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高中历史综合库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已选知识点:
全部清空
解析
| 共计 573 道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真题 名校
1 . 下表为《宋史·王猎传》中的相关记载。王猎的经历反映出宋代(       
王猎,字得之,长垣人。累应进士不第,乃治生积钱,既而叹曰:“此败吾志也。”悉以班(分发)诸亲族。庆历用兵,诏求遗逸,范仲淹荐之,得出身为永兴蓝田主薄。……
A.士人价值取向发生变化B.传统观念制约阶层流动
C.商人政治地位得到提高D.经济发展影响选官方式

2 . 血亲复仇之风在秦汉时期非常流行,后世统计汉朝时的血亲复仇,已确定的就有59例,其他一些统计结果则高达105例。如《后汉书》中记载:“淮南王刘长怨恨辟阳侯审食其未曾谏吕后救护其母,以藏于袖中的铁椎将其击杀:也有会稽魏郎兄为乡人所杀,郎百日操刃报仇于县中。此外,还有东海吕母独子吕育忠耿好学,无端被县宰处死,吕母散尽家财,招募勇士3000攻占县治,将县宰当众问斩。”两汉的法律严厉禁止复仇,在司法实践上却又格外包容。这种矛盾的现象根植于(       

A.传统宗法制度的遗存B.两汉尚武的社会风气
C.儒学影响立法的观念D.法律价值的内在冲突
2024-04-01更新 | 68次组卷 | 3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3 . 《资治通鉴》对某税制有“先计州县每岁所应费用及上供之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的记载,下列符合该税制内容与特点的是(     
①户无主客,以现居为簿                     ②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
③租庸调、杂徭悉省                     ④赋役合并,一概折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4 . 唐朝境内活动着不少胡人,这些人中既有跻身于上层社会封官授爵者,有传播佛教、祆教和景教的传教士,也有辗转流徙、从事商贸活动者,还有服务于显贵豪绅家中的侍从与奴婢,以及混迹于街头巷尾饭铺酒肆的工匠和歌舞伎。在出土的唐代墓葬石雕、壁画等文物中都有记载。据此可知唐朝(     
A.社会分工日益细密B.社会风气较为开放
C.阶层流动逐渐加剧D.人身依附关系松弛
单选题-单题 | 适中(0.65) |
名校
5 . 《春秋》记载:鲁隐公三年,周平王去世,筹措不到丧葬费用,周王室派周大夫武氏之子到鲁国“求赙(以财物助丧事)”,以安葬周平王。该事件本质上反映了东周时期(     
A.礼崩乐坏的现象B.宗法分封制逐渐崩溃
C.周天子势力衰微D.鲁国率先打破旧制度
单选题-单题 | 较易(0.85) |
名校
6 . 《左传·昭公二十九年》记载:“遂赋晋国一鼓铁以铸刑鼎,著范宣子所为刑书焉。仲尼曰:‘晋其亡乎!失其度矣……’”据此可知(     
A.晋国刑书是中国最早成文法B.晋国已礼崩乐坏社会秩序不稳
C.刊布刑书成为历史发展趋势D.法家和儒家国家治理主张不同
单选题-单题 | 较难(0.4) |
名校
7 . 《梦溪笔谈》记载范仲淹在浙西救灾,“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数万人应役不再流徙。范仲淹的做法(     
A.有利于基层治理B.得益于赋役制度变革
C.开创救灾新途径D.增加了政府财政负担
2024-03-08更新 | 192次组卷 | 5卷引用:河北省河间市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9月月考历史试题
8 . 两宋之际,士人心态和职业取向发生变化,流向渐趋多元化,追求功名不再是唯一选项。史料记载中多有士人经营田产、经营工商、开办学堂、充任吏僚等。他们的“关注点和自我观念”也从国家层面转向地方领域,如开渠、铺路、赈济、发掘乡贤、推行教化等。这说明当时(     
A.乡绅社会已然萌发B.朝廷偏安士人报国无门
C.社会阶层渐趋固化D.社会不再推崇科举及第
2024-03-06更新 | 170次组卷 | 4卷引用:河北省沧州市沧县第一中学2024届高三12月月考历史试题
9 . 《尚书》是夏、商、周三朝的历史记事。据统计,在先秦诸子的《论语》《孟子》《墨子》《礼记》《荀子》《韩非子》《吕氏春秋》等九部著作中,引用《尚书》多达168条。这说明(     
A.百家学说相互依存借鉴B.儒家学说成为主流思想
C.诸子思想根植传统文化D.《尚书》的记载真实可信
10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很早就有设置专门的官吏掌管农业、传授农业技术的记载。“劝课农桑”是历代皇帝倡导农业生产的一项重要政治活动,也是地方官吏的职责之一。周朝时期就有官吏承担起传授农业技术的责任。而一些在劝课农桑上作出过重大贡献的官员也得到了百姓的交口称赞。如宿州一石碑上记载的“民获所利,刻石以颂刺史”,即用以铭记该官员推广“淤田法”使当地农业获得发展的事迹。我国古代许多农业创新之举也多为官员实践得出并推广的。总之,我国古代的农业技术的传授与推广大多是由地方官吏负责的。

——摘编自福建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漫话·中国古代农业教育》

材料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方官员成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推广主体的原因。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二对于研究唐宋时期农业发展有何史料价值。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