烈批评,孔子反驳到:“……何以尊贵?贵何业之守?贵贱无序,何以为国”。

——摘编自张晋藩总主编《中国法制通史》

材料二   刘邦入关后宣布废除秦的苛刑酷法,又命萧何在秦律的盗、贼、囚、捕、杂、具六篇外又增户、兴、厩三篇,形成《九章律》;到武帝时,补充了《越宫律》和《朝律》等。汉律重视维护家庭伦理秩序,对于老人、儿童采取优待政策,亲属之间可以互相隐瞒犯罪行为而不向官府揭发,家族中的地位卑下一方告发地位尊高的一方,不但不会被受理而且会受到严厉的惩罚。汉律中有大量关于惩处官吏不法行为的条文,在案件侦破、裁判中,官吏存在包庇、审判不公行为的最高可处以死刑,同时处罚受贿和行贿行为并且按照赃款数额比照盗窃罪处罚。汉代继承了秦朝乞鞫制度对案件进行再审以保障处理结果的公正,乞鞫的基本流程包括:罪犯提出复审、复审官吏书面查阅原审案件、开庭审理核实证据、作出复审判决、确为错案进行善后处理。

——摘编自曾宪义《中国法制史》、张晟基《张家山汉简蕴含古代刑事治理智慧》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子产“铸刑鼎”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代法律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024-01-11更新 | 31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顶效开发区顶兴学校2024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9 . 《资治通鉴》记载:“至是,(杨)炎建议作两税法,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为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使与居者均,无侥利。”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开了国家财政预算的先河B.大幅度减轻了农民的赋役负担
C.充分保证了国家财政收入D.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10 . 据西塞罗记载,马勒奥洛因弑母而被处以死刑,临刑前立下遗嘱,将他的朋友指定为遗产继承人,其弟弟提出异议,认为自己被不公正地剥夺了继承权。法官最终推定马勒奥洛为“精神病人”,认定其拟定的遗嘱无效。这表明罗马法(     
A.司法执行中的随意性B.遵循遗嘱自由原则
C.法律实践上的灵活性D.重视宗法血缘关系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